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七不堪" 言, 招惹而来的祸端

嵇康是个诗人,感情激越,要他"心游太玄",闭口不语,简直比登天还难。他不能不说,不能不写,在他隐居山阳期间,仍写了许多批判礼教和现实的文章和诗词。

一、因性格而得罪他人

他的品性决定了他对于自己看不惯的人,往往横眉冷对,所以得罪了不少人。他是有名的铁匠,虽然家贫,可当别人请他锻打农具之类的铁器时,他总是欣然应命,而且从不收取分文报酬。如果客户带有鸡、酒一类的礼物,他就会高兴地收下,就铁匠炉上烹煮成美味,与同人欢欣畅饮,倒也十分自在。可是对于权贵,他却表现出漠然待之的态度。当时司马氏政权的显要人物钟会,十分倾慕嵇康的才华。

因

一次,钟会带着大批人马前来拜访他。这一天,嵇康正和向秀在树荫下锻造农具。对于钟会的到来,嵇康装作没看见,只顾"扬锤不辍,旁若无人",根本不予理睬,把钟会晾在太阳下足有半天时间,弄得钟会很是尴尬,只好悻悻而去。等到钟会上马时,嵇康才放下手中活计,抬起头来对他说:"先生何所闻而来,何所见而去?"言语中充满了讥讽和高傲。钟会的自尊心受到了打击,他有生以来从未遭受过如此奚落,便回敬道:"闻所闻而来,见所见而去!"说完后,怒气冲冲而去。心中暗暗地说:"非报此辱,誓不为人"。从此,钟会恨透了稽康,时刻寻机报复。

二、七不堪"的由来

这一时期,司马氏也正一步步蚕食着曹魏政权。为了最终实现其目标,不惜用高官厚禄,招揽名士,搜罗人才。"竹林七贤"名冠四海,更成了司马氏争取的对象。他首先收买了山涛,将其提升为大将军从事郎中,并视其为心腹,对其几乎言听计从。在任用山涛为大将军从事郎中时,司马昭曾问他让谁接任吏部侍郎合适,山涛在朝中已久,对于司马昭之心,路人也知,他自然不会不知。于是他便推荐中散大夫嵇康,嵇康是曹家的女婿,魏晋名士,在文人特别是太学生中有很高的威望,如果把他拉过来,司马氏的影响肯定倍增。

因

但是当山涛将司马昭的意思向嵇康转达后,嵇康却拒绝了。而且还给山涛写了一封长达1500余字的《与山巨源绝交书》,痛斥这位昔日的至交。在这封信中,嵇康用玩世不恭的笔调,表达了他对官场的"七不堪"。

一是喜欢睡懒觉,而做官必须天天按时进衙理事,把人卡得死死的,我不堪;二是兴之所至,可以抚琴高歌,独往独来,而做官吏要被吏卒们守着,不得乱动乱说,我不堪;三是个人身上有虱子跳蚤,免不了经常搔痒,而做官必须终日身裹华服正襟危坐,见了长官还得低三下四,叩头作揖,我不堪;四是我素来讨厌写冗长的公文,但做官必须处理人间诉讼,案几上必然文牍成山,不办理于心不忍,勉强去办,生性又做不到,我不堪;五是本人生性不喜欢吊丧,但时下重礼教,做了官也不能免俗,我不堪;六是平生讨厌俗人,而官场上都是一些俗不可耐的小人,与这些人打交道,我不堪;七是我个人极怕麻烦,做了官日理万机,俗物缠身,我不堪。最令人不能容忍的是,我这个人不时地非议汤武,讥讽周公、孔子,加之嫉恶如仇,好发议论,更不会为情所容。世上事不可勉强,你爱做官就去做好了,为什么还像庄子说的那样,拿死耗子肉去喂凤鸾这样的珍禽呢?

很明显,这封绝交信表面是他同山涛断绝关系,而实际上却是表明他不肯在司马昭手下做官的心迹。当时司马昭正在喋喋不休地标榜自己武功多么高强,辅助魏帝多么忠心,还积极酝酿禅让。嵇康这些话,不正是毫不留情地打在司马昭的脸上吗?

