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邦殺了那麼多功臣,為什麼漢朝還能維持這麼久?

阿斌的生活VLOG


第一,劉邦其實沒殺幾個功臣。三大功臣韓信彭越英布而已。

第二,殺了這麼幾個功臣,是在革命成功之後,有無這幾個人已經關係不大了。

第三,漢朝持續四百多年,有這幾個開國功臣的功勞。他們死後,漢室的天下持續四百餘年有幾方面的原因,一是漢朝皇帝總的說來才能平平,但有漢武帝剛硬作風的開拓和傳承,影響巨大。這是正統意識,一直到西晉末年的劉淵,還在打著大漢旗號,建立漢國。

一是當時的人們受秦朝的壓迫剝削實在痛苦。有人起來解除痛苦,一下就記住了。劉邦就是其中的救世主之一,劉邦反秦滅項,人們跟著他,劉邦建漢朝,人們擁護。在當時,劉邦比項羽更得人心。原因是項羽殺伐太重,有些暴秦作風,人們不喜歡。所以劉邦的形象深入人心。三是漢朝相對於前朝,生活條件提高了許多,漢初的承平,文景之治,漢宣中興,光武中興……等盛世,給漢人的記憶深刻。

漢朝幾百年中,有外戚專權,宦官亂改天,權臣專權,但這是上層爭權奪利。對基本國策影響不大,對下層而言,不是戰亂征伐,一段位還是過得下去的。民眾在長時間裡穩定,社會必進步。區區死了幾個功臣,歷史的輪子照樣運轉。

所以說,劉邦殺的功臣叔得清,不就是以韓信彭越英布為代表的幾個異姓王麼。而他們死後,漢朝照樣發展。


劉一千五


這個問題的潛臺詞似乎是在說,一個王朝殺了功臣之後,不應該維持很長時間,應該在很短的時間裡就滅亡了。而不殺功臣,就能維持王朝的長久。這個理論顯然是不成立的。

歷史上的王朝更迭與興衰的過程,就是群雄遂鹿,爭奪天下統治權的過程。簡單說,就是爭權力。秦漢之前,以周朝為例,是周天子與諸候王分享天下的統治權。周天子為天下共主,諸候王各行其政。到秦漢之後,天下就成為一家之天下,天下的統治之權,便不再與諸候共享了。因此,殺功臣在於鞏固皇權。功臣們在逐鹿天下的過程中只所以能夠建立大功,都是因為他們能力超強。他們可以幫助君主打天下,機會成熟的時候,當然也可以自己爭天下。所以,在封建王朝建立並逐漸鞏固的基礎之上,殺功臣不是削弱皇權,反而是加強和鞏固皇權的手段。這就是所謂的,“狡兔死,走狗烹;飛鳥盡,良弓藏。”劉邦殺功臣,其目的也正在此。

秦末之亂時,天下群雄並起。在滅秦的過程中,天下英雄並不是主動以誰為主,而是實力強的慢慢崛起,取得領導權的。項羽稱霸之後,分封的諸候共有十幾家,他們之中有原秦將章邯、司馬欣、董翳等,還有原來六國之後諸如魏王豹,韓王成,齊王田安,燕王韓廣等,還有當時草莽英雄與劉邦自己,黥布、彭越等等。這些人中,許多是能力很強,有天下之志的。在楚漢戰爭中,劉邦了勝利,在平定天下的過程中,這些人中有的被消滅了,有的投降了。投降的,就成了功臣。對於大漢王朝來說,劉邦的心思大概與秦始皇並無二致,是希望自己的江山能夠千秋萬代的。劉邦自己活著的時候,有本事平定天下,掃滅群雄。如果劉邦不在了,他的兒孫們上位,沒有本事收拾這些人,他們那有不生心起事奪權的,所以,最好的辦法,就是把他們全部消滅掉。這是劉邦殺功臣的原因。

