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朝滅亡的根源是什麼?

春秋時的秦國,只是個普通的諸侯強國,並不象齊國晉國和楚國那樣屬於絕對實力超群的強國。戰國初期,秦國還被晉國分裂出來的魏國所欺負。到了戰國中期,秦孝公任用商鞅推行變法,踐行爭霸實用主義原則,徹底拋棄西周禮儀制度,激勵耕戰,推行國家軍事化的法治,將秦國改造為一架高效的戰爭機器。從此,遠交近攻,連橫分離,蹂躪六國一百多年,成為戰國中後期主導天下局勢的超級大國。

秦朝滅亡的根源是什麼?

秦始皇即位時,秦國統一的主要障礙,韓國魏國趙國和楚國,已經被他的曾祖秦昭襄王,打得癱軟在地沒有反抗能力。於是,嬴政親政後,僅僅花了十年時間,就橫掃六國完成統一,沒有遭遇什麼頑強的抵抗。六國為秦所滅,天下歸秦所得,秦的武力強大,達到天下無敵的巔峰。

秦朝滅亡的根源是什麼?

可是僅僅只過了14年,不可一世的秦帝國,就在天下諸侯風起雲湧的起義風暴中,走向了滅亡,彷彿不堪一擊,前後判若兩國。強大的秦朝成了短命王朝,它滅亡的根源是什麼?

漢朝才子賈誼的名篇【過秦論】,得出的結論是:不施仁政。後世文人學士也多有研究,結論也都是:暴政招致反抗,二世昏庸無道,等等。

這些結論,不能說沒有道理,也不能說是錯誤的,但是,本人經過仔細思考認為:這些只是秦朝滅亡的次要原因,不是秦朝滅亡的根本原因。

誰說暴政必然招致反抗而滅亡?這不過是儒生們兜售仁政理念的噱頭。回顧春秋末到戰國200多年,孔孟及門生弟子,都在各國遊走,兜售他們的仁政德政理念,又有哪一國採納了仁政而天下歸心?反倒是秦國採用商鞅韓非李斯的法家暴政治國方略,而日益強大,最終打敗六國完成統一。

秦朝滅亡的根源是什麼?

縱觀戰國兩百多年,秦國的勝出,六國的滅亡,其實也是儒家提倡的西周王道和仁政,敗給了法家的霸道和苛政。

秦國戰車碾壓六國,持續了100多年,這一百多年裡,六國的貴族百姓士兵,世世代代沐浴在秦國的暴政中,秦國對付他們極其殘暴,他們痛恨秦國也都拼死抵抗,但是,終歸武力不濟,敗給了殘暴。所以,暴政與滅國之間,並沒有必然聯繫。

秦朝滅亡的根源是什麼?

長平之戰的導火線,就是魏國將上黨郡割讓秦國,而上黨郡的百姓不願做秦國人,自願投奔趙國。可見,天下百姓對秦國是避之不及的。蒙元滅宋,清軍入關,都是大開殺戒,殘暴無比樹立威權,照樣取得勝利,照樣順利統治。2000多年專制史,多數時候是苛政,沒見幾家皇帝朝廷混不下去。

秦始皇靠著祖先的積累,完成統一,秦國強大至極,天下無敵。可是過了12年,陳勝吳廣900烏合之眾,揭竿而起斬木為兵,天下雲集響應,不可一世的大秦帝國在這股暴動洪流中轟然倒塌......

秦朝滅亡的根源是什麼?

誠然,秦始皇暴虐無度,又傻缺十足,征服了天下,卻不能把握自己和國家的命運,鬧得個巡遊炫耀,暴病而死,腐臭千里的下場。他證明自己確實傻缺的鐵證,是重用宦官,不識人心,眼看快嚥氣,遺命卻送不出去,控制帝國中樞的鑰匙落入奸人之手,死後留下一副爛攤子,為亡國埋下禍根。

秦朝滅亡的根源是什麼?

