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3年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积累(挖空训练)

2019年高考全国一卷文言文挖空训练


贾生(古时对读书人的通称)名谊(名是供长辈呼唤;字,又称“表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对平辈或尊辈称字是出于礼貌和尊敬)洛阳人也(句式:判断句)年十八以(因为。见《廉颇蔺相如列传》“以勇气闻于诸侯”)能诵诗属(zhǔ,连缀。见《张衡传》“衡少善属文”)书闻(闻名,出名。见《廉颇蔺相如列传》“以勇气闻于诸侯”)于郡中(句式:状语后置句)吴廷尉为河南守(即太守,是郡守的尊称,古代一种地方官职,一般是掌管地方郡一级的行政区之地方行政长官。除治民、进贤、决讼、检奸外,还可以自行任免所属掾吏)闻(听说。见《荆轲刺秦王》“乃今得闻教”)其秀才(指才能优异。见《陈情表》中“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召(招呼。见《廉颇蔺相如列传》“赵王悉召群臣议”)置(安放。见《逍遥游》“置杯焉则胶”)门下(在某人的门庭之下)甚幸爱(欣赏)孝文皇帝(孝文皇帝是汉文帝的谥号。谥号是对古代君主、诸侯、卿大夫、高官大臣、后妃等人死去之后,朝廷根据他们的生平行为给予一种称号以褒贬善恶)初立,闻河南守吴公治平(指为官的政绩)为天下第一,故(从前。见《项脊轩志》“轩东故尝位厨”)与李斯同邑(旧指县,古代诸侯分给大夫的封地)而常(通“尝”,曾经)学事(为……做事)焉(代词,代李斯),乃征(征召,是皇帝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到朝廷充任要职。见《张衡传》“征拜尚书”)为廷尉。廷尉乃言贾生年少,颇(很。见《过小孤山大孤山》“然小孤之旁,颇有沙洲葭苇”)通诸子百家之书。文帝召以为(省略句,应为“以(之)为”)博士(是学官名,秦汉时是指掌管书籍文典、通晓史事的官职,后指学术上专通一经或精通一艺、从事教授生徒的官职)。是时(这个时候。见《荆轲刺秦王》“是时,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贾生年二十余,最为少。每诏令议下,诸老先生不能言,贾生尽(都。见《赤壁赋》“肴核既尽”)为之对(应答),人人各如(好像。见《赤壁赋》“如怨如慕”)其意所欲出。诸(各位)生于是乃以为能不及(比得上。见《邹忌讽齐王纳谏》“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也。孝文帝说(通“悦”,喜欢)之,超迁(超级提拔),一岁(年)中至太中大夫(各个朝代所指的内容不尽相同,有时可指中央机关的要职)。贾生以为(认为)汉兴至孝文二十余年,天下和洽(和平融洽),而固(确实)当改正朔(一年的第一天。正,一年的开始;朔,一月的开始。古时改朝换代,新王朝表示“应天承运”,须重定正朔,改正朔,就是改定历法),易(改变)服色(指车马服饰的颜色),法(订立)制度,定官名,兴(振兴)礼乐,乃悉(都。见《廉颇蔺相如列传》“赵王悉召群臣议”)草具(草拟)其事仪法,色尚(崇尚。贾谊认为汉朝是土德,土,黄色,所以尚黄)黄,数用五(即“五行之说”),为官名,悉更(改变。见《荆轲刺秦王》“愿足下更虑之”)秦之法。