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三鏡楊俊麗:釀米酒做好這幾點,蒸飯不結團、味道香酵

米酒是中國的一種傳統美食,製作工藝特別簡單,可做米酒時也會出現蒸飯結團,導致變酸現象。接下來楊老師便給各位支幾招。選用優質大米做出來的會更加好吃,如今很多地方都把米酒當成了一種日常飲用的飲料,米酒是一種特別暖胃的東西,特別容易被身體所吸收的,尤其是對於一些中老年人,還有一些孕婦來說是非常好的補品。將蒸好的米飯倒入攤涼床中攤開冷卻,是製作米酒的第一道工序,可這道簡單的工序,卻不容小覷。需要注意以下的四點:

唐三鏡楊俊麗:釀米酒做好這幾點,蒸飯不結團、味道香酵

1、清洗攤涼床:可能導致酒液變酸、釀造失敗。攤涼,拌曲的工序都要在攤涼床上完成,所以飯床的清潔非常重要。首先用淨水衝去飯床上的殘留物,角落及縫隙中,需用溼布仔細擦拭,然後消毒殺菌,避免雜菌混入稍後的拌曲過程,破壞酒麴的純潔性。最後晾乾待用。

2、起飯:因酒麴的生命無法承受出甑飯的高溫,故我們需要通過攤飯使降溫冷卻,保證酒麴發酵圓滿。把蒸熟的飯從白酒設備中起出,均勻的攤放在飯床上。在起飯的過程中,儘量抖散飯糰,儘快散熱。

唐三鏡楊俊麗:釀米酒做好這幾點,蒸飯不結團、味道香酵

3、風吹與水淋:為了更快的使熱飯降溫,要根據米飯的不同情況,分別採用風吹或水淋兩種輔助方法降溫。使用的是糯米,糯米黏度較高,容易結團,降溫速度慢,故常採用水淋幫助降溫。用純淨水均勻的淋在米飯上,伴隨著竹耙不停的推開翻動,熱飯冷卻的速度快很多。使用的是大米,成飯黏度適中,不易結塊,一般使用風吹幫助降溫。

在風吹的過程中,用竹耙推開翻動,挑出一些結塊的飯糰,手動搓開,保證散熱均勻。另一種冷卻方式是風冷,優點是蒸出來的酒相對淋飯的酒香氣豐富、口感較好,缺點是冷卻時間較長、衛生等方面控制不好有染雜菌的風險、飯結團不方便拌曲。

唐三鏡楊俊麗:釀米酒做好這幾點,蒸飯不結團、味道香酵

4、翻動:水淋或風吹後,再稍待一段時間,便要把米飯作一次翻動,讓下面的翻到上面來,以便上下溫度均勻,散熱快捷。經過幾輪的工作,當熱飯的溫度降至33℃的時候,就可以進入到下一個工序——拌曲發酵了;保證發酵溫度不能超過30℃,冬天氣溫低於20℃時,需用棉絮等進行保溫。裝壇後,由於內部發酵,原料會湧上水面。因此前2天每隔12小時,要用木棒攪拌,把米飯等壓下水面,使其下沉而更好地發酵。

2天后品嚐酒液很甜後,進行每隔24小時用木棒攪拌,把米飯等壓下水面,此時每次攪拌後要進行密封不能漏氣。經5~7天發酵,壇內會發出濃厚的酒香,米粒大部分沉底,說明發酵基本結束。如果想釀成白酒,也可以直接倒入釀酒設備中進行蒸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