以韓信為例。他在打下齊國之後,向劉邦請封齊王。就是有諸候割據之心。這與劉邦的政治理念是不相符的。有了這種想法,本身就是動了皇家的奶烙。這是劉邦所不能容忍的。所以,先是把齊王改為楚王,再貶淮陰候,還是不放心,最後索性殺掉了。韓信死的很冤,這是毫無疑問的。但是,誰也不能否認一個事實,如果劉邦死了之後,韓信起來造反,是沒有人能夠制住他的。所以,韓信必死。

正是由於劉邦把功臣們都收拾了。所以,在他死之後,天下牢牢掌握在劉家手裡。沒有異姓造反的情況發生。雖然有七國之亂,但也是劉姓自家相殘,肉爛了,也在自己家的鍋裡。

殺功臣之後,形成一家一姓的權力壟斷。權利壟斷之後,就可以延續更長時間。這就好象現在辦公司一樣。如果是壟斷生意,不需要爭取什麼樣的人才。如果有競爭存在,公司就要善待人才,留住人才。漢唐之後的中國政治,統一的中央集權建立之後,皇帝形成了對權力的壟斷。所以,殺功臣,就成了常演常新的劇目。

歷史上與劉邦情況差不多的還有明太祖朱元璋。他在大明帝國建立之後,也開始上演殺功臣的戲碼。其心中的想法,與劉邦並無二致。從漢朝到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封建王朝大清滅亡。封建社會結束,細數一下,殺功臣的王朝,未必就短命,而不殺功臣的,也未必長久。殺功臣的典型,就是漢朝和明朝。清朝康熙年間的“三藩之亂”本質上與明朝的殺功臣沒有太大區別。而兩漢綿延四百多年。明清各三百年上下。時間都不短。其間還有一個宋朝,功臣雖然沒有被殺,但被養了起來,退出政治舞臺,解除了奪權的能力,保住了一世富貴。也就算了。

而沒有殺功臣的王朝,卻有許多是短命的。比如魏晉時期,司馬家是魏國功臣,最後自己取了曹魏的天下。而南朝宋的劉裕,自己就是東晉的名將。此後的蕭道成、蕭衍、陳霸先無不是前朝名將和功朝。這些朝代都很短命。唐之後的五代,與南朝的情況差不多。

因此,殺功臣會讓王朝短命的想法,大概不成立。而與之相反的,功臣的能力強了,取皇位而代之,恐怕對王朝壽命的影響更大一些。


七月流火140400643


與明太祖朱元璋相比,漢高祖劉邦殺的開國功臣並不多,與隋文帝楊堅殺的開國功臣數量差不多。

劉邦殺害的開國功臣主要是韓信彭越英布陳豨及韓王信等,劉邦的鐵哥們盧綰雖然造反但最後死在匈奴,並沒有被劉邦殺害。

殺害開國功臣的劉邦的西漢王朝存在二百多年,如果加上劉秀的東漢有四百多年,殺害開國功臣最多的朱元璋的大明王朝也存在近三百年。

相反秦始皇晉武帝元世祖並沒有殺開國功臣,存在的時間反而比較短,秦朝從統一到滅亡只有十幾年,西晉從統一到滅亡只有三十多年,元朝從統一到崩潰也只有九十年,新朝皇帝王莽也沒有殺害開國功臣,只有十幾年就徹底滅亡。

由此可見,殺害開國功臣與王朝存在時間並不存在惡有惡報的關係,甚至有反比例的傾向。

殺害開國功臣的劉邦朱元璋等其實是老謀深算的政治家,他們殺害掌握兵權地盤的開國功臣,並大肆分封自己家族的子侄為諸侯王到全國各地,在客觀上起到了加強皇族實力的作用,即肥水不流外人田。

