乒乓球38毫米小球到改成40+塑料球,技术打法有什么变化吗?

乒乓球球


乒乓球从38mm改成了40+的塑料球,运动员的技术打法已经是焕然一新了,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改变呢?

因为乒乓球一开始使用的材料是赛璐璐,而且直径是38mm,那时候是邓亚萍刘国梁的时代,都是以颗粒胶打法为主,当时的弧圈还没流行起来,都是近台快攻打法,以速度见长,台内小球回合比较多,不像现在大开大合的对抗,感觉以前38mm时代的乒乓球更费脑子一些,现在的40+时代更费体力一些。

除了上面所说的体力方面的区别,打法上还是有本质上的改变,以前38mm是以快攻为主,现在40+是以弧圈为主,快攻打法也有,但是不多,而且成绩不算很突出,而这两个时代中间的40mm时代是快攻和弧圈并存,那时候使用的是40mm的赛璐璐球,打法比较灵活多变,快攻和弧圈都能并存,但依然是弧圈打法更占优势。

不过从38mm变成了现在的40+,打法是越来越趋向暴力了,从前的打法是颗粒打法,近台快攻为主,速度占优,台内小球比较细腻,而且直拍打法也比较多,亚洲运动员比较占优势,欧洲运动员成绩一般,除了部分特别的运动员,比如瓦尔德内尔。

现在40+时代,打法真的已经很不一样了,过去的台内球基本都是摆短,劈长,现在直接来一个反手拧拉,即使是正手小三角的球依然移动去正手位使用反手拧拉然后进入相持,这个就已经跟过去很不一样了。除此之外,过去38mm的时候,相持球并不多,回合很少,都是一两板就能解决战斗了,现在40+时代却很难了,自从材料从赛璐璐变成了ABS,球的直径也变大了,球的速度旋转都有所下降,这个对于运动员来说相当于延长了反应时间,准备更充分,尤其是欧洲运动员,对于他们,改球是更能发挥他们的特长。

当然除了以上说到这些,打法上还有其他的变化,比如正反手的关系发生了变化,过去是得正手得天下,现在却不能这么说了,就连六边形战士的马龙也采取了不一样的接发球站位,过去他是站位在反手的,为了突出正手,现在他已经改用中路偏反手的站位,这足以证明现在反手的地位了,所以现在是反手得势,正手得分的时代,专业运动员谁的反手强谁的成绩就靠前,看现在樊振东,还有之前的张继科,他们都是反手特别强悍的运动员,所以他们的成绩突出,反观方博就差一些了,还是比较突出正手,反手还是偏弱,所以方博的一旦遇到反手强的运动员他真的不好受,反手会一直被压着打。

所以说正反手的侧重点跟过去是不一样了,现在强调的是两面均衡,过去是突出正手,这也是改球之后打法发生了变化之一。


狂魔话乒乓


我是第六人,我来回答下这个问题!

众所周知,乒乓球这些年确实发生了很多变化:从38毫米变为40再到40+,从赛璐珞球到醋酸纤维素球再到如今的ABS新塑料球。如题主所言,每一次改革都会给这项运动带来一些变化,下面第六人一一道来。38毫米变为40+塑料球,技术打法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乒乓球技术中包含五大要素:旋转、速度、力量、弧线和落点。我们先分析下球变大后,对这几个因素产生了怎样的影响。球变大后,带来的最直接变化就是球的旋转和速度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降。据分析,旋转下降的成分要比速度更加明显。

既然旋转和速度这两大要素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降,因此想提高击球质量,剩下的三大要素力量、弧线和落点就显得更加重要。

第一,对于力量的使用要求更高了。

原来能一板定乾坤的球,现在拉(打)不死对方了,所以想着更接近以前的速度和旋转,你就要进行体能训练,尽可能的把自己的力量提上去。事实上,国乒已经将体能训练放在一个突出的位置,专门请了外国体能教练来帮助我们主力进行科学训练,取得不错的效果。能感觉到主力选手在比赛中对力量的使用更加突出。

第二,对于弧线的运用更加讲究低平。

不管是拉弧圈这样的进攻技术,还是摆短、劈长、拧拉等接发球技术,抑或转不转发球技术,弧线最起码不能冒高,因为旋转下降了,对方敢于发力进攻,所以球稍微冒高就会给对手抢攻机会。尤其对于摆短技术的使用,现在球大了,很难摆住,对于手指手腕的发力要求更加细腻,因此对于弧线的控制比以前更加苛刻了。

第三,对于落点线路的控制要求更加精确。

如:正反手小三角、中路追身球、正手大空挡,反手底线长球等等,可结合自身的特长技术来牵制对手。比如日本的张本智和有一招很管用的技战术:凶变直线,让我们的主力吃了不少苦头。

