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攬子政策應圍繞“人”做文章 用專門預算統籌資金使用

新冠疫情對全球經濟衝擊超出預期,各國財政、貨幣政策頻頻加碼,中國加大宏觀政策力度的呼聲也高漲。

3月27日召開的中央政治局會議提出,要加大宏觀政策調節和實施力度,抓緊研究提出積極應對的一攬子宏觀政策措施。財政政策方面,會議明確“適當提高財政赤字率,發行特別國債,增加地方政府專項債券規模”。

對此,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院長劉尚希接受財新記者採訪並進行解讀。


【CAFS媒體訪談】劉尚希 | 一攬子政策應圍繞“人”做文章 用專門預算統籌資金使用

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院長 劉尚希


劉尚希3月28日接受財新記者採訪時表示,當前要推出應對疫情衝擊的一攬子政策方案,主要用於救援企業、家庭和個人,激發數字化基礎設施等潛在需求,圍繞“人”來考慮投資效果,而不是按傳統“鐵公基”的思路,圍繞“物”去做文章,既要解決眼前問題,也要有利於長遠的高質量發展。

為支撐這些政策實施,劉尚希認為,要形成專門預算,將特別國債、地方專項債券以及應對疫情相關支出等資金列入,統籌使用,讓市場可以清晰地看到政策支持的力度和方向。考慮到實際使用中符合條件的專項債券項目不足、地方政府債務佔比較高等問題,當前不宜過分擴大專項債券規模,而是要讓特別國債發揮更大的作用,同時要大力調整財政支出結構,提高資金使用效率。

除了一攬子政策方案,他還呼籲加大改革力度,應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推出一攬子改革方案,政策措施和改革措施並舉,來加力引導預期、增強市場信心。


財新:此次新冠疫情發展和對經濟的衝擊已經超出預期,政治局會議稱國內外疫情防控和經濟形勢正在發生新的重大變化,中國當前面臨形勢如何?

劉尚希:現在面對的形勢已不是平常狀態,中國承受了兩次衝擊:第一次是國內疫情對供給、需求、物流、產業鏈、供應鏈的衝擊;現在是第二次,中國供應鏈、產業鏈已經嵌入全球體系,疫情在全球蔓延形成第二次衝擊,對供應鏈、產業鏈的損害已經開始,疫情時間越長,損害程度越深。初步判斷,這種衝擊短時間內難以結束,不是一兩個月就能結束的,可能持續到年底。在這種情況下,不能按傳統的宏觀調控思路來應對,而要開啟危機應對模式,有必要把風險估計得更充分些。


財新:開啟危機應對模式,具體怎麼做?積極財政政策發力方面,各方對提高赤字率呼聲較多。

劉尚希:財政政策上毫無疑問要提高赤字率。財政剛性支出多,地方財政困難,現在疫情又導致經濟下行,財政出現大幅減收,在收支缺口加大的情況下,毫無疑問要擴大財政赤字。而且擴大赤字不是一星半點,要比原來預期的大,要讓政府有足夠能力來應對當前疫情衝擊。


財新:在明確“適當提高財政赤字率”的同時,此次政治局會議還表示“發行特別國債和增加地方政府專項債券規模”,這二者哪個為主,各發揮什麼作用?

劉尚希:對特別國債和專項債券應該統盤考慮。這主要是因為,專項債券在實際使用中已經遇到很多困難,主要是地方找不到足夠的有現金流的項目,而且有現金流的項目也不必非讓政府去幹,交給市場就可以。現在,政府不能單兵作戰,而是要發揮帶動作用,因此當前不宜過分擴大專項債券規模,一味擴大專項債券規模會擠出民間投資。應該把指標騰出來,統籌考慮發行特別國債。與專項債券是地方政府加槓桿不同,特別國債由中央政府發行,效果會更好,也有利於控制債務風險,改變地方政府債務佔比持續升高的現狀。

提高赤字率、發行特別國債和增加專項債券要統一安排,形成一攬子預算方案,在預算上跟其他方面的支出分開,採用專門預算的形式,擺在明處。目前各部門出臺的疫情應對政策太分散,相關支出也分散在各個預算科目裡,公眾感覺不到政府使了多大勁,往哪些方向使勁。專門預算是一個統籌的整體方案,有利於引導預期,激發市場信心。而且,形成專門預算安排也有利於協調和評估各項政策措施,加強部門之間的協同性,提高政府資金的有效性。

這有點類似2008年金融危機時推出的“4萬億”方案,當時方案就明確了錢花到那裡,為期多長時間,中央、地方各拿多少錢,很清晰透明,大家一下子知道政府下一步要幹什麼。例如美國推出的2萬億美元的救援方案,也是一攬子預算安排,不是零零散散的資金保障。


財新:除了特別國債和專項債券,專門預算還有其他資金來源嗎?

