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人说朱元璋是皇帝群体中最忙的存在,朱元璋到底有多忙?

猫眼观史


这个皇帝简直是刷新了很多人对于皇帝的认知,他可以说只是皇帝群体中最忙,最累的人,管的最宽,制度的更换的最为频繁,而且制度指定的周期也很长,也很全面。甚至有些政策规定允许百姓将自己的问题上报国家,由皇帝进行裁夺,这个皇帝就是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他作为一个底层群众,在基层摸爬滚打数十年,最后成为了大明朝的开国皇帝。自然会对自己辛辛苦苦打下的江山而倍感珍惜。在他的实际的皇帝生活上,也的确是这样的。先不谈他的每天总是吃着粗茶淡饭,不喝酒;先讲讲他制定和改革的一系列的政策。

  首先他将丞相废除,废掉了丞相,就算是卸掉了自己的一个左膀右臂了。虽然丞相的权力和皇权总是分配不均,最后导致政权的混乱。但是废除了丞相,就算是少了一个帮忙出主意,权衡政策利弊的人。朱元璋将丞相的权力下分六部。后来又设又内阁,虽然没什么实权,但还能帮忙批批奏折什么的,不用让皇帝更加的忙碌。

  之后他开始制定一些法律和政策,开始规定大臣们穿什么,农民们的土地如何安排,商人们不能穿什么。至于问什么前面都是允许,而到了商人们就变成了不能怎样呢?因为皇帝重农抑商。还为之后的皇帝制定了许多规定和行为准则,这部著作要是放在现在,就是''明朝开国皇帝教你如何做个好皇帝'',扉页上还会写''非卖品,仅供明朝后人借阅''。因此,有人说,明朝后面的皇帝都没带脑子。

  其次,开始将一些部分权利给予群众和人民,例如检举揭发政府的权利。所以相对来说,明朝的开国皇帝思想还是很超前的。在当今这个社会上有的政策,在古代的时候也可以很''愉快的进行''。在明朝的法律中,要是真的有政府机关不作为,贪污腐败,群众可以直接上报到皇帝那里,如果中途有官员阻拦,要是被皇帝知道的话,受到举报的官员和阻拦民众的官员这两个人或多个人直接就是死罪,连商量的余地都没有。甚至皇帝为了防止官员贪腐,特地写了一本书,专门记录各类贪官的下场,放在今天,对于平民百姓,就是''今日说法'',要是对于学法律的人来说,就是''案例特辑''。一就是为了杀鸡儆猴,二也是为了普及法律。而且这本书明朝的每个人都要进行学习。所以在当时官员是非常惨的,有相当大一部分的官员都没有活到任期结束。

  最后,兴办学校。为了使这些学生更好的学习和生活,学校的福利也很好,过节的时候有好吃的,在学校上学期间都有校服。虽然福利很好,但是他的管理相当的严格,学习的内容也相当的枯燥。不仅仅要学习四书五经,还要学习各类发律知识。但也正常,这种学校要是放在现在的话,就算是政法大学了,不学习这些那还能学什么呢?在这个学校里,有许多人受不了这种严格的制度,最后选择自杀。或是也有一些人违背了相关的制度,最后成功激怒皇帝,被处死在宫里,脑子被挂在了城楼上挂了一百多天。不得不说,这个皇帝管的真是太多了。


龙帅林vlog


朱元璋是中国历史上最勤勉的皇帝之一,史料记载,从朱元璋登基到去世,几乎没有休息过一天。

朱元璋自己遗诏里面都这么说:

三十有一年,忧危积心,日勤不怠

那么朱元璋到底有多忙呢?