隋文帝楊堅雖然也殺害開國功臣,卻沒有像劉邦朱元璋那樣大肆分封子侄為諸侯王到全國各地,這也是隋朝短命的重要原因。

至於新朝短命的重要原因不在與皇帝王莽沒有殺開國功臣,因為新朝是中國歷史上唯一沒有經過血雨腥風戰爭取得政權的王朝,因此開國功臣並沒有兵權與地盤,對中央政權不構成威脅,新朝下場悲慘的原因在於王莽心慈手軟,他沒有像武則天大肆屠殺唐朝皇族那樣大肆屠殺西漢皇族,被劉秀劉玄等西漢皇族很快死灰復燃。

宋太祖趙匡胤雖然基本沒有殺開國功臣,但採用杯酒釋兵權的和平辦法解除了開國功臣的兵權與地盤,而且北宋王朝重文輕武,不讓武將擁兵自重。南宋的宋高宗趙構雖然只殺了民族英雄岳飛一個抗金名將,但老謀深算的趙構也採用和平手段解除了韓世忠張俊等抗金名將的兵權,使南宋延續一百五十多年。

唐高祖李淵只殺了劉文靜趙文恪等很少幾個開國功臣,反而唐太宗李世民殺了侯君集張亮李君羨王君墩羅藝等開國功臣,但唐朝的皇族幾乎被武則天斬盡殺絕,幸虧武則天虎毒不食子,只殺了她親生的兩個兒子,而讓忠厚懦弱的兩個兒子李顯李旦死裡逃生,導致讓唐朝最終能起死回生延續近三百年。

至於滿清作為大一統王朝,不存在真正的開國皇帝,努爾哈赤皇太極是滿清在關外的開國君主,並沒有一統天下,六歲即位的順治帝被多爾袞大權獨攬,也算不上滿清真正的開國皇帝。滿清的開國功臣死於非命往往皇族內部自相殘殺,肥水不流外人田。因此消滅開國功臣的任務落到了康熙帝身上,康熙帝消滅鰲拜吳三桂等開國功臣才讓滿清統治穩固。


厚德載物49847


劉邦真心冤……他就剿滅了幾個造反(或者疑似造反)的異姓王,就被人說大肆殺功臣。

開國封了八個王(加上二代燕王盧綰),一百四十多個侯。諸侯王裡臧荼,韓王信,英布,是有謀反實事的,盧綰,韓信,彭越是疑似謀反的,張敖是部下密謀刺殺劉邦被牽連的,吳芮既恭順又低調,劉邦都沒動他。

一百四十多個侯,除了盧綰,韓信,陳烯造反或疑似謀反以外,其餘都是善終。史記就擺在那裡,偏不去看,張口就來“劉邦殺了那麼多功臣”……

漢朝初期,政壇三大力量之一就是功臣派(另外兩支是呂氏外戚派和劉氏皇族派),實力很強的,呂后稱制期間,主要還是打壓劉氏皇族派,對功臣派動的很少。連漢文帝這個皇帝位置都是功臣派立的,你說強不強。


寂寞空虛的空巢老人


殺功臣不錯,但是沒有你想象中那樣,自己嫡系的一個沒殺。

你口中劉邦的那些所謂“功臣”,其實充其量就是合作伙伴,很多靠錢財和誘騙一起合作的,還有些人得寸進尺,步步緊逼,每個人都不安好心。

首先劉邦殺的只有異姓王,其他功臣都活的好好的。其次異姓王也不是都死了,死的那些大多數也都是因為要謀反/叛國。真正被“冤死”的只有彭越和韓信,而且這二位還屬於自己作死。另外,韓信是不是真的要謀反至今沒有定論,也許他真的和陳郗有聯繫。

比如你是家族企業的嫡嗣,大眾認同這個企業是你的。你與別人合夥初辦一個企業,如果大眾認同感最高的那個想坐實,怕就要琢磨處在第二第三位置的位置的合夥人了。




小史微課堂


起義之前是兄弟,登基以後是君臣。我的江山為什麼要靠你來維護?

