崇祯帝,温阁老,是谁毁了谁?

明朝不同于中国历史上其它朝代,从不割地,亦不赔款,也不和亲,更不纳贡。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大明朝的崇祯皇帝也不同于其他朝代的亡国之君,昏庸无道、荒淫无能不是朱由检的标签。励精图治、铲除奸臣魏忠贤、起用袁崇焕、重用杨嗣昌……这些才是崇祯帝朱由检的标志,更是大明王朝中兴的标志。本是中兴之主的崇祯帝却成了亡国之君,让人唏嘘不已。

其中原因,与崇祯帝奸忠不分、用人多疑、偏听偏信密切相关,被错用了十几年的城府极深、貌忠实奸的“温阁老”更是明朝灭亡的助推剂。

“温阁老”是温体仁,26岁的他在万历二十六年考中进士,入翰林院。50岁时,成为礼部侍郎。六年之后,升任礼部尚书。老谋深算的他长期在京城为官,深谙官场升迁之道。明朝晚期,朝中形势错综复杂,城府极深的温体仁表现出“无党”的假象,既不投靠魏忠贤的阉党集团,也不参与东林党的斗争。虽是无势可依,但他抓住了皇帝厌恶党争、喜爱“无党”之臣的心思,自然而然,升官发财,皇帝宠爱,手到擒来。

崇祯帝,温阁老,是谁毁了谁?

明朝全图

联合队友,打击对手,得到重用

崇祯帝在位的十七年里,一共更换了50多位内阁成员,文忠祥的后人文震孟是在位时间最短的一个,温体仁是任职时间最长的。崇祯元年,阉党失势,内阁空缺,崇祯帝便下诏会推阁老。身为文臣领袖的钱谦益、成基命、王永光等等,都在吏部拟定的内阁人员名单里。“体仁望轻,不与也”,温体仁未被举荐,失望至极。同样落选的还有皇上喜欢的周廷儒。这俩人一合计,就想出了阴招。温体仁便翻出七年前的旧案,一道折子,上书皇帝,攻击内阁选员——东林党领袖钱谦益身为主考官舞弊受贿。(七年前,钱谦益是学政,被选派到浙江当主考官,钱千秋策划了一场舞弊案,想要贿赂钱谦益,但是钱谦益不为所动,并未参与舞弊,但他身为主考官,难辞其咎,主动揭发,上书皇帝,罚俸三月。)这件事已经过去了许多年,旧事重提,自然是不怀好意。温体仁翻出这桩已经了结的陈年旧案,当朝对质,毫无准备的钱谦益被咄咄逼人的温体仁唬住了,无奈之下,只得承认温体仁弹劾自己没有错,但久经官场的他也不傻,怎能容忍对方的一再进犯,所以他一再强调刑部已经结案。圆滑的大臣们纷纷为钱谦益辩护,但早有准备、只盼出头的温体仁却说:“钱谦益结党营私,收受贿赂,因忌惮于他的权势,所以没有一个人敢说出来。但是我不忍心看到皇上被孤立于上,难以体察民心、治理国家,所以我温体仁不得不说!”表面看,这几句话完全是卑微的臣子,考虑皇上,操心国家政事的拳拳之心。实则,更坚定了崇祯帝对钱谦益把持会推,结党营私的看法。按照事先安排,得宠却落选的周廷儒顺势而为,说“虽然会推名义上是提倡公平的,但是真正的主持者只有一两个人,其余的人都不敢多说什么,即使说了,也是徒增祸乱。钱千秋贿赂钱谦益的事情已经结案,不必再询问诸位大臣的意思了!”此话一出,本身就是用人多疑、对钱谦益怀有戒心的崇祯皇帝更是气急败坏,下令将钱谦益革职处罪,为其辩护的官员降级,会推所列成员均不算数,会推阁臣制度暂不执行。

会推事件不仅成功阻止钱谦益入阁,更让皇帝坚信温体仁“孤忠”,值得重用!

后来,刑部干涉,拿问钱千秋,经过大理寺和都察院的多官会审,结论仍与钱谦益等人先前所述一致,即钱谦益并未科场受贿、结党营私,因此温体仁言之凿凿的事实已然不能成立,然而仍未改变既成之结果:钱谦益被夺官闲住,阁臣选拔被暂停一年。直到崇祯二年,周延儒以特旨方式入阁。不公正的处理结果引发了不少官员的议论,不少言官纷纷上书弹劾温体仁。温体仁强买商人木材引起官司被御史毛九华揭发,深谙官场之道的温体仁选择贿赂阉党崔呈秀以免除罪责。除此之外,温体仁娶娼、受金、夺人家产等不法之事被御史任赞化弹劾。皇帝命温体仁与毛九华、任赞化当面对质。城府极深的温体仁咬定二人皆是钱谦益死党,做出被冤枉的模样。崇祯帝安慰并完全偏袒温体仁,不但没有处分他,反而将弹劾他的官员予以严惩。崇祯三年六月,温体仁奉特旨入阁参预机务,仕途坦荡,令人唏嘘。

崇祯帝,温阁老,是谁毁了谁?