史载,洪武十八年(1385年)九月十四日至二十一日,八天之内朱元璋审批阅内外诸司奏札共一千六百六十件,处理国事计三千三百九十一件,平均下来,一天批阅奏折200多,处理国事400多,可能老师朋友们天天批作业能稍微体会下朱元璋的工作量。但问题这不是单纯的批作业,还要思考怎么处理才是最合适的。

对比这工作量,把我穿越到明朝去做皇帝,也肯定是个昏君了。

(朱元璋影视形象)

朱元璋忙了什么

朱元璋是中国历史上最杰出的君王之一,勤于政事,恢复了中华,从小小的钟离村走到了南京,自述“我本淮右布衣,天下于我何加焉”

在位期间鼓励开荒,轻徭薄赋,选修水利,洪武大移民,复兴汉文化,抓教育兴科举,广结外交,重视养老,设置福利设施,重农抑商等等。

后人对朱元璋的忙做出的评价


虽然是清朝推翻明朝,但是清朝统治者们都对朱元璋高度肯定

  • 顺治帝表示贤君没有比的上朱元璋的:

朕以为,历代贤君,莫如洪武。何也?数君德政,有善者,有未尽善者。至洪武所定条理章程,规划周详,朕所以谓历代之君不及洪武也
  • 康熙帝表示“治隆唐宋”



朱元璋勤奋是有目共睹的,当然为什么忙也和明朝君主集权制度有莫大关联,奈何朱元璋精力旺盛,就是苦了后面的一些子孙们。



下个问题再见!


朝暮九歌


这都是老朱自己找的,本来以老朱的体格很有可能多活10年,偏要给自己上嚼子,拉那么重的车。

朕膺天命三十有一年,忧危积心,日勤不怠。

哪怕作为开国皇帝,老朱的控制力也达不到完全任性的地步,尤其是要搞逆天的废相运动,所以初期老朱奉行隐忍策略,是的,隐忍,至少对他来说已经算是隐忍了。

看你们斗,我就静静看着你们折腾,你们搞党争,那么我动任何一方,都能获得50%的支持,或者是袖手旁观,这样一来,老朱的压力相对轻些,一堆开国功臣全都齐心,那才是老朱最害怕的。

废相之后,老朱如愿实现了高度集权,但是权利集中地同时,海量义务劳动随之而来。三司不相统属,直接对皇帝本人负责,六部也是如此,权利到手,政务处理也不可避免的拍到脸上。 

根据吴晗先生的统计-----在洪武十七年九月的八天里,朱元璋一共收到了一千六百六十六件公文,涉及三千三百九十一件事。也就是说,朱元璋平均每天要看两百多份文件,处理近四百件事。

老朱天不亮就起床,日归西才回宫,还失眠,睡着了做梦都是政务,想起什么就在身上贴个纸条,以至于纸条满身都是。

不止如此,老朱还赋予人民群众揭发检举的权利,力求有效遏制贪污腐败,中途敢“截流”的,会死的不要不要的。这份工作量就堪称海量。

老朱几乎架空了所有部门,以至于工作狂二代朱棣都不堪重负,集权的开始,就注定了最终权利还是要分配出去,因为老朱过分信任自己子孙的工作能力了,朱棣之后,都是养尊处优的一群皇帝,那体格哪能和朱元璋比,再加上文官系统做大,老朱的诫言也成了空话,宦官不得干政?谁顶得住这工作量和这满朝的喷子。


古今通史


朱元璋是中国历史上最勤政的帝王之一。

1、理想主义者朱元璋有勤政的觉悟。

朱元璋继位之后,反思前元灭亡的原因,觉得自己得到天下是一件非常侥幸的事情。他认为,如果元朝皇帝不偷懒、不追求享受、控制官吏尽心办事并且不贪污,老百姓就不会起来造反,他也就没有机会建立明朝。因此,他一直在努力建立一个自己心目中的理想国度,并不惜为之付出一切。


2、朱元璋一生都在为自己的理想而奋斗。

朱元璋不但这么想,也是这么做的。他处理国事时废寝忘食,吃饭的时候想起一件事件,就停下来记录在纸上。好多皇帝都有在办公室墙上、屏风上写字记录的习惯,朱元璋是写纸条,不但是办公室里,他自己身上都经常贴满了纸条。写过一首诗自嘲:百僚未起朕先起,百僚已睡朕未睡。不如江南富足翁,日高一丈犹拥被。

朱元璋各种事物从来不假手他人,在胡惟庸案废了相位之后仍是如此,三十一年如一日。在位中后期,根据史料记载,某年八天里批阅文件1660件,共计3391件事情,平均每天要听或者阅读200多件文件,处理事务多达400余件。对于一位58岁的老人,已经是个很大的负担了。

