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视觉错乱的「北京折叠」

一场视觉错乱的「北京折叠」

这篇我们说点别的话题 - 艺术展

近期参观了艺术家雷安德罗·埃利希 (Leandro Erlich) 在中央美院的个展「太虚之境」(The Confines of the Great Void)

一场视觉错乱的「北京折叠」

这位艺术家精选自己出道25年中创作的20件大型作品,这也成为他在亚洲规模最大的一次展览。

这些装置作品在北京重新制作并呈现,因此也带了一些地域特色,比如北京院子、街道、教室等。

一场视觉错乱的「北京折叠」

现实和感知对我来说是不可分割的。

对我来说有趣的是,我们所说的现实,很大一部分其实由社会建构的。

人类社会的建设变得如此强大,以至于它统治着自然世界。

他的装置作品,是对「现实」的理解。

我们所感知的,有可能并非是真实世界的反映。各种感官知觉,有时只是大脑的幻觉和虚构。

一直信赖有加的感官,事实上也会「欺骗」我们。

一场视觉错乱的「北京折叠」

我们一起开始探索吧~


虚与实 - 眼见不为实

作品是充满玄机的, 是「虚」的,是一次视觉错位。

当你第一眼看起来的确是「真实」的,但3秒过后,你会发它欺骗我们过分依赖的眼睛。

《云》(Clouds)

云作为气体和水蒸气的集合物,却出现在了室内,非常特别的设定。从装置的侧面看,其实是由九块涂色玻璃共同组成了一个多层的云。

一场视觉错乱的「北京折叠」

一场视觉错乱的「北京折叠」

一场视觉错乱的「北京折叠」

《人行道》(Sidewalk)

一条城市街道上的建筑倒映在长长的水洼中,旁边是一条人行道。这些街道并非真实,只是墙上的画而已。

一场视觉错乱的「北京折叠」

《教室》(Classroom)

观众看到自己的投影出现在眼前废弃的空间中,令置身于其中的人同时扮演着观察者和参与者的角色,体验到一种奇异莫辨的幻觉。

一场视觉错乱的「北京折叠」

《迷失花园》(Lost Garden)

从一个中国古典园林的窗户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绿色植物,透过玻璃,观众可以从一个对角线的角度看到TA自己的映像,这种反射位移带来一种怪诞惊奇体验。

一场视觉错乱的「北京折叠」

《连根拔起》( Pulled by the Roots )

房子是人类的「巢」,代表了建构在「土地 - 家庭 - 生物 」这一网络之上的生命。

一场视觉错乱的「北京折叠」


无与有 - 打破固有印象

这些作品的原型几乎都来自在日常生活的空间,但作者消除了它们原本的功能性,而是一种「无用」的情境下,让我们去发现作品的趣味。

《游泳池》( The Swimming Pool )

莱安德罗的标志性作品之一

通过一层浮动的水和玻璃,把水上下两个世界分隔开,同时存在一种视觉上的「连接」,完全颠覆了日常经验的视觉体验。

一场视觉错乱的「北京折叠」

玻璃之上覆盖着一层薄薄的水,模拟水池的效果。

在水面上方的观众向下凝视时,会看到一个浅蓝色的地下空间。

在水面下方的观众会体验到波光粼粼追逐感。

一场视觉错乱的「北京折叠」

一场视觉错乱的「北京折叠」

《建筑》( Bâtiment )

将日常场景一面墙「移到」了地面上,同时一面巨大的镜子以 45 度角靠在其上。

观众们可以选择在上面走动或躺下,从镜面上看起来就像是在建筑外墙上攀爬。

一场视觉错乱的「北京折叠」

《楼梯》( Staircase )

这也是作者标志性的一件作品

由一个与实物等比的螺旋形楼梯构成,整个结构被旋转了90度,看起来如同楼梯侧躺。

观众垂直站立即可直视,并一直凝视到楼梯井。

一场视觉错乱的「北京折叠」

《试衣间》( Changing Rooms )

一个既熟悉又私密的场景,当我们在镜子里寻找自己的映像时,它却不在那里。

一场视觉错乱的「北京折叠」

《电梯游说》( Elevator Pitch )

一个真实的电梯门后展示了一个大型的 LED 屏幕,屏幕上循环播放着人们在不同情境里的画面。

一场视觉错乱的「北京折叠」

《反射港湾》( Port of Reflections )

这个作品特别是在于运用完全坚实的物品来制造映像的错觉。

这些船的倒映部分并不是用了镜子之类的道具,而是把正常的船和波浪线条的船连接在一起,看起来就是是「倒映」。

一场视觉错乱的「北京折叠」


观 展 提 示

1. 看这个展览最好别穿裙子,因为需要很多姿势拍照。

2. 因为是暑期,还是有很多小孩和学生参观,建议赶在工作日或者早上进场,这样能拍照的时刻更好。

3. 进展之后先去泳池拍照, 尤其是泳池的波光粼粼只在有阳光的上午。

4. 建议阳光的日子看展,阴天不适合在泳池拍照。

5. 提前网上购票,节省现场购票时间。


后 记

艺术家莱安德罗·埃利希的高明,在于抓住了现代人喜欢拍照打卡的心理特征,以及生活场景设定。

这种带探索性质的互动特别好玩

一场视觉错乱的「北京折叠」

一场视觉错乱的「北京折叠」

一场视觉错乱的「北京折叠」

另外,还发现了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本身的建筑设计也特别好。

一场视觉错乱的「北京折叠」

一场视觉错乱的「北京折叠」

▲ 没看错~ 作品《楼梯》,正是参考了央美美术馆的楼梯设计

一场视觉错乱的「北京折叠」

在碎片和影像的时代,这种新的阅读展览或许在成为一种模式,提供了一个「社交媒体笼罩下的拍照场景」。

一场视觉错乱的「北京折叠」


月亮与文森特(ID: MVstories)

一场视觉错乱的「北京折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