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人大代表:以抗疫為契機建立和諧良性的醫患關係

全國人大代表:以抗疫為契機建立和諧良性的醫患關係

全國人大代表、山東省泗水縣隈泉莊村鄉村醫生 劉慶民

  2019年夏天,我牽頭動員周邊村莊的20餘名鄉村醫生成立了泗水縣“醫在鄉間”協會,不定期組織開展為老年人常見病義診、走訪慰問等志願服務活動。

  自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我帶領團隊積極投身疫情防控工作,努力發揮鄉村醫生農村公共衛生服務、基本醫療服務的主力軍作用。我們購置了口罩、消毒液等物資,在我縣各村卡口、高速路口等地免費發放,同時也為群眾詳細講解防控知識、指導口罩的正確戴法。

  在抗擊疫情這個沒有硝煙的戰場上,一線醫務工作者承受著難以想象的生理和心理壓力,他們同時間賽跑、與病魔鬥爭,為疫情防控工作作出了重要貢獻。

  現階段,疫情防控措施成效明顯,防控形勢積極向好,各地援鄂醫務人員也逐步踏上歸程……2月22日,中央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工作領導小組印發《關於全面落實進一步保護關心愛護醫務人員若干措施的通知》,就進一步保護關心愛護醫務人員提出了提高疫情防治人員薪酬待遇、落實一線醫務人員生活保障等十方面措施。各地也相繼出臺措施,進一步呵護一線醫務人員身心健康。從人民群眾聲音到各項措施出臺,我認為這不僅是對新時代最可愛的人的愛護支持,也代表著全社會對醫務工作者職業認同的提升,更是建立和諧良性的醫患關係的新起點。

  近年來,各地暴力傷醫事件屢禁不止,如數月前,北京某醫院醫生楊某在正常診療中,遭到一位患者家屬的惡性傷害,經搶救無效不幸去世。這類行為,不僅威脅醫務人員的人身安全,干擾醫療機構正常秩序,影響醫療系統的服務供給能力,甚至可能導致從醫者心理狀態發生改變,如產生過度保護、消極怠工、放棄行醫等行為,最終影響到醫療質量和醫療安全,社會危害極大。

  暴力傷醫頻頻發生的重要原因之一,是行兇者的行為違法成本低,所以必須堅決依法從快、從嚴、從重懲處涉醫暴力犯罪。當然,從根本上緩解醫患關係,除了嚴懲之外,還必須堅持疏堵結合,努力在加強源頭治理上下功夫。我建議一要建立和完善醫患雙方信息溝通渠道,制定科學的醫患溝通制度和規範,加強醫務人員溝通技能培訓,在有效溝通中讓醫療糾紛當事人充分了解病情的實際情況;二要完善科學的醫療糾紛仲裁機制,對醫療糾紛的投訴、調查、鑑定、賠償標準等作出明確規定,防止矛盾糾紛進一步激化;三要不斷提升醫療衛生人員的醫德素養,促進規範執業,努力在提供優質的診療服務中增加病患者對工作的認可度;四要營造寬鬆、優良的醫療衛生人員執業環境,全社會應對醫務人員多一些理解和尊重,讓關心和愛護常在。

  同心同向,方能穩戰穩贏。醫生與患者是守護健康的共同體,醫患關係不應該是對立的,只有醫患攜手、共同應對病魔,公民的健康水平才會不斷提升,健康中國建設才能全力推進。

  (記者盧金增 通訊員王瑩整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