孝文帝初即位(刚刚登上帝位),谦让未遑(无暇,指没有时间。见《采薇》“不遑启居”)也。诸律令所更(更改)定,及(以及)列侯悉就(接近,走近。见《劝学》“金就砺则利”)国(列侯悉就国:要求诸侯都要到自己的封地上去,因当时有不少宗室功臣受封之后,依然不离京城),其说(思想,观点。如“著书立说”)皆自贾生发(产生。见《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之。于是天子议(商议)以为贾生任公卿(是“三公九卿”的简称。夏朝始设,周代沿袭,“公”是周代封爵之首,“卿”是古时高级掌管或爵位的称谓)之位。绛、灌、东阳侯、冯敬之属(即之类,指这些人。见《过秦论》“于是六国之士,有宁越、徐尚、苏秦、杜赫之属为之谋”)尽害(嫉妒)之,乃短(说坏话)贾生曰:“洛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独揽,独有)权,纷乱诸事。”于是天子后亦疏(疏远,不亲近)之,不用(采用)其议(提议),乃以贾生为长沙王太傅。贾生既(之后,已经)辞(告辞,辞别。见《鸿门宴》“如今人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往行,及(等到。见《过秦论》“及至始皇”)渡湘水,为赋(即辞赋,古代写景抒情的一种文体。见《滕王阁序》“一言均赋,四韵俱成”)以吊(悼念死者)屈原。为长沙王太傅三年,后岁余,贾生征(被征召)见(拜见)。孝文帝方(正。见《苏武传》“方欲发使送武等”)受釐(汉制祭天地五畤,皇帝派人行祀或郡国祭祀之后,皆以祭余之肉归致皇帝,以示受福,叫受釐),坐(古人席地而坐,两膝着席,臀部放在脚后跟上)宣室(宫殿名,在未央宫中,是皇帝斋戒的地方)。上因(因为)感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本源)。贾生因(就)具(详细地。见《鸿门宴》“具告以事”)道(讲解。见《桃花源记》“不足为外人道也”)所以然(这样)之状。至夜半,文帝前席(古人席地而坐,前席指在坐席上往前移动,这是亲近的表示)。既罢(完毕后。见《廉颇蔺相如列传》“既罢,归国”),曰:“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超过。见《项羽之死》“从此道至吾军,不过二十里耳”)之,今不及(比得上。见《师说》“其贤不及孔子”)也。”居(度过一段时间)顷之(不久),拜(任命。见《廉颇蔺相如列传》“取阳晋,拜为上卿”)贾生为梁怀王太傅。梁怀王,文帝之少子,爱,而好书,故令贾生傅(给……当老师)之。文帝复封(指帝王赏赐)淮南厉王子四人皆为列侯(列侯不是侯爵,分为县侯、乡侯、亭侯三个等级,公侯伯子男为第一、二品,县侯为三品,乡侯为四品,亭侯为五品)。贾生谏(指规劝君主或尊长改正错误),以为患之兴(兴起。见《劝学》“风雨兴焉”)自(从)此起(开始。见《鸿门宴》“项庄拔剑起舞”)矣。贾生数(多次)上疏(奏章。疏,是古代臣子向皇帝分条陈述自己对某事意见的一种文体。臣子向皇帝陈述自己的意见常用的文体还有表,如《陈情表》),言诸侯或连(接连。见《梦游天姥吟留别》“天姥连天向天横”)数郡,非(违背。见《论语》“非礼勿听”)古之制,可稍(渐渐。见《苏武传》“稍迁至栘中厩监”)削(削减)之。文帝不听。居数年,怀王骑,堕马而死,无后(后代)。贾生自伤(悲痛,感慨)为傅无状,哭泣岁余,亦死。