后人可以批评朱元璋滥杀、暴虐,但没有人说他贪图享受,全部精力都用在工作上。


3、朱元璋能力过人、聪明高效,决定了他能坚持三十一年如一日。

朱元璋天赋远在常人之上,曾听过某位杰出的政治家能够一边批阅文件、一边听取汇报,两边都不耽误,虽然史书上没有这方面记载,但想必朱元璋也是如此。

他也在想办法减轻自己的负担。有个奏折太长了,朱元璋听了不耐烦,把写奏折的人叫来臭骂,打了一顿板子。第二天,又把奏折听完,觉得还是有道理的,批示办理。之后就通知以后不许啰嗦,限定格式字数,这才省了不少精力。


总之,朱元璋的勤政,一方面是本身的理想主义,另一方面是过人的能力和坚持。


用数学和工程的思维方式去解读历史,妄图以古喻今,理工男读历史。


理工男读历史


我们从很多古装剧中看到皇帝一天到晚的流连于后宫,今天跟这个妃子打情骂俏,明天又跟那个妃子鸳鸯戏水,动不动就微服出巡,到处游山玩水,饮酒作乐,日子非常快活。这让很多人都非常羡慕,恨不得也穿越到古代过一把皇帝的瘾。

但是这毕竟是电视剧的艺术加工,历史上的皇帝可没有这么悠闲。能当上皇帝的人,不说能力有多出众,从小肯定是费劲了心思来培养的,几乎没有自己玩乐的时间,等于失去了童年的自由。长大登基后,要面临的是一个国家的发展,中国那么大,需要处理的事情数都数不完,根本不会有多少自己的时间。

而明朝皇帝朱元璋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勤政皇帝,有人说朱元璋是皇帝群体中最忙的存在,那么,朱元璋到底有多忙呢?

我们都知道,秦始皇建立了中央集权制,为了避免皇帝处理政务太过劳累,于是设立了丞相一职来辅助皇帝处理政务。就算是这样,秦始皇每天的工作量也非常大,平均每天要处理120斤竹简才能休息。

当然,这是中央集权制刚创立的时候,随着时代的推移,中央集权制度越来越完善,丞相等职位也大大减轻了皇帝的压力。但是这样一来,丞相就分走了部分皇权,相权就成为了皇权的威胁。于是相权和皇权的斗争就一直贯穿与中国封建时代,直到明朝才消失。

明太祖朱元璋建国初期,也仿照前朝制度设立了丞相。但是胡惟庸案发生之后,朱元璋感到相权对皇权的种种威胁,二话不说就将丞相撤除了,规定以后不再设立丞相,将权力由皇帝独揽,大大的加强了中央集权。

其实从丞相制度出现以来,统治者对相权的限制就一直没有停过,相权是在逐步削弱的,而到了朱元璋时,直接废除了丞相制度,彻底消除了相权对皇权的威胁,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


这样一来,虽然巩固了皇权,但是也加大了皇帝的工作量,之前丞相的工作大多数都交到了皇帝的手中,皇帝不仅要坐朝,还要处理国家政事。

汉唐时期能呼风唤雨的宦官集团,也在这次加强皇权的过程中遭受灭顶之灾。朱元璋加强了对宦官集团的限制,为了防止出现汉唐时期宦官乱政的局面,他严格限制宦官的权力,在明朝前期,宦官就是皇室的奴才,几乎没有涉及朝政的机会。

而面对诸侯割据的隐患,朱元璋将地方的行政权一分为三。布政使处理地方民事,按察司负责管理地方司法,指挥使负责处理军事,形成了明朝特有的“三司制度”,三司互相不统属,直接对皇帝负责。

在皇帝最关心的兵权问题上,朱元璋设置了五军都督府,负责管辖军队,但是没有人事权和调度权。又设置了兵部,负责任命军官和军队调度,但是没有军队管辖权。二者相互牵制,谁都无法独立控制军队,直接对皇帝负责。