秦二世昏庸殘暴,像個亡國之君;趙高亂政,符合奸臣當道的末世政治生態;統一不久,六國君民還沒有服從並認同新的皇朝;長城皇陵到處施工,便徵勞役,民眾不堪徭役辛苦。——所有這一切,政治黑暗,苛政橫行,民心浮動,都可以歸結為滅國的原因。

但是,這些只是王朝覆滅的一般條件,並非必然條件,並非秦朝滅亡的根本原因。

兩千多年的帝王歷史,君臣賢明政治清明稅負輕鬆百姓歸心的時期,是很少的,多數時候,皇帝昏庸奸臣當道,橫徵暴斂不堪重負,專制統治必然任性。苛政如虎,民不聊生,就一定會招致民變而滅國嗎?未必!漢武帝傾盡所有和匈奴決戰,永樂大帝,大工程大排場,都是耗盡民力,皇帝揚威了,百姓都遭殃。漢武帝和永樂大帝時的百姓,日子比秦朝末年苦得多,也沒見亡國之憂。奸臣當道皇帝昏庸?明朝那麼多怪眉日眼的皇帝,那麼昏庸荒誕,不也延續國祚三百年?……

所以,一個王朝,矛盾重重江山不穩,如果沒有致命因素出現,點它一把火,一般不會有滅國之豫。而秦朝滅亡的這把火,也就是秦朝滅亡的根本原因,當然就是陳勝的大澤鄉起義。

秦朝滅亡的根源是什麼?

陳勝吳廣起義和兩千多年的任何農民起義都不太一樣:沒有饑民遍野,不是扯杆子立山頭,割據一方分庭抗禮。甚至都沒有準備沒有計劃,不管司馬遷吹噓陳勝如何胸有大志,大澤鄉起義都是一個偶然的突發事件!注意,是偶然的突發事件。

秦朝滅亡的根源是什麼?

下面就來梳理一下這個偶發事件:

一群農民工,按官府命令前往千里之外給國家大工程建設義務勞動——徭役。他們帶上乾糧,由生產隊隊長陳勝帶隊,被兩名官軍監控著,一路風餐露宿。這種農民自帶乾糧支援國家建設的景象,在四五十年前也很普遍。

他們一路前行,不料遭遇連日暴雨,平地漲水,道路不能行,河流不能渡,一下就滯留在大澤鄉。大澤鄉,一聽這個地名,你就知道那裡的地貌是爛泥沼澤地,暴雨成災時寸步難行的景象。

不能按時到達,遲到是必然的。一群幹活的人,因為不可抗力而遲到,這事兒,不論是現在,還是盤古開天地以來的古今中外,都不會成一件要命的大事。最有可能的處結果不外乎:批評幾句,扣點工錢。即便這群人是奴隸,嚴最厲的處罰也不過就是打幾鞭子,懲罰增加勞動量。

但是秦朝的法律,這樣的遲到必殺,沒有赦免的可能性。

陳勝吳廣他們這900農民工,毫無過錯,突然遭遇滅頂之災,他們能怎麼辦?他們會怎麼辦?人們不用想都知道!

就像陳勝在動員大會上講的那麼淺顯直白:

1,現在繼續前行去報到,肯定被殺;

2,大家逃跑,各自亡命天涯吧?秦朝是個軍事化的警察國家,你往哪兒躲啊?也肯定是被抓住殺死!

秦朝滅亡的根源是什麼?

3,現在,我們怎麼選擇都是死,不如選擇轟轟烈烈的死,那就幹!-----

——看看這個邏輯,淺顯易懂,嚴絲合縫,這群農民工,無論多麼弱智,多麼懦弱,必定選擇跟隨陳勝起義造反,因為只此一條路可走,沒有其他任何選擇!

陳勝吳廣帶領九百戍卒遭遇暴雨耽誤工期,於是起義造反,這是一個偶然事件。但又是必然結果!秦朝全國各地的國家工程如此之多,民夫戍邊趕赴工地的隊伍成百上千,今天可能是陳勝帶隊在大澤鄉遇到暴雨,明天可能是張勝王勝在大石壩遭遇塌方,不論什麼偶然原因,只要耽誤工期,只要犯下小錯,結果就是死罪,結果就是造反,結果就是點燃摧毀暴秦的導火線。沒有其他第二種可能性。

秦朝滅亡的根源是什麼?

這個必然性因素是什麼?很明顯,是秦法,嚴刑峻法,無罪而誅,不給賤民留任何餘地,賤民想像豬狗牛馬一樣的苟延殘喘,苟且偷生,都不可能。不給賤民留任何苟活的餘地,當然,最終的結局,也是不給自己留餘地,在戍邊的路上,大澤鄉也好大石壩也好,不是陳勝吳廣,就是張勝李廣,總有一款民變的導火索,點燃熊熊烈火,早晚等待著嬴政。

秦朝滅亡的根源是什麼?

梳理清楚大澤鄉偶發事件的必然結局,我們就清楚秦朝滅亡的根源是秦法,貌似強大嚴酷,實則愚蠢至極,把順民和奴才逼上拼死反抗的絕路,硬生生用秦法屠滅了秦朝。短短几年,數百年積累化為烏有,暴秦灰飛煙滅,嬴政斷子絕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