2019年全国二卷文言文挖空训练


商君者,卫之诸庶孽(旁支侧出或妾生之子)公子也(句式:判断句),名鞅(名是古代男子出生后不久父亲起的;字是古代男子二十岁举行加冠礼后起的。古代男子称自己往往称名,称别人往往称字),姓(姓者,统其祖考之所自出;氏者,别其子孙之所自分。氏所以别贵贱,贵者有氏,贱者有名无氏)公孙氏,其(代词,代他的)祖本(本来)姬姓(中华上古八大姓之一,得姓始祖为华夏民族的人文初祖:黄帝,黄帝因长居姬水,以姬为姓)也,鞅少好刑名之学(刑,通“形”,指形体或事实。名,指言论或主张。战国时以申不害为代表的法家一派。主张循名责实,以推行法治,强化上下关系。),事(侍奉。见《梦游天姥吟留别》“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魏相公叔座。公叔座知(知道。见《烛之武退秦师》“君知其难也”)其贤,未及(来得及。见《荆轲刺秦王》“不及召下兵”)进(推荐)。

会(适逢,正赶上。见《史记·陈涉世家》“会天大雨,道不通”)座病魏惠王亲往问病公叔曰公孙鞅年虽少有奇才愿王举(全。见《荆轲刺秦王》“愿举国为内臣”)国而听之王即(如果)不听用鞅必杀之无令出境 公叔既(已经,之后。见《烛之武退秦师》“既东封郑”)死,鞅闻秦孝公下令国中求贤者,将修(整治)缪公之业,东复侵地,乃遂西入秦,因(通过,见《廉颇廉相如列传》“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孝公宠臣景监以求见(拜见。见《曹刿论战》“曹刿请见”)孝公。公与语(谈论。见《论语》“食不语,寝不言”),数日不厌(满足。见《烛之武退秦师》“何厌之有”)。景监曰:“子何以(相当于“以何”,译为“凭借什么”)中(合乎。见《劝学》“其曲中规”)吾君?吾君之欢甚也。”鞅曰:“吾以强国之术说(shuì,说服。见《鸿门宴》“范增说项羽曰”)君,君大说(yuè,通“悦”,对……感到高兴。见《烛之武退秦师》“秦伯说,与郑人盟”)之耳。”孝公既用卫鞅,鞅欲变法,恐天下议(非议)己。卫鞅曰:“疑(犹豫不定)行无名,疑事无功。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孝公曰:“善(好,表示应答之词。见《邹忌讽齐王纳谏》“王曰:善”)。”“治(治理,见《陈情表》“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世不一道(方法,途径。见《过秦论》“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 ,便国不法古。故(所以。见《劝学》“故木受绳则直”)汤武不循古而王(wàng,名词用作动词,称王。见《鸿门宴》“沛公欲王关中”),夏殷不易(改变)礼而亡(灭亡。见《烛之武退秦师》“郑既知亡矣”)。反古者不可非(责难。见《逍遥游》“举世非之而不加沮”),而循礼者不足多(赞扬)。”孝公曰:“善。”以(让)卫鞅为左庶长(秦国的爵位共二十等。由下而上,左庶长列第十一。),卒(终于。见《廉颇蔺相如列传》“卒相与欢”)定变法之令。
令行于民期年,秦民之国都言初令之不便者以千数。于是(在这个时候。见《廉颇廉相如列传》“赵王于是遂遣相如奉璧西入秦”)太子(秦始皇之前的太子不称皇太子,而是太子或公子)犯法。卫鞅曰:“法之不行(实行。见《师说》“余嘉其能行古道”),自上犯之。”将法(依法惩办)太子。太子,君嗣也,不可施刑,刑其傅(即太子傅,古代又称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为“东宫三师”,都是太子的老师)公子虔,黥其师公孙贾。明日,秦人皆趋(尊奉)令。行之十年,秦民大说(通“悦”),道(道路。见《陈涉世家》“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不拾遗(遗失的东西),山无盗贼,家给(供。见《荆轲刺秦王》“给贡职如郡县”)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于是以鞅为大良造(秦国的第十六等爵位)。居(度过一段时间)五年,秦人富强。孝公使(派遣)卫鞅将(率领。见《过秦论》“将数百之众”)而伐魏。卫鞅伏甲士而袭虏魏公子卬,因(趁机。见《鸿门宴》“因击沛公于坐”)攻其军,尽破之以归秦。魏惠王兵数(shuò,多次。见《鸿门宴》“范增数目项王”)破于(介词,被。见《师说》“不拘于时”)齐秦,国内空,日以削,恐,乃使使(派遣使者,前一个“使”是动词,派遣;后一个“使”是名词,使者。见《荆轲刺秦王》“使使以闻大王”)割河西(指黄河以西)之地,献于秦以和。而魏遂去(离开。见《鸿门宴》“欲呼张良与俱去”)安邑,徙(迁移。见《逍遥游》“鹏之徙于南冥也”)都大梁。梁惠王曰:“寡人恨(遗憾。见《出师表》“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不用公叔座之言也。”卫鞅既破魏还,秦封之於、商十五邑,号为商君。