第四,旋转和速度虽然下降了很多,但重要性不言而喻,这里我们把二者结合起来分析。

第六人认为:速度和旋转是个矛盾体,同样的力量击球,速度上去了,旋转就会被削弱一些,反之亦然。随着球体变大和新材料的使用,在击球手法上,现在要求拉球撞击的成分更多一些,摩擦的力度相对少一些,在发力方向上,要求向前顶擦的发力更多一些,向上的摩擦发力相对少一些。

不难看出,现在的速度型打法有些克制旋转型打法,从成绩上就能看出来,比如,国乒的陈梦、孙颖莎、刘诗雯和王曼昱,这几位速度优势更加明显,像是日本的伊藤美诚更是“偏激”,基本上90%的力量用来攻球,大幅度的增加撞击比例,正手拍击和反手弹击速度之快,压迫感之强,给人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她在比赛中很少用拉球的方式回球。而丁宁和朱雨玲的旋转控制型打法则显得相对吃亏一些。

案例说明:下图为伊藤美诚和朱雨玲的一个回合较量,很明显,伊藤美诚用速度压制住了朱雨玲的旋转。值得一提的是,这里并不是绝对的说速度就一定能赢旋转,关键是看谁的击球质量更高一些。

其次,对于快攻打法和弧圈打法的选手技术要求侧重点更加明显。

简单地说,球体变大了,不可能指望一板两板结束战斗了,因此必须有着过硬的相持能力才能得分。当然这不代表前三板不重要了,相反第六人认为现在的前三板技术要求更高,主要体现在对发球抢攻的要求和意识更强。

尤其对于快攻打法的选手,必须把前三板技术练的精益求精,这方面日本主力伊藤美诚做的非常出色,她的发球抢攻已经成为主要得分手段。

对于弧圈打法为主的选手,你必须夯实中远台的相持能力和攻防转换能力,否则在快攻打法选手面前,你根本站不住脚。

案例说明:下图为伊藤美诚的前三板抢攻技术,先是长下旋开路,故意让弧圈球打法的顾玉婷先拉起来,然后自己接反手直线弹击,直接得分。

还有,大球时代,正反手技术更加讲究相对均衡,不能有明显漏洞

如上所述,大球时代,上旋球的相持能力将成为左右比赛胜负的关键因素。谈到相持,就不得不提正反手的弧圈球技术,不管你是快弧打法,还是弧快打法,正反手两面的上手能力和意识必须加强。

只要有一面存在漏洞,就会被对手摁在地上摩擦。举例来说,你看日本的张本智和为何总是输给许昕,甚至是输给其他选手,他的反手是特长技术,但是正手存在力量不足、发力比较散的相对缺陷,所以一旦打到拼正手硬实力的时候,他就显得发虚,这已经成为他输球的重要原因。

最后,大球时代,对直拍的技术使用影响比横拍更大!

之所以说对直拍影响大,主要是因为直拍打法比较倚重正手进攻技术,反手虽然有了横打技术弥补了一定的短板,但是依然有漏洞可抓。看看今天的直拍大神许昕,反手能力已经得到很大强化,但是在对抗超一流横拍选手时,人家还是会在他反手位做文章,世锦赛输给法国名将西蒙-高茨,今年卡塔尔公开赛输给英格兰选手皮切福德,许昕很大程度上就是输在了反手。

另外,大球时代,要求直拍选手拥有更加灵活的步法做支撑,因为想在中远台跟横拍打相持对攻,除了许昕比较特殊外,其他的直拍很难占上风。

而且,球越来越大,直拍原有的台内球技术优势下降很多,发球没有以前那么转了,接发球摆短难度加大。

总的来说,进入到大球时代后,直拍选手的生存空间越来越小,许昕之后,目前还真看不到未来的直拍接班人,叹就一个字啊!

以上是我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期待你的点赞和关注。


国球第六人


很多乒乓球爱好者在训练时非常喜欢练正手进攻,认为正手强才能在比赛中赢得胜处。实际上随着乒乓球容积的不断变大,从最早的38毫米小球到40毫米大球,再到40+新材料塑料球,乒乓球的速度和旋转也不断减弱。与之对应的技术打法也在不断的改革与变化之中。乒乓球技术也不是以前那种得正手者得天下旧思想能够概括的,现代乒乓球发展已经超出了一般人的想象。

早在38毫米小球时代,中国乒乓球队就是以 “正手者得天下”的最佳代表。那个时候“正手强反手弱”不但可以成为世界超一流选手,甚至能够成就大满贯。比如现在的国乒主席刘国梁就是直拍“正手强反手弱”的代表人员。小球球速快,相持回合少,基本上前三板就解决战斗。所以对那时的乒乓球选手正手杀伤力要求很要。

相反在小球时代几乎没有 “反手强正手弱”的超一流选手出现。究其原因,是反手技术照顾面积太少,又无法形成正手般的杀伤力,所以无法在小球时代取得优势。

2000年奥运后改为40毫米大球,出球的速度、旋转都比38毫米小球有所下降。正手的杀伤力明显不如小球时代,导致正手优势降低了很多,对相持能力要求提高了。这时就要求反手的能力要比小球时代更强。最明显的变化是以正手为主的前后脚的站位,逐步演变成前后脚站位不那么明显,说穿了就是为了迁就反手,正反手打法趋向均衡。