温体仁

崇祯二年六月,蓟辽总督袁崇焕因形势所迫,先斩后奏,杀了东江总兵毛文龙。十月,后金皇太极率领蒙古骑兵,避开袁崇焕所设的宁锦防线,绕道蒙古突袭北京,袁崇焕只好率领骑兵回北京勤王,取得了了广渠门和左安门战役的胜利,迫使后金军撤去。但是,多疑的崇祯帝中了皇太极的反间计,将袁崇焕逮捕入狱。袁崇焕中进士时,主考官为,他是东林党人,也是内阁首辅。袁崇焕不是东林党人,更不是罪大恶极之人,是抵御外敌、建功立业的大将,崇祯帝也未曾想过杀死他,但是温体仁为了排除异己,多次上奏,攻击袁崇焕,想要把与袁崇焕相关的内阁首辅和次首辅钱龙锡拉下水,便力主杀掉袁崇焕。“孤忠”之臣的接连上奏加深了皇帝的疑心,忠良之臣袁崇焕被凌迟处死,内阁首辅、次首辅下台。袁崇焕死后,大明王朝再也没有一个能臣名将能够抵御后金的进攻,就此,崇祯帝的中兴之梦破碎,明朝的灭亡之势也无法挽回。

崇祯帝,温阁老,是谁毁了谁?

只能共苦,不能同甘

袁案过后,周廷儒成为内阁首辅,权利和利益的冲突逐渐加深,周廷儒和温体仁的合作关系也即将宣告终结。城府极深的温体仁自然不会和曾经的合作伙伴发生直接冲突,表面上他仍在曲意逢迎周廷儒,背地里,他无时无刻不在觊觎着内阁首辅的权利,甚至还在有计划地准备将其取而代之。崇祯四年,皇上罢免了吏部尚书王永光的职务,温体仁因得圣宠,便举荐同乡闵洪学。闵洪学和温体仁沆瀣一气,蔽贤植党,打击异己。周廷儒觉得自己是温体仁的“伯乐”,所以并未在意温体仁的小把戏,等他真正察觉,温体仁在朝中的势力已超过了他,甚至用人之权也被削弱。周廷儒虽然有学干,受到皇帝的赏识,但是他为人贪婪、品行不端,受到不少言官的弹劾,这些言官的幕后主使是温体仁。温水煮青蛙,周廷儒也没蹦跶多久。两年后,给事中陈赞化说周廷儒拉帮结派、贪污受贿,自诩有回天之力,是“今上羲皇上人也”。他的自以为是彻底激怒了崇祯帝。处境岌岌可危的周廷儒向“伙伴”温体仁求助,温体仁怎会帮他?善于算计的温体仁非但不施以援手,还趁机罢免了周廷儒亲信的职务,周廷儒孤立无援,被迫辞官回家。

温体仁成功升任内阁首辅,日益嫉贤妒能、专横跋扈。

多行不义必自毙

文天祥的后人文震孟是天启二年的进士,因弹劾魏忠贤被罢官,崇祯帝即位后,被重新委以重任,任日讲官。温体仁任内阁首辅一年后,文震孟在皇帝的授意下入阁,成为温体仁新的打击对象。文震孟是学者出身,为人正直,直言无忌,毫无城府。虽是文天祥的后人,但他的这种性格在官场中却是难以立足,加上虚以为蛇、两面三刀的温体仁在背后搞事,出任内阁不到三月的文震孟就被抓住了把柄,推出内阁。

崇祯帝,温阁老,是谁毁了谁?

明朝以孝治天下,成功排挤掉文震孟后,文震孟的同年好友郑鄤便成了温体仁的眼中钉肉中刺。崇祯八年,温体仁捕风捉影,根据郑鄤堂母舅的不实之词,上书皇帝,告他“杖母”。崇祯帝看到“杖母”这样有悖人伦的事,勃然大怒,下令将其逮捕严惩。刑部审问后,认为此案证据不足,不能结案。后交由锦衣卫审查,锦衣卫也认定郑鄤没有“杖母”的事实,但皇帝没有表态,“可怜鬼”郑鄤就被关进了大牢。两年后,温体仁被罢官,原以为事情有了转机,可以结案的郑鄤万万没想到皇帝仍然相信温体仁对他的指控,不顾刑部、锦衣卫的调查结果,固执地下令将郑鄤凌迟处死。一代忠臣含冤而亡,两面三刀的内阁首辅只是辞官,可见,皇帝是多么信任“温阁老”!

多行不义必自毙,盛极一时的温体仁也被罢官了。温体仁对已经罢官回家十年之久的钱谦益仍心怀不满、怀恨在心。天高皇帝远,温体仁便指使常熟衙门师爷张汉儒捏造事实,攻击钱谦益在乡下横行不法。张汉儒一纸状书告到京城,温体仁代替皇帝下旨,逮捕钱谦益入狱!钱谦益也不是任人拿捏之人,就找了素有交情的司礼监太监曹化淳求援,温体仁知道后,密奏皇帝,请求把曹化淳一并关入大牢。曹化淳向崇祯帝请命,要亲自审问张汉儒。

于是温体仁密谋、收买张汉儒陷害钱谦益的事情败露,诬告钱谦益、连坐曹化淳都是温体仁的手笔。崇祯帝这才恍然大悟,原来温体仁有党!甚至为了结党营私,还不惜陷害忠良,诬陷被革职为民的钱谦益!如梦初醒的崇祯帝不能忍,于是温体仁被罢官下台。

崇祯帝,温阁老,是谁毁了谁?

结语

崇祯帝在位17年,温体仁入阁7年,任首辅4年,是任职时间最长的一位阁员。但是,在他的任职期间,他却从未献过关于治国理政的一计一策,难道后金南下、农民起义不能引起内阁首辅的注意吗?难道内阁首辅只会关注党争,千方百计地除异存己吗?最终朝政糜烂,国事不可收拾,曾经的中兴之帝——崇祯皇帝只能发出一声叹息:“朕非亡国之君,臣皆亡国之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