<code>


2019年全国三卷文言文挖空训练


吴起者,卫人也(句式:判断句),事(侍奉。见《梦游天姥吟留别》“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鲁君。齐人攻鲁,将(率领。见《过秦论》“将数百之众”)而攻齐,大破之。鲁人或(有的人。见《寡人之于国也》“或五十步而后止”)曰夫(句首语气词,不译。见《游褒禅山记》“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鲁小国而(表示转折关系。见《劝学》“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有战胜之名(名声)则诸侯图(谋划,谋求。见《逍遥游》“而后乃今将图南”)鲁矣且鲁卫兄弟之国也(句式:判断句)而君用起则是弃卫鲁君疑之谢(推辞,谢绝。见《孔雀东南飞》“阿母谢媒人”)吴起 吴起于是(在这个时候)闻(听说)魏文侯(春秋时期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贤,欲事之。魏文侯以为(即“以(之)为”,让吴起作)将(将领),击秦,拔(夺取)五城。起之为将,与士卒最下者(句式:定语后置句)同衣食,与士卒分劳苦。卒有病疽者(句式:定语后置句),起为吮之。卒母闻而哭之,曰:“非然(这样)也。往年吴公吮其父,其父战不旋踵(转身往回走,退缩),遂死(《礼记》“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大夫死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于(介词,被)敌。吴公今又吮其子,妾不知其死所(名词,地方)矣。”文侯以(因为)吴起善用兵,廉平,尽能得士心,乃以为(即“以(之)为”,让他作)西河守,以拒(抗拒)秦、韩。魏文侯既卒(死。见《张衡传》“永和四年卒”),起事其子武侯。武侯浮(特指水上航行)西河而下,中流,顾(环顾四周)而谓吴起曰:“美哉乎山河之固(险要的。见《过秦论》“据崤函之固”),此魏国之宝也!”起对曰:“昔殷纣之国,左孟门,右太行,常山在其北,大河经其南,修(整治)政不德,武王杀之。由此观之,在德不在险。若(如果)君不修(修养)德,舟中之人尽为敌国也。”武侯曰:“善。”吴起为西河守,甚有声名。魏置(设立)相(丞相。是封建官僚机构中的最高官职,是秉承君主旨意综理全国政务的人。有时称相国,常与宰相通称,简称“相”),相(让……做丞相)田文。吴起不悦,谓田文曰:“请与子论功,可乎?”文曰:“主少国疑,大臣未附,百姓不信(信任),方(正)是之时,属(zhǔ,看,注视)之于子乎?属之于我乎?”起默然良久(很久),曰:“属之子矣。”文曰:“此乃(判断动词,是。见《荆轲刺秦王》“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吾所以(……的原因。见《鸿门宴》“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居(处在,处于)子(古代对男子的尊称,译为“您”)之上也。”吴起乃(才。见《廉颇蔺相如列传》“臣乃敢上璧”)自知弗如(不如)田文。田文既死,公叔为相,尚(特指娶公主为妻)魏公主,而害(嫉妒)吴起。吴起惧得罪,遂去(离开),即(就。见《鸿门宴》“项伯即入见沛公”)之(动词,前往。见《鸿门宴》“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楚。楚悼王素(一向,向来。见《鸿门宴》“素善留侯张良”)闻起贤,至则相楚(省略句,即“相于楚”,译为“在楚国做丞相”)。于是南(名词作状语,向南。见《过秦论》“南取百越之地”)平百越(古代越族居住在桂、浙、闽、粤等地,每个部落都有名称,统称百越,也叫百粤);北并(吞并。见《过秦论》“并吞八荒之心”)陈蔡,却(使后退。见《过秦论》“却匈奴七百余里”)三晋;西伐秦。诸侯患(担忧,害怕)楚之强(句式:定语后置句)。故(所以)楚之贵戚尽欲害(妒忌)吴起。及(等到)悼王死,宗室大臣作乱而攻吴起,吴起走(逃。见《寡人之于国也》“弃甲曳兵而走”)之(到)王尸而伏(趴)之。击起之徒(这些人。见《师说》“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因(趁机)射刺吴起,并中(击中)悼王。悼王既葬,太子立,乃使(让)令尹尽诛射吴起而并中王尸者(……的人)。坐(因为……而犯罪。见《苏武传》“副有罪,当相坐”)射起而夷(诛灭)宗死者七十余家。

(《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2018全国一卷文言文挖空训练


鲁芝传

鲁芝字世英,扶风郡人也。世有名德(名望与德行 ),为西州豪族(豪门大族 )。父郭汜(被动句),芝襁褓(婴儿时期 )流离,年十七,乃移居雍,耽思(专心致志于思索)坟籍(古代典籍)。郡举(推选)上计吏(向国家汇报情况的地方官)