劉尚希:專門預算的資金來源主要是發行特別國債、新增的地方專項債券,原來預算安排中的部分資金也可以放進來,例如原有的基建投資、抗擊疫情等相關資金。

建立專門預算還有一個重要前提條件,就是要大力調整原有財政支出結構。赤字水平和支出結構的調整力度是直接相關的。如果支出結構調整力度大,發債的規模就可以小一些;如果各部門既得利益都動不了,還是按原有支出結構執行,肯定是不合時宜的。要對財政支出結構的存量做出調整,擠出一部分錢放在專門預算裡,甚至原有的預算穩定調節基金也可能放進來。支出責任上,應更多由中央財政承擔,當下的地方財政已經非常困難,無力承擔新的支出責任。


財新:專門預算對應的一攬子計劃主要涉及在哪些方面?市場對基建加碼有一定預期,是否要出臺新一輪基建刺激?

劉尚希:一攬子政策主要體現在兩方面:一是對企業、家庭和個人的救援。對企業就是保存量、保資金鍊、保就業崗位,避免企業大面積倒閉。隨著國外疫情的衝擊,外向型企業訂單急劇收縮,一些原材料、關鍵性零部件主要依賴國外的企業,供應鏈也可能出現問題,即使有工人也不能滿負荷生產甚至停產,失業會增加。再加上部分勞動者為避免感染而自願失業,對他們的基本生活要兜底。同時,還要加大對失業、待業人群的勞動技能培訓,積累人力資本積累,讓他們未來能成為更優質的勞動力,為以後的高質量發展打下基礎,一舉多得。讓人力資本上一個臺階,比“鐵公基”為代表的傳統基建變得更加重要,當前應該放在首位。中國產品質量、服務質量難以提高,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工人、員工培訓不夠,技能勞動力短缺。激勵企業、社會組織、學校加入進來,實行全方位的針對性培訓,正是時機。

二是要激發出一些新的潛在需求。比如經濟數字化、社會數字化、管理數字化、智慧城市、智慧政府,是未來發展基本趨勢,通過一攬子政策措施,把這些需求激發出來。可以藉機大力加強政府數字化建設,從根本上改革政府運行模式,既符合放管服改革方向,也可以大大提升政府能力,做到更為精準、科學、智能的監管。在這個過程中,政府需要大量購買儀器、設備、服務、軟件等,對數字經濟、數字產業等相關行業、企業形成拉動。

數字化基礎設施包括兩方面,除了最近談的比較多的5G、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基建,還包括利用數字技術讓傳統基礎設施升級,比如智能交通、智能電網等傳統城市公共設施升級,也會帶來很多需求。

此外,此次疫情暴露出的公共衛生短板,也需要進一步加強,增加教育、醫療等城市公共設施投入。尤其是常住人口較多的中心城市、城市群,應為非戶籍人口提供平等的公共服務,通過專門預算中央可以承擔部分籌資責任,大力促進農民工在城鎮落戶。這方面的投資遲早要搞,晚搞不如早搞。

需要強調的是,一攬子政策方案都是圍繞“人”來考慮投資效果,而不是按傳統“鐵公基”的思路,圍繞“物”去做文章。這一類投資都要跟著人走,基於人口城鎮化流動趨勢,既要解決眼前問題,也要有利於長遠的高質量發展,而不是簡單的鋪新攤子。


財新:一攬子計劃裡似乎沒有包括市場期待較高的新減稅降費措施。

劉尚希:當前應對疫情,不宜過多采用減稅措施。應對措施要看政策效果,目前減稅空間已經越來越小,需要救援的企業都停擺了、虧損了,沒有營業收入,沒有稅基,再談減稅就是空頭支票。應當明確,現在的政策性質上是救援政策和對沖政策,而不是刺激政策和逆週期調節。

對已出臺的疫情定向減稅政策,考慮到地方財政已經十分困難,應該由中央財政承擔,而不是繼續按照央地收入劃分比例來分擔,地方很難承擔,最終還是需要中央通過轉移支付的方式補給地方。


財新:目前市場信心不足,一攬子政策方案能夠提振市場信心嗎?

劉尚希:

一攬子政策方案和專門預算,可以讓市場知道政府發力的程度和方向,有利於引導預期,激發市場信心。但現在光有政策不夠,改革方案也要跟上。

改革方案不僅是針對全局、解決長遠問題,更能引導預期,解決眼前問題。儘管改革是一步步實現的,但只要改革方案端出來,就可以起到引導預期、增強信心的作用。市場預期不是看一年兩年,投資至少要看三五年,創新要看更長時間。從歷史經驗也可以看到這一效果,推出重大改革措施,市場信心就大大增強。

此次政治局會議特別提到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應以此為主線,推出一攬子改革方案,政策措施和改革措施並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