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珠湿地战“疫”故事】 舍小家为大家,“湿地奶爸们”在机场

经过全国上下和广大人民群众艰苦努力,我国疫情防控取得阶段性重要成效,经济社会秩序加快恢复。当前,国内外疫情防控和经济形势正在发生新的重大变化,境外疫情呈加速扩散蔓延态势,现今防疫重点在于防治境外输入。防治境外输入的第一道防线必然是机场,在这个特殊的时期,湿地办有两位同事义不容辞奔赴了机场一线,成为海珠区相关国家入境人员服务组的一分子。通过电话,李冠科、李乐向我们讲述了服务组鲜为人知的故事。

【海珠湿地战“疫”故事】 舍小家为大家,“湿地奶爸们”在机场


【海珠湿地战“疫”故事】 舍小家为大家,“湿地奶爸们”在机场


【海珠湿地战“疫”故事】 舍小家为大家,“湿地奶爸们”在机场

从3月18日起,他们就开始了他们的机场驻守工作,主要负责将分流好的海珠区旅客,指引乘车,测量体温并做好登记。听起来好像并不困难的工作,实际上却是困难重重。首先迎来困难便是工作条件的困难,他们每天上班都要穿着厚重的防护服,带着口罩、手套、护目镜等防护用具。近来天气多变,机场候车处又没有空调,基本上跑动一下汗水就浸湿了衣裳。众所周知,n95口罩为了保证防护效果,都会比较紧,甚至说是有些勒,时间长了加上汗水摩擦甚至会红肿破皮。除此以外,上班防护服穿上后,就只能长时间保持不吃不喝也无法去洗手间的状态直到下班。而上班的时间也不算很稳定,截至3月26日他们是被分为日班、晚班(4小时一班)与通宵班(00:00-8:00 共8小时,通宵班平均一周1-2次),因入境政策调整后,变为广州市各区服务组负责一定数量的航班,并将他们分送至各区,如3月27日海珠区服务组需要负责3个航班,共380个人,分配20辆大巴车将他们分送至各区的集中检测酒店,航班的时间不固定,服务组的工作也随之不断调整。

【海珠湿地战“疫”故事】 舍小家为大家,“湿地奶爸们”在机场

除了条件艰苦、对体力等消耗外,更多的挑战是心理的压力。每天都要迎来一大波国外返穗的旅客,鉴于新冠肺炎病毒的潜伏期较长,服务组的同事每天都要面临很多无形的风险,他们表示曾经有接触过咳嗽、发烧的旅客,需按要求分送到医院或者集中检测点进行检测,内心的确会有担心会不会被传染到。服务组队员以及他们的家里人都难免会焦虑不安,特别两位是两位二孩父亲,针对这些情绪,他们不仅在短时间内调整好自己的心态,还耐心地向家里人解释,听从组织安排,希望能在这个艰难的时刻为大家出一份力,湿地办也非常重视他们的安全,会询问他们所需的物资并帮忙给予补给,终于慢慢赢得了家人的理解与支持。他们自己也高度重视归家消毒工作,每天回家第一件事都是仔细喷洒酒精、洗澡消毒。特别是冠科,小女儿年纪还比较小,正是比较粘人的时期,为了减轻妻子照顾孩子的负担,他下班后都会在做好清洁防护的情况下照看孩子。

【海珠湿地战“疫”故事】 舍小家为大家,“湿地奶爸们”在机场

这样的日常仍在继续,他们依旧在坚守,他们是撑起家庭一片天的“奶爸”,更是为大家负重前行守护广州大门的“逆行者”,疫情面前,他们作为党员,义无反顾毫无退缩,用担当与勇气书写着感人的海珠湿地战“疫”故事,正是因为有他们的冲锋陷阵,有大家的共同努力,我们坚信一定能够打赢疫情防控这场硬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