从以上改革措施来看,我们可以发现,朱元璋要做的就是不断地加强皇权,将之前赐给臣子们的权力收回,全部集中在皇帝一个人手中。不管是三司,还是六部,还是五军都督府,还是锦衣卫,东厂西厂,都是直接对皇帝负责。

但是所有权力都集中在了朱元璋手上,他自己的工作量也加大了好几倍。《明实录》中记载,朱元璋每天天不亮就要起床,日头偏西才能回宫。他每天都要处理200多份奏折,处理400多件国家大事。

《明实录》中还做了一个统计,朱元璋连续八天处理了1600多件奏折,而明朝的奏折如果要单独成章,至少需要一千字。也就是说,朱元璋连续八天看了至少160万个字。而批阅奏折也不仅仅是一扫而过,看完之后,还要对奏折上的事做出批复。

就好比今天的高考,一个考生要在一天之内做一个20多万字的阅读理解,每一道题的答案都关乎国家发展,一旦出错,那就会影响到江山社稷。虽然有点危言耸听,但是事实就是如此。虽说朱元璋不会每份奏折都要批复,但是他的工作量也是非常大的。

在晚上睡觉的时候,朱元璋还经常失眠,一是因为压力太大了,二就是要考虑国家大事。一旦在睡梦中思考到了解决方法,他就会起来将事情写下来,上朝之后再一件件的落实。在吃饭的时候,朱元璋就把纸条贴在自己身上。

所以,朱元璋的工作强度是非常大的,而且他的工作内容是关乎国家民生的,如果没有足够能力和清醒的头脑,江山就不会坐得那么稳固。朱元璋的勤政也影响到了他的子孙,朱允炆和朱棣都是有名的勤政皇帝。

但是过于勤政让皇帝也有压力,他们也是人,也有扛不住的时候,最后朱棣创立了内阁,由内阁来辅佐皇帝处理国家政务。内阁出现后,皇帝的工作量才慢慢分担下去,自身的压力才小了不少。


风逍逍兮易水寒


朱元璋为他自己建立的大明王朝做的实在太多太多了。\r

为了预防后宫干政,他制定了《女诫》告诫所有后妃外戚不得过问朝政。\r

为了防止子孙堕落,他制定了条目繁多的《皇明祖训》,对后世子孙的规戒细致到穿衣吃饭。\r

为了惩治贪腐,他接连颁布了当时的世界最严反腐法《大诰》《大诰二》《大诰三》《武臣大诰》,他还把贪污六十两以上的官员格杀勿论,并剥皮充草示众(这一条实在可见人性之贪婪,明朝官员的廉洁也不见得比其他朝代好多少,每天看着自己前任的人皮办公,居然还是有贪污腐败!)。\r

为了防止太监干政,朱元璋特意铸了一块铁牌,悬挂在宫门上。铁牌上写着:“内臣不得干预政事,犯者斩。” \r

可惜这块铁牌后来被大宦官王振撺掇明英宗朱祁镇摘了下来。\r

为了防备北元,他多次遣兵北伐,派大将军蓝玉向北一直追击北元至捕鱼儿海。\r

为了防止流民为害,他甚至创建了当时世界上最完善的福利制度,在南京城建立了世界上最早的保障房——那时候的保障房可真正是供无家可归者居住的。\r

为了防止功臣居功自傲, 明朝开国分封公候以上功臣一共104人,被他杀死、充军、夺爵的竟然达31人(并没有野史说的那么多)。\r

但这最后一项政策起却得不到他钦定的继承人——朱标的认同,皇太子朱标一直认为自己的父亲杀戮太重,屡次上书欠告无果后积郁成疾,还未继承皇位便郁郁而终。

也就是说,作为一个地球人,他把自己能做到的,全部做完了,如果这样还不算最忙的话,真的不晓得要怎样才算忙了。







自家讲谭


明太祖朱元璋

朱元璋(1328年-1398年6月24日),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明太祖,在朱元璋当政期间,对大明王朝进行了改革,政治上废除丞相,设置三司;军事上实行卫所制,文化上兴科举,重教育。让中国封建皇权得到了空前的集中。

