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和我說,你會買醫療險

別和我說,你會買醫療險

別和我說,你會買醫療險

很多小夥伴說,醫療險好挑,我隨便看幾篇文章我就知道買啥了。但是重疾快把我看暈了……

言下之意我懂:

百萬醫療險便宜,買錯了也就損失幾百塊、但重疾買錯了至少損失好幾千。

但是,險種如何配置,不是花出去的錢多少,而是在發現風險時,是否能真正解決你的問題,以及它帶給我的感受度是怎麼樣的。

要我說,醫療險是最複雜,卻是最有用的險種。

因為生病了、發生意外了,直面而來的是醫療費用。

自2016年,百萬醫險橫空出世,不少的“自媒體”“大V”把百萬醫療吹上了天。

一個30歲的男性,一年只要幾百塊,就能很好地覆蓋帶來大病帶來的住院費用,不限社保用藥,除去1萬的免賠額都能報銷。

嗯,我也覺得它很好,它讓無數的普通人有了一次“看得起病”的機會。

但並不是“唯百萬醫療險最好”。

因為貴的東西,後面一定還有一些東西,比如服務、品質。你不一定不在乎。

還有的保險大V把幾個產品對比來對比去,糾結於條款的細節,什麼(免賠額、保證續保等等),然後文章末處放鏈接賣產品。

看不下去了……

我寫一寫我的看法。

如何挑到一款適合我的醫療險?

1)身體健康

通常,醫療險有100萬-幾千萬的保額,相比這麼高的保額,解決風險的能力很強,但保費卻不貴。

再加上出險的概率高,大病、小病住了院,除去免賠額,按照報銷比例等要求就能報銷。

我一直認為,醫療險,這輩子用上一回,交的保費就不虧。

所以,它的核保是非常嚴格。

體檢沒什麼異常的,請往下讀,你還能挑一挑。身體有點小毛病的,能買哪個就上哪車。

2)續保性

醫療險大多是一年期的險種,存在很多的不穩定。

雖然保險公司的競爭到了白熱化階段,都聲稱"我們不會停售自己的產品”。但我依然會考慮產品的“續保能力”。

當一款醫療險經營不善,停售、漲價了,對我們來說,絕對不是一件好事。

我第一年、第二年都也不會生病,但到了第三年、第四年……時間拉長到整個生命週期,我一定生病。

萬一產品停售或大漲時,又查出個大病,比如癌症,怎麼轉移大病帶來的鉅額的醫療費用?

就算不是大病,體檢查出乳腺結節、甲狀腺結節,這也不是好事情。

大漲,我咬咬牙買了也就買了。

但產品停售,就只能換其他保險公司的產品了,那會直接將乳腺、甲狀腺相關的疾病作為既往症,不賠了!

歷史會告誡我們:評價一款醫療險的好壞,在於它的續保性,而不是簡單的性價比多高……

如何評價一款醫療險的續保性?

我們說,所有的保險產品都受銀保監會的監管,理賠的唯一標準是合同,不用管某安、某壽、某邦這些品牌、大公司。

但買醫療險,我會認品牌、認公司,還會看這款產品經營時間、公司的盈利情況、等等。

比如MSH是國內最大的醫療服務供應商,旗下的欣享人生已經存在十幾年了,產品非常穩定,市場口碑也不錯。

比如,安盛天平的高端醫療險品質非常不錯,在經營醫療險非常有經驗。

綜上,某安的某安福雖然一直在網上被罵,但人家的百萬醫療就是比某安的網紅百萬醫療險,續保可能性更大,因為一個一年掙十幾億,一個一年虧十幾億。

3)現金流

我們說,買醫療險是為了防止大病用的,那萬一遇上大病,需要交幾十萬的押金時,能一下子拿出幾十萬嗎?

哪怕你坐擁七八套房子,身價上千萬,但突然間,讓你掏幾十萬,會不會有壓力?

萬一錢剛投資了債券、房子,或者套在股票裡呢?臨時拋售,不僅折損本金,還有時間的壓力。一套房子從掛牌到最後的成交,少說也是幾個月,等得起嗎?

所以,中高端醫療險會帶有“直付”功能,很好地提升了客戶的感受度。也解決了現金流的壓力。

而一款好的百萬醫療險,也有帶墊付、直付功能。

5)就醫體驗

百萬醫療險太火了,太好了。是啊,價格便宜,作用大。

但它,只能住普通病房,三人間、六人間的那種。

別和我說,你會買醫療險

別和我說,你會買醫療險

你真的能接受嗎?

除去百萬醫療險,還有中端、高端醫療險。長這樣:

別和我說,你會買醫療險

別和我說,你會買醫療險

百萬醫療險很便宜、很好,但中端醫療險品質、服務更好,價格也不很貴。。

比如復興聯合的樂健一生,150萬的住院額度,可以住特需、國際部,30歲的男性,加1萬的免賠額,選擇無社保版,價格不過1024。

(此處提醒:一定選擇無社保版,因為很多醫院的特需國際部沒法使用醫保,如果結算時沒用社保會將報銷比例降低60%……)

比普通的百萬醫療險,貴了不過幾百塊,但品質提升了不止一個等級。

其次,中國的醫療資源集中在北上廣。我相信你身邊一定有親朋好友經歷過,患了病,去更好的醫院、找更好的醫生。

再加上醫院人滿為患,想住個院、想轉到更好的醫院,想聯繫某某頂級專家二次診療……卻不是那麼容易,託關係、包紅包、愁壞了……

那為什麼不在買保險的時候加以考慮呢?

醫療險不僅能解決醫療費用的問題,還有醫療資源的調配。

當然了,醫療費用是溫飽,就醫醫院和就醫資源是小康,先溫飽後小康。

6)免賠額

買保險時總覺得:加個1萬、2萬的免賠額,保費能便宜一半。萬一生個大病,一兩萬自己還是負擔得起。

但我們忽略了,萬一闌尾炎、肺炎生病這些小病住院,保險卻沒辦法給我報銷,心裡難免失落。

為什麼百萬醫療險那麼便宜?

根據國家衛計委公佈的數據,2018年1-9月,全國三級公立醫院人均住院費是14243元。

這就意味著,你住普通病房,1萬的免賠額已經剔除了很多病,在絕大多數情況下不會賠付。

現在,大多數的醫療險,都是可以選擇是否帶免賠額。

所以,請“三思”。

PS:

這兩天,我家先生差點住院,刷新了我對“免賠額”的認識。

當時我買百萬醫療險,深知免賠額的存在,堅信1萬塊支付得起。

但如果真正住了院,卻達不到要求賠付時,心裡還是有些落差。

保險的體驗感太差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