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持朱永新《「教育强国」支持小微型民办学校办学》的文章观点

支持朱永新《「教育强国」支持小微型民办学校办学》的文章观点


「教育强国」朱永新:支持小微型民办学校办学


看了「教育强国」朱永新:支持小微型民办学校办学 的文章很受鼓舞,这是对小微学校发展的认可,也是正视现行教育制度下的各种弊端问题而针对性提出的解决办法。


从全世界来看,教育制度分为私立、公立两种,升学的制度也分为两种,一种是考试制度,一种是推荐制度。不从事教育行业的人,很容易把两者混杂在一起,其实,这是两个问题。 简单说一下高考制度,日、韩、我国等国实行高考制度,这是从科举制度演化来的,学历史的都知道,科举制度是很大的善举,改变了自中国古代以来的贵族推荐制,使寒门学子有了跨阶层发展的机会,是唐朝建立当时世界超级大国的政策保证。 现今社会,高考制度对于老百姓和五六线的城市的孩子来说,也是孩子们实现跨阶层发展的最公平机会,不信,你可以看看,西方的推荐制度(前几年陕西富豪千万捐赠国外政客,使孩子上国外名牌大学的故事,大家没忘记吧)。 所以,在坚持我们高考制度的前提下,放开对私立教育的举办的限制,尤其是对小微学校的创办的支持是非常有必要的。

从目前我国的教育制度来看,为什么大家一提私立教育就大谈他们牟利呢,是因为现在创办一所私立学校对资金的要求太高了,高到真正想办能办教育的或者说有教育梦想的人只能向资本低头,资本是牟利的,引进来资本就要让资本赚钱,不然,人家为什么投资你,这就是大家印象里一提私立教育就感觉他们牟利心太重的原因。而小微学校的,他不用那么多资本进入,就可以办起来。也就是说在保证高考制度不变的前提下,鼓励小微学校的创办,不会造成基础教育的不公平,而会促进基础教育的进一步发展,从而实现教育的公平,实现个性教育的目的。

从教育的本质来看,只有适合的教育,没有最好的教育。孔子的“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道出了教育的真谛。一个好的教育者是用几种教学方法教育不同的个体,而不是用一种所谓的成功的教育方法教育千万个孩子,孩子的个体不同,接受教育的方法是不一样的。这就是现阶段大家对衡水一中、毛毯中学等重点中学“高考工厂”的由来。

人生,没有最好,只有适合。基础教育就是要启发孩子找到最适合他的发展方向和个体特长。这个问题我以前谈过,这里不展开,就说一个例子,如果朗朗、刘翔、丁俊辉、姚明在基础教育时没有发现自己的发展方向和特长,而是闷头苦学考北大、清华,还会有现在的他们吗?他们即使努力好好学习,也不见得能考上北大、清华等重点大学,即使考上了,也未必能达到他们在钢琴、百米跨栏、桌球、篮球上的成就。随着90后父母的增多,这方面会有更多的个性要求,对教育也一样,因为社会的发展已经让他们知道选择道路的重要性,不是最好的才是适合自己的,而是最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我一直提倡“适合”教育,只有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当然,适合不是不努力,适合是努力到自己无能为力时的选择。

支持朱永新《「教育强国」支持小微型民办学校办学》的文章观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