,州辟(选聘)别驾。魏车骑将军郭淮为雍州刺史,深敬重之。举孝廉(汉代选拔人才的科目)除(任命)郎中。后拜(授予官职)骑都尉、参军事、行安南太守,迁尚书郎。曹真出督关右,又参大司马军事。真薨(诸侯去世),宣帝代焉,乃引(推举)芝参骠骑军事,转天水太守。郡邻于蜀,数被侵掠,户口减削,寇盗充斥,芝倾心镇卫,更(重新)造(建造)城市,数年间旧境悉复(回复)。迁广平太守。天水夷(少数民族)夏(内地人民)慕(仰慕)德,老幼赴阙(借指京城)献书 ,乞留芝。魏明帝许焉。曹爽辅政,引为司马。芝屡有谠言(正直的言论)嘉谋,爽弗能纳(采纳)
。及宣帝起兵诛爽,芝率余众犯(进攻)门斩关,驰出赴爽,劝爽曰:“公居伊周之位,一旦以(因为)罪见 (表被动)黜(罢免官职 ),虽欲牵黄犬(悠闲的日子),复可得(能够)乎!若挟(挟持)天保许昌,杖(通“仗”,凭借)大威(皇帝的威势)羽檄(紧急文书)征四方兵,孰(谁)不从!舍此而去,欲就东市(刑场),岂不痛(痛心)哉!”爽懦(懦弱)惑(心疑不定)不能用(听取)遂(最终)委身受戮。芝坐(因… 犯罪)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争辩是非),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起为并州刺史。诸葛诞以寿春叛,魏帝出征,芝率荆州文武以为先驱。诞平,迁大尚书,掌刑理。武帝
践阼(帝王登基),转镇东将军, 进爵为侯。帝以芝清忠履正(践行正道),素无居宅,使军兵为作屋五十间。芝以年及悬车(七十岁,古人一般七十岁辞官家居),告老(辞官)逊位(放弃职位),章表十余上,于是征为光禄大夫,位特进,给吏卒,门施行马(允许在家门口放上木头架子,遮挡人马,这是魏晋之后高官的殊荣)。羊祜为车骑将军,乃以位让芝,曰:“光禄大夫鲁芝洁身寡欲,和(友穆)而不同(结党),服事(从事公职)华发(白发),以礼终始, 未蒙此选,臣更越之,何以塞天下之望!”上不从。其为人所重如是。泰始九年卒,年八十四。帝为举哀, 赗赠有加,谥曰贞,赐茔田百亩。


2018全国二卷文言文挖空训练


王涣传

王涣字稚子,广汉郪()人也。父顺,()安定太守。涣少好侠喜欢行侠),尚(崇尚气力武力,力量),shuò 屡次,多次往来,交好剽轻强悍轻捷)少年。晚而

改节改变了原来的节操),注重,重视)儒学,习《尚书》,读(研读)律令,略列举,提出,说出大义要旨,大义)。为太守陈宠功曹,当职担任职务割断专断,决断),不避豪右豪门大族)。宠
风声大行
名声大震),入为大司农。和帝问曰:“在郡何以以何,用什么(办法)?为理治理)?”宠顿首以头叩地而拜,是古代交际礼仪。)谢曰:“臣任功曹王涣简贤选能简贤=选能:选拔有才能的人),主簿()镡(tán)显拾遗补阙
弥补疏漏或失误),臣奉(命)宣(读)诏书而己(罢了)。”帝大悦,涣由此显名。州举荐)(他)(做)茂才秀才。东汉时为避光武帝刘秀名讳,改称茂才。),授予……官职)温(县)(县)令。县多奸猾奸诈狡猾的人),积为人患当地人的隐患)。涣以(采取方略
方法和策略讨击讨伐打击),悉诛之。境内清夷清平,太平),商人露宿于道。其(其中)有放牛者,总是)云)(之,代指牛通“嘱”。托付;委托)稚子,终无侵犯。在温三年,迁兖州刺史,绳正用律法纠正
统帅)(的)郡(县),风威名声威望)大行(大震)。后因为核查,检查妖言怪诞不经的邪说)不实(被)判罪)。岁余一年多),征拜征召任命)侍御史。永元十五年,从驾
随从皇帝出行)南巡,还为洛阳令。以平正公平正直居身立身处世),能够)宽猛之宜(宽严相济)。那些冤嫌冤屈仇怨久讼长期打官司),历政历代)所不
判断,裁决),法理法律和情理)所难平者,(王涣)莫不没有不曲尽竭力,竭尽)(弄清)情诈实情与伪诈),压塞平定,消释)群疑(大家的疑问)。又能以(用)诡诈屡次,多次
发擿发=擿(tī):揭发奸伏隐伏未露的坏人坏事)。京师称叹,以为涣有神算。元兴元年,病卒。百姓市道市井及道路之人,这里指普通人。)莫不咨嗟。男女老壮皆相与一起,共同赋敛收齐赋税),送来奠醊([zhuì] 祭奠酒
)(的人)以(用)千数(计数)。涣骨殖shi, 尸骨)西归,道经弘农,民庶百姓)皆设盘案于路。吏问其故,咸言平常持米到洛,为卒司兵士衙门)所搜查并没收),恒亡其半。自王君在事居官任事),不见侵枉(侵害,受冤枉),故来报恩。其政化怀物心里存有万物
)如此。民思其德,为立祠(于)安阳亭西,每食(总是)弦歌而(献)之。延熹中,桓帝事黄老道,悉毁诸房祀祠堂,庙宇),唯特诏密县存故太傅卓茂庙,洛阳留王涣祠焉。自涣卒后,连诏三公特选专门挑选)洛阳令,皆不称职。永和中,以剧(剧县)令勃海任峻补之。峻擢用提拔选用)文武吏,皆尽其能,纠剔督察惩治)奸盗,不得(能)旋踵(1、意指掉转脚跟,比喻时间极短。2. 转身。指畏避退缩。成语:死不旋踵,比喻不畏艰险 ,坚决向前。亦比喻极短时间内即死去。),一岁
断狱审理,判决案件),不过数十。威风猛于涣,而文理条理)不及之。峻字叔高,终于太山太守。


