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續停牌“跌落神壇”的安信信託如何自救

兌付逾期、業績大跳水、項目踩雷,深陷轉型困境的安信信託再一次站到輿論的風口浪尖。3月24日、25日、26日、27日、30日安信信託連續發佈《停牌公告》稱,有重大事項存在不確定性,為避免造成公司股價異常波動,向上交所申請股票停牌。安信信託此舉也引發了市場對於該公司即將引入戰略投資者的猜測。身背訴訟的安信信託將如何自救更是成為業內關注的焦點。

連發5次停牌公告

讓安信信託再度登上輿論風口的,是連續發佈的停牌公告,3月30日晚間,安信信託在上交所發佈《重大事項停牌公告》表示,由於部分信託項目未能按期兌付,出現了相關訴訟事項,面臨較大流動性風險,為避免觸發系統金融風險,公司正在有關部門指導下籌劃風險化解重大事項。經申請,該公司股票自2020年3月31日起停牌,最長不超過10個交易日,最遲將於2020年4月15日復牌。

這已是安信信託近期第五次發佈停牌公告,北京商報記者注意到,與3月24日、25日、26日、27日前四次每次僅停牌一天不同的是,這次公告將停牌日期延長至10日。還將前四次公告中的“將有重大事項正在核實”的措辭改為“儘快推進有關重大事項”。

安信信託此舉也從側面證實了市場對於該公司即將引入戰略投資者的猜測,對“火燒眉毛”的安信信託來說,此時引入戰投一方面將對該公司踩雷項目的處置帶來轉機,另一方面,也會對該公司的品牌、聲譽維護方面產生正向宣傳作用。

近日有消息稱,猜測此次安信信託擬引入的戰略投資者是“高盛高華證券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高盛高華證券”),而高盛近日宣佈已獲證監會的核準,將在高盛高華證券的持股比例從33%增至51%。據高盛高華證券官網信息顯示,該公司總部設在北京,向客戶提供廣泛的投資銀行服務,包括承銷股票、債券與可轉債等各類證券,還可提供收購兼併等財務顧問服務及其他相關服務。

市場對安信引入戰投傳言已久,在金樂函數分析師廖鶴凱看來,此時引戰投首先能解決安信信託當前的燃眉之急,其次會大幅改善安信信託的公司治理和國際化水平,如果只是引入中小股東,那麼主要就是改善公司股權結構,重建公司構架,提高公司國際化業務開展的能力。 對引戰投的說法,北京商報記者向安信信託方面進行求證,安信信託相關負責人表示,“目前不便作答,如果確實是引戰投,則屬於重大事項,目前肯定是不能公開的”。

百億元訴訟仍未結案

安信信託是目前A股僅有的兩家以信託公司為主體的上市公司之一,也是上交所唯一一家上市信託公司,安信信託的前身為1987年成立的鞍山市信託投資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鞍山信託”),於1994年1月登陸上交所。2001年,鞍山信託資不抵債尋求戰略重組,上海國之傑投資發展有限公司入局,並不斷增持至控股,在2004年將其更名為安信信託。

北京商報記者注意到,安信信託在3月30日晚間的停牌公告中還提到,由於部分信託項目未能按期兌付,出現了相關訴訟事項,面臨較大流動性風險。在訟訴方面,截至3月13日,該公司新增4宗被訴案件,新增涉案金額22.7億元,算上2019年11月16日公佈的84.7億元訴訟金額,據不完全統計,安信信託涉訴項目已多達35宗,涉訴金額突破百億元。相關涉訴案件主要因安信信託向信託受益權購買方提供擔保、遠期轉讓或者出具流動性支持函等保底承諾而引發糾紛。

鉅額訴訟背後,集中反映了其內部風險管理和內控體系的不足,也反映了其業務發展的激進。一位不願具名的信託行業觀察人士直言,項目違約原因有外部環境不佳的客觀因素,也有公司內部管理的缺失,包括管理風險、道德風險及操作風險方面。

針對百億元訴訟項目的處置進展,安信信託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當前公司對每個到期未清算項目分別成立清收組,一戶一策,積極清收。對於到期未清算項目,公司採取了督促用款人加快銷售進度、加速資金回籠、資產轉讓等多項措施,以督促用款人及擔保人還款,清收已取得積極效果,如近期“安贏83號”產品已經針對全部自然人投資者進行了本金和收益的全額兌付,一起標的為5000萬元的訴訟案已被撤訴。

頻被“討債”的安信信託還面臨著業績下滑的窘境。根據安信信託年報預約時間來看,如無意外,該公司將在4月29日披露2019年業績報告。而此前的業績預告顯示,2019年度公司業績預計虧損30億-35億元。在2018年,該公司就因踩中兩隻退市股票,業績變臉,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淨利潤虧損18.33億元。

根據《上海證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規則》,如果連續兩個會計年度經審計的淨利潤連續為負值,安信信託將在2019年度報告披露後被實施“退市風險警示”處理,大概率將成信託“ST第一股”。

如何自救

麻煩纏身之下,安信信託正積極尋求出路。據瞭解,安信信託已於2019年5月更換了董事會並重新聘請高級管理人員。

安信信託相關負責人表示,目前公司核心業務團隊穩定,具備開展各項信託業務的條件。目前面臨的不利因素是暫時的,在監管部門的指導、幫助和支持下,通過穩妥化解風險、積極展業、逐步改善公司的流動性狀況和財務狀況,公司仍將具備可持續盈利能力。

事實上,在近年來金融嚴監管趨勢下,信託行業已面臨轉型壓力。分析人士預計,疫情結束後,部分行業領域業務機會將陸續湧現,慈善信託已經開始嶄露頭角。作為中國信託業協會成員,安信信託也已經參與 “中國信託業抗擊新型肺炎慈善信託”,以公司名義捐贈20萬元抗擊疫情。

“大資管行業屬朝陽行業,在國家降低整體槓桿率,倡導股權融資的政策導向下,信託公司可從事的業務範圍較廣,業務模式較為靈活。”上述安信信託相關負責人表示,在整個大資管行業中具有優勢,同時信託行業特有的家族信託、慈善信託、養老信託等領域的發展前景廣闊。

“安信信託在疫情前已經負面消息纏身,大股東無暇自顧,募集資金能力基本喪失,安信信託目前看起來只能通過重組謀求重生,在這個過程中儘可能化解之前暴露的項目風險,來得到部分自救。”廖鶴凱補充道。2020年在疫情的衝擊下,安信信託能否狠抓機遇得到更多的喘息機會,從而涅槃重生仍有待時間檢驗。

本文源自北京商報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