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秀與讓利並舉:成湯的建國大業

商朝存在於公元前17世紀到公元前11世紀之間,它的建立者是成湯。商部落的歷史非常悠久,它曾經多次遷移,直到成湯作首領時遷徙到亳,大概位於今天的河南商丘。成湯是歷史上的傑出首領,在他的領導和經營下,商部落逐漸強大起來。這個時候統治中原的夏王朝卻不斷衰落,它的末代君主桀更是出了名的暴君,搞得天怒人怨。成湯看到夏朝的統治危機,便萌發了滅夏自立的雄心壯志。

作秀與讓利並舉:成湯的建國大業

成湯這位首領可以稱得上是老謀深算,虛偽奸詐。我們絲毫不是在貶斥成湯,相反,這種性格幾乎是古代一切成功的政治家的基本特點。成湯是一個極會裝扮自己的人,用現在的話說就是不斷地作秀,不斷地對外公關,打造一個“仁義”的形象。有一次他和臣子們外出郊遊,看到有個屬下在為他張網捕鳥。那個人把網圍了東西南北四面,然後跪下來祈禱說:“東邊的西邊的南邊的北邊的鳥獸,都鑽到我的網裡來吧”。成湯對那個屬下說:“那樣太貪得無厭了”,便把三個方向的網都撤掉,只留下一面,也跪下去禱告:“想往左邊去的就往左邊去,想往右邊跑的就往右邊跑,實在不聽話的就飛到網裡來吧。”這樣一下子就感動了大家,人們四處傳揚成湯的“仁德”,這就是有名的“網開三面”的故事。

作秀與讓利並舉:成湯的建國大業

另一個傳說是成湯的邦國有一段時間連年大旱,莊稼顆粒無收,人民生活困苦。巫師說這是有人得罪了上天,必須要殺一個人來祭祀,天才會下雨。成湯說:“求雨是為了造福百姓,我怎麼能忍心先殺害百姓呢?如果必須要用祭品,那就我來當吧。”他這樣做是非常聰明的,因為他是國君不可能有人為了祭祀真殺死他,而他反而借這件事更加強了“仁德”的形象。這還沒有完,他還要把這場“仁義秀”進行到底。

到了祭祀那天他裝模作樣的沐浴更衣,走上祭臺之後又跪下來發表了一篇讓人感動的祈禱文:“上天啊,千條罪,萬條罪,都是我成湯一個人的罪。您要是降罪,就降到我成湯一個人身上吧,不要連累無辜的百姓,我成湯願意承擔所有百姓的罪責!”

意大利的馬基雅維利在《君主論》裡說的很對,優秀的君王自己心裡並不相信什麼神明,但是要對外把自己打造成一個“虔誠信仰者”。成湯這種厲害的政治家,心裡當然知道根本沒有什麼能聽懂人話的上天:他無論怎麼禱告,也不可能因此被懲罰,換句話說他不會傷到一根汗毛,卻再次把自己裝扮成了一個“捨己為人”的“仁君”。何樂而不為呢!果然,成湯的這一做法,在那個迷信盛行的時代中感動了萬千百姓,加強了自己在邦國內甚至在其他諸侯國的威望。

作秀與讓利並舉:成湯的建國大業

當然只會作秀還是不行的,還必須給人民以實實在在的恩惠才可以吃得開。如果成湯一方面這樣作秀,另一方面比夏桀更殘暴地壓榨人民,時間久了一定會被人民唾棄。成湯確實對內採取了“多予少取”的政策,減輕了人民的負擔,極大地緩和了內部矛盾。這是他的作秀能夠見效的基礎,沒有這個實在的讓利政策,作秀就不能成功。

見到成湯是個成大器的材料,伊尹和仲虺等有才幹的人紛紛前來投靠。伊尹名叫阿衡,是成湯的妃子陪嫁過來的奴隸。傳說他善於烹調,用送飯的時機向成湯進言,委婉地告訴成湯如何成就帝業。成湯一聽,就覺得伊尹見識不凡,很快就任命他作了宰相。這種說法帶有一些誇張的成分,伊尹以一個奴隸的身份即使見識不凡,成湯也很難一下子就把國政交給他處理,中間肯定有過一段曲折的過程。

另一種說法是伊尹是有名的隱士,成湯聽說他的名氣之後就派人去聘請他,來回去了五次伊尹才肯前來輔佐。這跟後代周文王聘請姜子牙,劉備三顧茅廬請諸葛亮的事情很有點像。伊尹等人輔佐成湯對內發展生產,整頓軍隊,邦國的力量不斷壯大,這就為滅夏奠定了基礎。這個時候夏桀有點警覺了,他以天子的名義把成湯招來囚禁起來。伊尹等人準備了很多珍寶貢獻給夏桀,還大肆賄賂夏桀身邊的寵臣。這些人得了好處,當然就不斷為成湯說好話。夏桀耳根子軟,聽完後就把成湯放回來了。諸侯聽說這件事,又有很多來投奔成湯。

作秀與讓利並舉:成湯的建國大業

成湯在伊尹等輔佐下,對外實行了正確的統一戰線政策,不斷拉攏其他諸侯叛夏歸商;對於那些忠於夏朝的部落,則加以征討並消滅,逐漸剪除夏朝的羽翼。成湯這種先易後難,迂迴包抄的政策是比較正確的。如果他上來就直接進攻夏朝,一來夏朝長期盤踞中原瘦死的駱駝比馬大,成湯未必會取勝;再者,夏桀是諸侯共尊的“天子”,夏朝肯定會發動其他部落攻打成湯,這樣就給自己製造了更多的對手,很可能造成腹背受敵的被動局面。