2018全国三卷文言文挖空训练


范纯礼传

纯礼字彝叟,以(因为)父仲淹荫(庇荫。因祖先有功劳或官职而循例受封,得官)知(做……知县)陵台令兼永安县。永昭陵建,京西转运使配木石砖甓(pì 瓦)

工徒(工匠)于一路(宋元时期的行政区划名),独永安不受令。使者以(把)(之)白(报告,禀告)陵使韩琦,琦曰:“范纯礼岂不知此?将必有说。”他日,众质之,纯礼曰:“陵寝皆在邑境,岁时(一年或四季)缮(修缮)治(管理)虚日(空闲的日子),今乃(居然,竟然)与百县均赋,曷若(何如,不如)置此,使之奉(供奉)常时用乎?”琦是(认为……对)对(对答,应答)。还朝,用为三司盐铁判官,以比部员外郎出知遂州。泸南有边事,调度(征调赋税)
苛棘(繁重,急迫)
,纯礼一以静待之,辨其可具(准备,备办。例句:故人具鸡黍)者,不取于民。民图像(用作动词。挂上图像或画像)于庐,而奉之如神,名曰“范公庵”。草场火,民情(内心)疑怖(疑虑害怕),守吏惕息(心跳气喘。形容极其恐惧)俟(等待)诛。纯礼曰:“草湿则生火,何足(哪里值得)怪!”但使密偿之。库吏盗丝多罪至死,纯礼曰:“以棼然(fén rán 乱糟糟的样子)之丝而杀之,吾不忍也。”听(准许,允许。例句:听臣微志)其家趣(cù 通“促”,赶快,从速)
以(来)赎,命释其株连者。除(授;拜(官职))户部郎中、京西转运副使。徽宗立,以龙图阁直学士知开封府。前尹(前任府尹)以(把)刻深(苛刻严酷)为(作为)治(治理的原则),纯礼曰:“宽(宽松)(严苛)相济(相辅相成),圣人之训。方(正)务(从事,致力)去(去除)前之苛,犹虑未尽,岂有宽为患也。”由是(因此)一切以宽处之。中旨(皇帝直接发出的诏令)鞫(jū 审讯)享泽村民谋逆,纯礼审其故,此民入戏场观优,归途见匠者作桶,取而戴于首曰:“刘先主(刘备)
如何(和……比,怎么样)
?”遂为匠擒。明日(第二天)入对(入朝应对),徽宗问何以(以何,怎么)处之,对(回答,对答)曰:“愚人村野(粗暴鲁莽)无所知,若以叛逆蔽罪(判罪),恐辜(辜负)好生(爱惜生灵)之德。以不应为(不应该做这件事的罪名)杖(杖责)之,足矣。” 曰:“何以戒后人?” 曰:“正欲外间知陛下刑宪不滥(不滥刑宪,不滥用刑罚),足以(把)(之)
(作为)训(典范)尔,徽宗从之。纯礼沉毅(沉稳坚毅)刚正(刚强正直),曾布惮之,激驸马都尉王诜(shēn)曰:“上欲(拜授官职)君承旨(官名),范右丞不可。” 诜怒,会(恰逢)馆(招待)辽使,纯礼主宴,诜诬其辄(总是)(直呼)御名(皇上的名字),罢为端明殿学士、知(做……知府)颍昌府,提举(掌管,或做……提举)崇福宫。崇宁五年,复(复任)左朝议大夫,提举鸿庆宫。卒,年七十六。