所以,劉邦在登基之後就開始收回兵權,你願意交出來,那我們就好好說話;你不願意交出來,那你就是有謀逆之心,我為何要留著你?不要說為什麼劉邦會是這樣的人?那些將軍可是與劉邦共赴沙場,同生共死過的啊。朋友,你要知道,有多少人的江山是葬送在功勳顯著的大將手中。登基之後翻臉不認人的皇帝,也不止劉邦一人。這樣的事例在歷史上太多了,像“杯酒釋兵權”就是一個例子。


要問為什麼劉邦除去這麼多將領,漢朝還能存在這麼多年,那完全是因為劉邦推行的政策適合當時的生產生活方式。

在劉邦建立漢朝之後,暴秦滅亡,項羽已除。對外他已經沒有了威脅,對內他開始重新訂立制度。他生於民間,長於民間,比任何別的人更知道民間百姓的疾苦。所以,他讓百姓休養生息,而且減少稅收,降低百姓的經濟壓力。在朝廷中,整治腐敗,處罰貪官汙吏,這在一定程度上也幫助了百姓提高了生活質量。


這樣的制度和思想一直延續到漢武帝劉徹。從漢高祖到漢武帝,可以想象一下,這麼多年他們的國庫積攢了多少資本,百姓是多麼安居樂業。在漢武帝時期,雖說後期遭受到匈奴的侵擾,但是有衛青和霍去病這樣的大將坐鎮邊疆,可以說是又為漢朝延續了幾百年的壽命。

所以,以上就是為什麼劉邦殺了眾多跟隨者,漢朝卻依舊能夠存在這麼多年的原因。

我是稻米讀歷史,喜歡的話,記得點贊關注,感謝支持~


蕭闊耐


這個問題,其實你的題幹就包含了答案。

一,劉邦殺得都是異姓王,這些異姓王都是跟著劉邦打天下的,劉邦在世也許他們不敢作亂,但是劉邦要是不在了,很難保證他們不會因為利益而反叛,畢竟都是身經百戰,手裡有軍隊的一些人。殺功臣反而使得皇權鞏固,後代穩定的接手政權。

二,劉邦重用人才,推行一些列穩定社會的措施。譬如蕭何,制定法律穩定統治基礎。叔孫通整理朝綱。

經濟上,休養生息,恢復社會經濟,經濟一發展,就能促進統治秩序穩定。

天下太平,打天下的武將並沒有多少治天下的能力,反而擁兵自重成為皇帝的心病。加上本身劉邦身邊有治世之能臣,所以天下並沒有大亂。


黑白史地理牧


問題本身是錯的。

第一,劉邦沒有殺功臣。他殺的是和項羽身份一樣的異姓王,全部是諸侯王,包括英布、彭越、韓王信、盧綰等,分封制早就不適合歷史潮流,如後來的七國之亂、八王之亂等。韓信死的時候,劉邦在英布前線,這樣都能怪到劉邦頭上,你讓劉邦還能怎麼辦???

第二,就算殺功臣,對朝政大局也無關痛癢。國家總體是和平的,殺幾個王侯算什麼!!!朱元璋上萬一樣的殺貪官、滿清上萬一樣的殺文人,只要大局不亂。


太陽王子001


其他方面別人說的很多了,我來說一個大家不願意說的。打天下和治理天下是兩回事,會打天下的不見得會治理天下,但打天下的功臣太多了,國家一個個安排不完能治理國家的人反而沒有位置了。而且功臣們難免居功自傲把國家當成自己發下來的戰利品肆意妄為導致國家快速腐化墮落。到哪個時候皇帝也控制不了國家就會再次陷入混亂。所以殺功臣成了穩固國家的必須。清醒的功臣會隱退會不干涉國家的事得以自保,而糊塗的就會放不下手裡的權利最後走向死亡。這就是帝王術


不滅再現


笨蛋,殺大臣又不影響根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