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過後,臺灣經濟會是怎樣的千瘡百孔?

近期疫情席捲全球,很多國家和地區都在忙著抗疫,就連中國大陸部分地區疫情清零後,還有很多企業沒有復工復產,學生也沒辦法去上課。很多企業都在這次疫情中受到了波及,有的企業也已經千瘡百孔了。臺灣是中國的一個島,雖然面積不大,但是受創不小。


新冠疫情過後,臺灣經濟會是怎樣的千瘡百孔?


臺灣旅遊業損失慘重

臺灣旅遊業是一個很重要的產業,每年都能給臺灣帶來很大的收益。但是隨著這次疫情的爆發,很多國家都已經頒佈了相關法令,限制人口的進出,很多人的簽證都快到期了,想去旅遊一次也沒辦法。根據臺灣的觀光部門統計,去年大陸就暫停了去臺個人遊的計劃,半年就已經損失了大約200億新臺幣,而在這次疫情風波後,臺灣旅遊業更是叫苦連連,兩個月就減少了600億的新臺幣,這可是一個天文數字。

新冠疫情過後,臺灣經濟會是怎樣的千瘡百孔?


面對這次疫情,臺灣也有自己的對策,他們政府近日宣佈發展島內旅遊,共同攜手走出疫情難關。不僅僅是臺灣各個景點損失慘重,還有臺灣的航空公司也沒辦法營業,只能依靠民進黨當局的措施,勉強活下來,但是盈利真是微乎其微。

臺灣酒店、飯店告急

這次疫情衝擊比較大的,還有像酒店和飯店這樣的行業。來臺灣旅遊的主要還是大陸人居多,來臺旅遊人數減少了,自然酒店生意就不太好了。臺灣的晶悅國際酒店在25日就停牌,旗下的老字號酒店也宣佈在六月底全面停止運營。臺民進黨當局也有措施,對酒店企業展開補助,並且發放旅遊抵用券,但是這一招在從業者看來似乎沒有多大用處。

新冠疫情過後,臺灣經濟會是怎樣的千瘡百孔?


而對於飯店來說,沒有客人上門吃飯,宴席更是無法操辦,只能依靠外賣來維持飯店的運營和員工的開銷。也有臺灣媒體媒體報道聲稱,臺灣有很多著名飯店都已經關門停業了,而臺南的餐飲業更是撐不過三個月。

疫情過後的臺灣經濟

臺灣各個行業面對疫情都有自己的想法,目標都是為了能夠在這場戰役上生存下去。然而現在臺灣的疫情也看不到曙光,臺灣的零售業、服務業等等都受創甚深。臺灣最大的考驗不是在疫情期間,而是在疫情之後。臺灣很依賴大陸的這個市場,而民進黨當局最近的一些舉動,僅會讓兩岸之間的鴻溝加深,可能在疫情過後,臺灣的經濟也無法好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