2017全国一卷文言文挖空训练


谢弘微传

谢弘微,陈郡阳夏人也。父思,武昌太守。从叔堂叔)峻,司空琰 [yǎn]第二子也,无后,弘微把……当成作为继承人),弘微本名密,犯所继“所”字结构,相当于名词或名词性短语,一般情况下在句中做主语或宾语。如“所见所闻”,意即“所见到的事情所听到的事情”。这里的“所继”就是弘微过继的家庭。内讳

指母亲、祖母等的名讳),故以字行仅称呼此人的 “字”代名。“以字行”即是因为种种原因,多仅称呼此人的 “字”,而不熟悉其 “名”。例如项羽,名籍,字羽,但世人通常仅知其字,所以称之为 “以字行”。反例,如李白,字太白,因名、字都为世人所熟悉,就不能说是 “以字行”),童幼童年,儿童)时,精神有生气、活力端审稳重谨慎),合时宜的,适时的然后这样以后说话),所继叔父混名
知人能鉴察人的品行、才能),见而意动用法,“认为……非同一般”)之,谓思曰,此儿深符合夙敏早慧),方成佳器良材,有用的人材),有子如此,足矣。 弘微家一向)贫俭,而所继丰泰丰盛,丰裕),唯受书数千卷

定语后置),遗财遗产禄秩

1.俸禄2.官吏食禄的品级3、犹禄位),一不关豫关心)。(谢)混风格高峻(清高,超凡脱俗),少所交纳结交),唯与族子祖父的亲兄弟的曾孙,这里指家族中的晚辈)灵运、瞻、曜 [yào]、弘微并因为文义文章的义理,文章的内容赏会1.欣赏领会2. 玩赏聚会),尝共宴处,居在乌衣巷,故谓之乌衣之游。瞻等才辞才气辞章辩富
雄辩),弘微经常)约简约的语言使信服)之,混特别)所敬贵敬重推崇),号约微对男子的尊称,如孔子、孟子)。

义熙八年,混因为)刘毅党)诛,妻晋陵公主

)混家事嘱托,托付)以弘微。弘微经纪对产业的经营管理生业产业,资财),事若在公,一钱尺帛一钱,一枚钱;形容一丝一毫的财产)出入,皆有文簿文册簿籍记录)。高祖受命受天之命,古帝王自称受命于天以巩固其统治;即位,等级),晋陵公主降为东乡君,准许)还谢氏。)混亡,至是
这时)九载,而室宇修整整齐),仓廪贮藏米谷的仓库)充盈,门徒业使供役使之人),不异平日,田畴泛指田地)垦辟,有加倍,增多于旧状语后置,比过去),中外中表之亲,父亲一脉亲属和母亲一脉亲属姻亲因婚姻关系结成的亲属),道俗出家之人与世俗之人
义旧故交故友),入门没有人,没有谁)不叹息,有的人)为之眼泪)流,感弘微之义也。

严正严肃正直;严格公正),举止必遵循)礼度,侍奉)继亲之上古社会组织形式,以五百家为一 “党”,亦引申为乡里,但这里只亲族),恭谨超过

(平常,这里只一半人或一半情况),太祖镇江陵,弘微担任文学官职)。母忧母亲的丧事离开)职,居丧一种旧俗;尊亲死后,在家守丧,不办理外事;在服丧期满之前停止娱乐和交际,表示哀悼)以孝被称道),服阕守丧期满除服)逾年,菜蔬不改仍然吃守丧期间吃的粗劣的食物)。兄曜
担任;先后担任各种官职)御史中丞,元嘉四年卒。弘微蔬食积时时间久,多时),哀戚悲痛伤感过礼超过常礼。这里指比正常哀悼兄长的礼节更重),服虽除服丧期满),犹不)鱼肉。弘微少孤少年丧父或父母双亡),事兄如父,兄弟友穆友好和睦)之至,全,整个)世莫及
比得上,赶得上)也。弘微口不言人短长偏义复词,短处,弊端,缺点),而曜好臧否褒贬、评比、评定、评价、评介、评论)人物,曜每言论谈论,评论),弘微常以它乱 (混淆,这里指岔开话题)之。

九年,东乡君 [hōng](古代称诸侯或有爵位的大官死去,也可以用于皇帝的高等级妃嫔和所生育的皇子公主,或者封王的贵族),资财钜万为数极多),园宅十余所,奴僮犹有数百人。弘微一无所取,自以私禄古代官员的薪水,自己的薪水