如果先攻打臣服於夏朝的其他部落,很可能就引不起夏桀的警惕。這就跟成吉思汗統一蒙古之後,先攻打金國的臣屬西夏,而不是先攻打金國的道理是一樣的。但是先打弱的後打強的也不能教條化地被看作金科玉律,真正要怎麼辦得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朱元璋統一江南的時候,就是先消滅了最強的陳友諒。朱元璋的根據地以現在的南京為中心,那個時候長江上游有陳友諒,下游是張士誠,南邊是方國珍和陳友定。方國珍、陳友定、張士誠等人都是鼠目寸光胸無大志之人,只有陳友諒勢力最強已經稱帝,還圖謀和張士誠等夾擊朱元璋。

消滅了陳友諒,其他各部就會喪失主心骨,收拾他們就容易多了。而且陳友諒殺害上級徐壽輝自立,部下離心離德,也容易戰勝。因此朱元璋集中力量一舉消滅了陳友諒,江南就再也沒有真正的戰略上的對手了。

作秀與讓利並舉:成湯的建國大業

夏朝在西邊,商部落在東邊。成湯首先鎖定的目標是自己附近的位於夏商之間的葛伯。葛伯昏庸暴虐,既是夏王朝在東邊的耳目,又是夏王朝的屏障,就成了成湯所要消滅的首要目標。成湯派兵討伐葛伯,藉口是葛伯不祭祀上天。葛部落本身就力量有限,加上葛伯昏庸殘暴,當然不是成湯的對手,很快就被消滅了。看到夏朝沒有大的反應,成湯就更加放心大膽,又先後滅掉了臣屬夏朝的其他邦國,逐漸接近了夏朝。

成湯感覺攻打夏朝時機快要到了,但伊尹、仲虺等人勸成湯要沉住氣,不如先試試夏朝的影響力,停止向夏朝朝貢看看對方能怎麼樣。夏桀看到成湯停止了朝貢便勃然大怒,立刻招來“九夷之兵”要攻打成湯。成湯見狀,知道夏朝還有影響力,就趕緊請罪表示要繼續納貢。

夏桀一看也就作罷了。成湯繼續拉攏人心,而且不斷離間夏朝和臣屬部落的關係,對這些部落恩威並施,漸漸地忠於夏朝的部落越來越少。過了一年,成湯再次停止對夏朝的朝貢。夏桀再次想發動“九夷之兵”,可這次哪個部落也不過來幫忙了。看到夏桀已經孤立,成湯知道決戰的時刻到了,便對各部落將士作了誓師動員。

成湯和當年姒啟討伐有扈氏一樣,也指責夏桀罪大惡極得罪了上天,說他這是奉上天的命令前來討伐,還是“替天行道”那一套。為了最大限度地孤立夏桀,減少夏朝百姓的阻力,成湯還發明瞭一個新的口號:夏桀無道暴虐百姓,成湯是為了幫助夏朝百姓除去殘暴的統治者解放人民,這就是後世常用的“弔民伐罪”的把戲。

作秀與讓利並舉:成湯的建國大業

成湯經過多年的準備,夏朝又離心離德到了極點,這一仗果然就打敗了夏朝,夏桀逃到了鳴條。成湯追過去再次大敗夏朝,俘虜了夏桀,將夏桀流放到遠方。成湯在各部落諸侯的擁戴下,登上了天子之位,建立了商朝。成湯雖然奪取了政權,但在那個講究君臣之義的時代,難免被人指責為“以臣弒君”。

為了給商朝樹立合法性,成湯和仲虺等人再次作秀,玩了一個雙簧的把戲。他們先放出風去,說成湯雖然驅逐了暴君夏桀,但自己害怕後人指責他以下犯上。仲虺等人則召集百官,代表百姓給成湯上了一篇“頌聖”的文章:夏桀有罪,成湯是奉上天的命令來進行討伐的;成湯道德高尚萬民擁戴,討伐南邊的國家,北邊的人民怨恨,討伐東邊的部落,西邊的人民怨恨,都說為什麼不先討伐他們那裡,成湯大軍走到哪裡,哪裡的百姓就覺得有活路了;夏桀昏庸暴虐,廢棄了祖宗之法,我們這是為了恢復大禹所創立的神聖制度。這跟後世統治者頌揚他們自己的所謂“百姓簞食壺漿以迎王師”的那套說辭,沒有什麼兩樣。

作秀與讓利並舉:成湯的建國大業

夏朝的滅亡,直接原因在於對商部落不斷坐大沒有提起足夠的注意,沒有及早的採取防範措施。從中可以看到君主和臣子、諸侯之間是冷冰冰的利害關係,它根本上是靠武力來維繫的,而不是靠什麼“仁德”。湯滅夏是這樣,西周滅商也是這樣,三家分晉,田氏代齊還是這樣,此後歷朝的權臣篡位無不是這樣。

臣行仁義則君主危,臣屬中有人以小恩小惠收買人心,拉攏其他臣子和百姓,這是對君主的巨大威脅。成湯如此大肆展示仁義,取悅百姓,籠絡諸侯,作為君主的夏桀卻沒有足夠的警惕,先囚禁後居然又放了他,可見其沒有政治敏銳性。從根本上說,夏朝統治四百多年已經完全腐朽,就算有人提出好的建議也難以被採納,即使被君主採納也難以被底下的貴族貫徹下去。夏朝這艘船已經撐不下去了,夏桀的作為只是成了壓倒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而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