在这个时代里,孔令辉、王皓、马龙等人是正反手均衡打法的代表人物。不过那时候正反手均衡还是有所倾向,比如王皓的反手要强于正手;马龙的正手要强于反手。只不过他们解决了正手与反手技术差距过大的问题,形成第一技术与第二技术的关系。这个时候已经不能说“得正手者得天下”了。

现在的40+塑料球时代,球的速度、旋转进一步下降,正手的杀伤力明显更不如以前,相持来回球更多,对选手相持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时候反手能力显得越来越重要。张继科就是“反手强正手弱”打法的杰出代表,并率先拿到了大满贯,就很说明问题。当然张继科能够拿到大满贯与当时接发球反手拧拉还没有普及有很大关系,常常接发球反手爆拧就得分了。现在的张本智和、樊振东等人实际上都是“反手强正手弱”代表,而马龙、许昕都是“正手强反手弱”的代表,他们共同的特点是正手与反手不是主与次的关系,而是第一位与第二位的关系。所以他们能够保持在超一流的行列里。

在这里说一下许昕。直拍反胶打法的许昕早期属于典型的“正手强反手弱”,依靠超强的纠缠能力一直在超一流选手行列之中。改为40+塑料球后,许昕的反手弱点被无限放大,导致战绩不佳,特别是队内打许昕都是一色的压许昕反手、调正手。许昕经过痛苦的技术改进,完全放弃了反手的推挡改为直拍横打,提高了反手相持与进攻能力。正手、反手由原来的“主次” 关系变成“第一位与第二位”的关系,在2019年迎来了大爆发,战绩突出世界排名重返世界第一。

综上所述,现代乒乓球技术必须很好地解决得好正、反手技术两者之间的关系,不要存在明显弱点。形成技术上的第一位与第二位的关系,才更能在比赛中取得胜利。业余乒乓球爱好者练习时要将一部分时间分给反手,不能按老思想光练正手,这样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乒乓球水平。


乒乓球球


您好,很高兴能够回答您提的问题,乒乓球从原来的38毫米变为40毫米再改为现在的40+塑料球,球体直径的变大、材质的改变主要导致球的旋转变弱、球速降低。每一次乒乓球规则的变化都会对技术打法产生极大的变化,我认为其中主要的变化有以下几点。

1、接发球方变得更加的积极主动

球体变大,材质改变使发球旋转变弱、球速下降、发球时容易冒高,发球的威胁性下降,那么接发球方就更容易采用拧拉技术、挑打技术、弹击技术(生胶)等进行进攻,破坏发球方的发球抢攻战术,接发球方变得更加主动了。

2、发球方发球后进行反拉的意识会变得更强

接发球方多用拧拉技术、挑打技术、弹击技术(生胶)进行直接进攻,发球放就需要更多的考虑在发球时发半转不转球让对手拧拉,进而反拉对手拧拉过来的球(打回头球)。发球方具备传统的发球抢攻战术意识的同时将加强发球-反拉、反打的战术意识。

3、接发球方抢拉半出台的意识也会更强

由于发球旋转、速度降低,增加了发球的难度,发球经常会出现冒高或半出台的现象,所以接球方接抢半出台的意识也会变得更强,使自己变得更加的主动。

另外,无容置疑比赛的相持球、多板球的概率会变得越来越多,比赛的观赏性越来越强,比赛越发精彩了。运动员的相持能力也会越来越强了。

当然,规则的变化导致技术打法的变化会很多,以上只是我的一些观点,大有不足之处,还请大家多多补充,大家相互讨论共同提高。


枯vs木


结合目前的情况来看,40+新材料大球时代,还是以弧圈结合快攻的打法为主,但是纵观最近几年的乒坛,呈现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苗头其中最为典型的就是近台快攻和颗粒胶打法开始复苏,由于新材料40+时代,弧圈球的旋转降低,速度变慢,使得曾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风靡中国的颗粒胶打法开始复苏,典型的像日本伊藤美诚反手使用生胶,在近几年连续战胜中国队主力队员,闪耀国际乒坛,取得不错的成绩,成为我们重点防范的外协会球员。


微微一信


快功换成打摩结合


yzxdh


小球变大球最大的区别就是球的旋转速度明显变慢了,现在主要是以进攻为主,当然球拍也会有所变化。


乒乓狂


上旋球的时代来临,因为旋转孱弱,带来了多回合的相持,比赛更好看了


朱雷2020


40+的时代变化非常大,最简单的就是整个球速的变慢,旋转变慢,上旋球的回合更多了,对体能的要求更高了。


高兴乒乓


变化很大。原来是对技巧上的要求,现在对力量的要求更高了。没有力量,回球质量低,旋转弱,速度慢,威胁小。现在的乒乓球打法风格变成了多回合对抗,更具有观赏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