营葬办理丧事)。曰:“亲戚父母兄弟)争财,被人轻视,看不起)之甚。今分多财产多就分用共少少了共用),不至有匮乏),身死之后,岂复见关见,被;关,旧指发给或支领薪饷;被领取)?”十年,卒,时年四十二,上甚痛惜之,使二卫天子的左、右或前、后两护卫军)千人
筹划,管理,建设)毕葬事,追或作追封、追晋,即加封死者的官职、勋位,一般用在因公殉职或者阵亡的军人、警员、公务员等,或特别表扬对政府有贡献的死者)太常。


2017全国二卷文言文挖空训练

赵憙传

赵憙 [xǐ]字伯阳,南阳宛人也。少有节操指人的气节、操行、正义感)。从兄 (堂兄))杀,无子,憙年十五,常思

为……报仇)之。乃挟兵带着兵器结客约上宾客,常指结交豪侠之士),后遂前去)复仇。而仇家皆疾病,无通“拒”,抵抗……的人)。憙认为趁着)疾报杀,非仁者指有德行的人)心,且
释放)之而去。回头)谓仇曰: “尔曹你们。曹,辈)若康复),远)避也。”

更始汉帝刘玄年号)即位,舞阴地名,属南阳郡大姓指世家大族,人口众多的姓氏或某一地域人数众多、势力强大的姓氏)李氏占据)城不下

不肯投降),更始遣柱天将军李宝降之,不肯,听说)宛之赵氏有孤孙憙,(省略“以”,因为)信义著名,愿得降能够向……投降)之。更始于是)征憙。嘉年未二十,已经,……之后引见旧时皇帝接见臣下或外宾,须由官员引领,叫“引见”),即授予官职,任命担任)郎中,
偏将军行……事:做……工作),使(省略“之”,他到……去;前往)舞阴,而李氏遂降。光武破寻、邑,憙遭受创伤),有战劳战功),还授予官职,任命)中郎将,封勇功侯。邓奉反于南阳状语后置,在南阳),憙一向)与奉交好),数
遗书wèi,送信切责严词斥责)之,而谗者进谗言的人趁机)言憙与奉合谋,帝以为疑。及奉败,帝得憙),乃惊曰: “赵憙真长者德高望重的人)也。”后拜怀县令)。

大姓李子春先做,担任)琅邪汉时诸侯王国的实际执政者,相当于郡太守),

豪猾强横狡诈不守法纪并兼合并、并吞土地),为人憎恶,讨厌,害怕)。憙下车官吏到任),闻其二孙杀人事未发觉被发现觉察,暴露,败露),即穷诘深究问责)其奸,收考拘捕拷问)(李)子春,二孙自杀。京师为了,省略“之”,他)请者数十,终不听
被允许)。时赵王(刘)良疾病将终,车驾帝王所乘的车,指帝王皇帝)亲临(赵)王(刘良),问所欲言。王曰:“素与李子春亲厚),今犯罪,怀令赵憙欲杀之,愿乞其命。”帝曰:“吏奉法奉行或遵守法令),律不可弯曲,弯屈,引申为行为不合正道或违法曲解)也,重新)道其它所欲想要的东西,想实现的愿望)。”王无复说话
)。

其年,升职调动;重新任命)憙平原太守。时平原多盗贼,憙与诸郡讨捕搜捕),斩其渠帅首领,旧时统治阶级称武装反抗者的首领或部落酋长),余党当牵连治罪)者数千人。憙上言:“恶恶wù è,指憎恨邪恶)止其身,可一切全部,所有;一概,一律)徙京师帝王的都城)近郡。”帝从之,乃悉移置迁移安置省略“于”,到)颍川、陈留。

于是在这时,在这种情况下擢举选拔荐举义行有善行的人),诛锄奸恶。后青州大蝗大面积遭受蝗灾),侵入平原界)死,岁屡有年丰收;年成好),百姓歌颂)之。二十七年,拜太尉,赐爵位,诸侯获封赐的封建等级;如“五爵”,分 “公、侯、伯、子、男”五个等级)关内侯。时南单于称臣,乌桓、鲜卑并来入朝指属国、外国使臣或地方官员谒见天子
),帝令憙主持,主管边事边防事务),思)久长规长久规划)。 建初五年,憙疾病,帝亲皇帝亲临看望,探病)。及古代称诸侯或有爵位的大官死去,也可以用于皇帝的高等级妃嫔和所生育的皇子公主,或者封王的贵族),车驾皇帝)往临吊临丧哭吊)。时年八十四。
古代帝王或大官死后评给的称号)曰正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