皇权高度集中的结果就是皇帝非常忙碌

那么朱元璋有多忙碌呢?我们用史实说话。

根据《明实录》里记载明太祖朱元璋每天天不亮就要起床,直到太阳偏西的时候才回宫,即使是睡觉也经常思考国家大政方针,经常想到解决办法就起身去写下来,这样大臣们经常看到这位太祖皇帝衣服上贴着各种各样的字条。

据《明实录》里统计:朱元璋在连续的八天里,处理各种奏折一千六百多件,每一份奏折大概最少有一千字。这样算下来,八天里朱元璋要看一百六十万字。

可以说在明王朝早期的几个帝王都是非常的忙碌的,这样的皇帝在中国历史上是很少见得,正如题目所说,朱元璋是皇帝群体中最忙的存在。


拓跋飞翼


这个问题要是问朱元璋的话,他可能会微微一笑说一声:工作使我快乐。朱元璋可以称上是最勤政的皇帝。

自从当了皇帝,朱元璋起得比鸡早,睡得比狗晚。


他三十一年从没放过一天假,废掉丞相之后又承担丞相的职务,而且从来不害怕给自己增加工作量,没有工作好像就活不下去。

这份毅力就非常值得我们钦佩了,玩命工作可以你倒是适当休息一下啊,那不行,一会不舍得闲着。光是这份毅力,不愧是能当开国皇帝皇帝的人啊!

早年的生活磨炼,使朱元璋历经磨难受尽人间疾苦。锻炼出了他那无与伦比的超凡意志。


在位期间,他体力充沛,精力过人,事必亲躬,无遗巨细,几乎从不知道休息。

有人统计,在洪武十七年(1384年),从九月十四日到二十一日的八天之中,天下各衙门所上奏章达一千一百六十件,所言之事有三千三百九十一件。以每件奏章一千字计,也要有一百一十六万字,这样算下来,他平均每天要批阅二十余万字,处理四百二十三件事。此外,他还要每天上朝接受面奏,接见各地来京上告的耆民,处理百姓击登闻鼓直接告状的事,定期接见朝觐的官员,真可以说是日理万机。


这简直就是超人啊!佩服,佩服的五体投地啊。

值得说下的是,历史上有勤政美名的雍正他每天最多处理50至60件事,往高了说,数量也不过朱元璋的七分之一。

但不是每一个皇帝都像他这么工作狂的,他的儿子朱棣即位后才干了几天就受不了了,不得已找了解缙等七个人当秘书,组成“内阁”,这才算没被累得过早驾崩。内阁一直延续到清代,在雍正那会儿进化为军机处。

欢迎大家的精彩点评!


小伙子别放弃啊



非空


朱元璋是最忙的皇帝之一,不是正在忙,就是在去忙的路上。不过他的忙,很大程度上是自找的。


1380年,丞相胡惟庸谋反下狱,朱元璋借此机会宣布废除丞相,永不再设。这样,从秦朝开始设立的实行了1000多年的丞相制度从地球上消失了。

丞相相当于国家的总理,是专门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的,能替皇上分忧解难。但是,这一制度对皇帝有一定的制约,容易造成皇权和相权的矛盾,有些皇帝会感觉很不爽,朱元璋就是。


朱元璋废除了丞相,没有人能制约他了,但是国家的事情要有人做呀,他不怕累,自己身兼二职,既当皇帝又当丞相,六部的各种文书都有他亲自批改,日勤不怠。据史书的记载,从洪武十八年(1385)九月十四日至二十一日,八天之内,朱元璋审批阅内外诸司奏札共1660件,处理国事计3391件,平均每天要批阅奏札200多件,处理国事400多件。几天下来,他自己也吃不消了,做皇帝这么辛苦太不划算。只好招了四个殿阁大学士帮忙,这些人只是他的顾问,没有丞相的权利。


朱元璋的子孙不像他那样苦逼,朱棣专门设立内阁帮忙,后面的小皇帝干脆连奏折都不批改,交给太监去办,虽然有些专权的太监出现,但皇权始终在朱家。老朱当初的担心是多余的,不该废了丞相呀。

秦始皇也是最忙的皇帝,他每天必须批阅120斤的竹简后才休息。


开国皇帝一般都很勤政,可能天下是自己辛辛苦苦打下来的,知道珍惜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