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降低、榨利升高,豆粕恐承受壓力

壓榨利潤是衡量油廠盈利能力的重要指標,也是油廠壓榨大豆的動力。壓榨利潤和大豆進口成本、豆粕、豆油價格有關,只要壓榨利潤為正,油廠壓榨就是有利可圖的。而壓榨利潤也與油廠的套保行為密切的聯繫在一起,進而對豆粕和豆油價格產生一定的影響。


壓榨利潤的計算

大豆經過壓榨約產生78%的豆粕和18%的豆油。因此壓榨利潤可以用公式表示如下:

壓榨利潤=0.78*豆粕價格+0.18*豆油價格-大豆成本-加工成本-港雜費

其中油廠加工成本大約為180元人民幣/噸,港雜費約為70元/噸,二者較為固定,並且在總的生產成本中佔較小的比例,絕大多數成本都來自於購買大豆的成本。我國用於生產豆粕和豆油的大豆中,絕大部分來源於進口,因此本文主要考慮進口大豆成本。

大豆進口的人民幣成本來源於以下幾個部分:大豆CBOT價格、CNF升貼水、匯率和稅收。大豆進口成本用公式表示如下:

大豆進口成本=(CBOT+CNF升貼水)*人民幣匯率*(1+關稅稅率)*(1+增值稅稅率)

具體來看,CBOT價格與美國和全球大豆供求情況有關。CNF升貼水包含了兩部分,一部分為FOB升貼水,FOB升貼水也與供求有關;另一部分則是運費,與石油價格有較密切的聯繫。人民幣匯率也是影響進口成本的重要因素,人民幣貶值則進口成本增加,反之進口成本下降。關稅稅率和增值稅稅率則一般較為固定,分別受國際關係和國內政策影響較大。例如中美貿易爭端發生以來,中國上調了美豆的進口關稅,導致美豆進口成本飆漲,而近期隨著中美貿易關係緩和,美豆進口關稅有重新恢復到了正常水平,進口成本也隨之下降。

儘管大豆壓榨產生豆粕和豆油兩種產品,但大豆價格對二者的影響有所區別,由於豆粕的產出比例較高,因此在正常情況下豆粕價格和大豆進口成本的相關性更高,而豆油的價格走勢則相對獨立。


壓榨利潤與油廠套保

期貨工具在農產品領域的發展和應用都極為成熟。目前國內油廠針對壓榨利潤的套保以及豆油豆粕的基差貿易總量和比例都十分龐大,油廠的套保行為對豆粕價格有十分巨大的影響。

油廠對壓榨利潤套保流程如下:油廠在進口端買入CBOT和CNF升貼水鎖定進口成本。同時在下游賣出連盤豆粕和豆油進行套保鎖定盤面利潤,並賣出豆粕和豆油基差鎖定最終的利潤,當下遊點價後,油廠則在盤面平掉套保頭寸。由於國內油廠套保和基差貿易的比例極高,因此油廠的套保行為對豆粕和豆油價格有很大的影響。

現實中國內大豆壓榨產能嚴重過剩,這意味著油廠很難長期保持較高的壓榨利潤。當壓榨利潤較高的時候,油廠將加大從大豆出口國的採購,同時增加國內壓榨和在盤面的套保,對豆粕價格產生較大的壓力。相反,當壓榨利潤較低時,盤面套保壓力也較小。

當前壓榨利潤與豆粕走勢

當前油廠壓榨利潤較高,主要原因是疫情和原油價格暴跌導致的全球系統性風險波及到農產品領域,美豆價格大跌,進口成本下降;同時南美2月暴雨導致港口大跌裝運受阻,因而3月大豆到港偏低,部分油廠缺豆停機疊加國內豆粕需求良好,豆粕供應偏緊,支撐豆粕價格。而近期不斷蔓延的疫情可能導致南美大豆物流不暢,更推升了豆粕價格,因而目前油廠壓榨利潤較高。不過預計4月開始將有大量大豆到港,壓榨偏低的局面將得到緩解,同時榨利較高也將促進油廠積極套保,預計將對豆粕價格產生一定的壓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