因

一纸绝交书,彻底打破了司马昭对他的幻想,不再在他身上打拉拢、利用的主意,而是整日寻找时机,借以除掉此人。只是嵇康的名声实在太大了,小不忍则乱大谋。因此司马昭按捺杀机,伺机而动。

三、小人构陷,雅音永绝

此时,发生了一起吕安事件,终于让司马昭找到了捕杀嵇康的借口。

吕安是冀州刺史吕昭的小儿子,他还有一位兄长,名叫吕巽。兄弟二人个性完全不同。兄长吕巽一心想做官,追求权势,金钱。弟弟吕安则不同,他不喜欢做官,而要游遍天下,结识一些才气横溢的文人墨客,同读好文章,同作好赋。但两人有一样是相同的,就是十分用功读书。

长大后,吕巽被任命为相国掾。很受大将军司马昭的器重。吕安则在各地游历,结交一些有学问的人,他得知了竹林七贤后,大为倾倒,因此时常去百家岩与嵇康等人谈诗论赋。有一次,他为了文章中的几句话,不辞迢迢长途,前去与嵇康讨论,后来干脆带着妻子搬到洛阳,以便与嵇康来往。

不料搬到洛阳后,却发生了大事。吕巽倾慕弟媳的美貌,在酒中下药,奸污了弟媳徐氏,使徐氏羞愤上吊而死。吕安不堪忍受,上告官府,控告兄长的罪行,没想到吕巽反控,指责吕安诽谤。吕安被捕入狱,由司隶校尉钟会审理。吕安被告诽谤的案子未了,吕巽又告一状,指责吕安在母死之时,未能尽孝。这时,司马昭打着以孝治天下的旗子,指使钟会将吕安发配到边疆去。

同时又由于吕安的信中有影射司马昭的地方,于是司马昭便以不忠不孝的罪名将吕安下狱,嵇康出因此牵连被抓。嵇康被捕的消息不胫而走,全国震动。数千太学生赴阙请求释放嵇康,并要拜他为师。无数豪杰还自愿要求随嵇康入狱,一时间搞得司马昭焦头烂额,不知所措,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

因

就在司马昭压力重重,举棋不定之时,钟会为报宿怨,跳了出来,力劝司马昭杀害嵇康。为了加重嵇康的罪孽,钟会还故意编造谣言,胡说嵇康助毋丘俭谋反。在钟会的怂恿、诬告下,司马昭最后坚定了杀嵇康的决心,下达了处斩嵇康的旨意。

景元三年十月,吕安、嵇康被降旨斩首。在洛阳建春门外东石桥南面的牛马市上,年仅39岁的嵇康被押上了断头台。嵇康神色不变,吕安也同样不把死当回事,他两眼充血,心中不平。嵇康看到哥哥嵇喜也来到刑场,便问道:"你带来琴没有?"嵇喜连忙派人去取琴。嵇康手抚琴弦,说道:"袁孝尼要从我学广陵散,我没有教他。我现在只要弹一遍,从此以后,广陵散绝矣!"

因

他的手指飞快地在琴弦上徘徊往复,或按或抑,琴声忽而轻盈飘摇,留连扶疏,忽而慷慨激昂,风骇云乱。这是一首歌颂聂政刺韩王英勇精神的乐曲,相传是嵇康游洛水时,得异人所授,该曲音律高雅,时人称为"雅音"。

"午时三刻到"!随着一声撕裂心肺的叫喊,一个满脸横肉的刽子手,举起屠刀,恶狠狠地向嵇康砍去。刑场上的太学生们见状,有的捶胸顿足,有的狂奔呼号,有的仰天长叹,他们为失去良师而悲痛欲绝,为一代名士被冤杀而呐喊叫屈,但这一切都无济于事,嵇康终于被残暴地杀害了。

因

嵇康可以说是死于封建礼教的屠刀之下的。自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后,儒学成为封建统治的正统思想。"三纲五常",忠孝仁义成为当时唯一的政治道德标准和行为准则。嵇康视儒家礼仪为粪土,不仅对它进行无情鞭鞑,而且行为上肆意亵渎冒犯,这必然为社会人伦所不容。

嵇康生活的时代,也正是司马氏集团篡夺曹魏政权的时期。曹魏宗室几乎被杀戮殆尽,嵇康是曹氏的姻亲,本在被杀之列。可嵇康是一朝名士,非等闲之辈,崇拜、追随者如云,杀之必引起反对。因此,司马氏起初尽力争取。而嵇康偏偏桀骜不顺,对司马氏采取了鄙视和不合作的态度,构成了对司马氏的巨大威胁,成为司马氏篡权道路上的"拦路虎",这样司马氏对他当然就非杀不可了。

参考文献:

《儒家学说真正成为封建统治的正统思想》

《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建议,在历史上产生的影响》

《人贵自由,煮酒论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