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間自駕遊 鑽進愛伲人部落發現 戴啥口罩?這裡幾乎與世隔絕

文圖/勒克兒

一場真正的西雙版納旅行到底應該去哪兒?

是2800多平方公里的熱帶雨林!是雲霧繚繞的千年茶山和底蘊深厚的製茶文化!

當然,還有此間豐富多彩的少數民族風情以及虔誠的南傳佛教文化。

疫情期間自駕遊 鑽進愛伲人部落發現 戴啥口罩?這裡幾乎與世隔絕

雲南普洱茶歷史悠久,早在清代就曾名揚天下,並被選做作貢茶。西雙版納是普洱茶原產地,是雲南茶馬古道的起點區域,其茶馬古道歷史悠久,蘊含多彩的景觀和豐厚的人文內涵,那青石板上叮噹作響的馬蹄印,密林中古樸虯勁的古茶樹,草窠裡深藏不漏的清代誥封碑……

疫情期間自駕遊 鑽進愛伲人部落發現 戴啥口罩?這裡幾乎與世隔絕

今年春節期間,帶著老媽旅行西雙版納因為疫情爆發被迫滯留。3月下旬,版納疫情已被雲南省確定為低風險區,趁著這大好春光和全國遊客出遊尚有疑慮之時,本著不聚集不扎堆旅行準則,進入雨林,穿越生態茶園,呼吸新鮮空氣,體驗大自然對人類的美好饋贈——帶著老媽從景洪出發,自駕千年歷史的茶馬古道之茶鄉勐海,再沿著著名的214國道(滇藏線—西景線起始段),向著勐海的勐混鎮曼岡村進發,探訪此地與布朗山毗鄰的鹿塘山茶山。

疫情期間自駕遊 鑽進愛伲人部落發現 戴啥口罩?這裡幾乎與世隔絕

出鎮沿著214國道前行幾公里後,分路行駛在蜿蜒曲折的村道上。這裡的村道都是水泥路面,是當地政府扶貧攻堅戰的戰果之一,轎車通行毫無壓力,只是道路略窄,會車略緊張。

疫情期間自駕遊 鑽進愛伲人部落發現 戴啥口罩?這裡幾乎與世隔絕

上山剛幾分鐘,從沒見過的一片“鋼鐵鎧甲”世界迎著車窗撲面而來!駐車問過往村民打聽方知,這是太陽電池矩陣!是雲南省的太陽能發電……這裡是勐混鎮曼國村地界,海拔1300米左右。再進一步瞭解,方知這是西雙版納的能源投資項目,投資額高達9億元之巨。這太陽電池矩陣處在一大片茶園“空”中,名字叫”光伏茶園“,據說是全國光伏農業發電項目首創。

疫情期間自駕遊 鑽進愛伲人部落發現 戴啥口罩?這裡幾乎與世隔絕

疫情期間自駕遊 鑽進愛伲人部落發現 戴啥口罩?這裡幾乎與世隔絕

據瞭解,光伏農業是一種新的土地綜合利用方式,是傳統農業與清潔能源緊密結合的產物,項目不改變土地屬性,不但有利於生態環境的保護,緩解用地矛盾,還可產生清潔電力,擴大供電可再生能源比例,實現雙向效益——這不啻為版納鄉村遊的一大亮點!

疫情期間自駕遊 鑽進愛伲人部落發現 戴啥口罩?這裡幾乎與世隔絕

我們的目的地曼岡村與曼國村接壤,坐落於海拔1600米左右的橫斷山餘脈一片小窪地中,是一個典型哈尼族愛伲人山寨,由三個語言互不相通的愛伲人山寨部落組成,作為哈尼族的一個支系,西雙版納的愛伲人絕大部分都生活在勐海的熱帶雨林之中,自稱阿卡人。

疫情期間自駕遊 鑽進愛伲人部落發現 戴啥口罩?這裡幾乎與世隔絕

疫情期間自駕遊 鑽進愛伲人部落發現 戴啥口罩?這裡幾乎與世隔絕

曼岡村毗連西雙版納著名的普洱產茶區布朗山和賀開,當地村民們賴以生存的生產資料主要是鹿塘山茶葉、甘蔗和玉米。由於它是西雙版納州建檔立卡的貧困行政村,如果沒有政府最近新建的這條水泥鄉道連接214國道再通往外界,村民們的生產和生活,調性上就是世外桃源,因而這裡是一個非常原生態的村落,遊人絕少涉足,在國內疫情高峰已過的當下,作為鄉村遊,是妥妥滴一個選項。

疫情期間自駕遊 鑽進愛伲人部落發現 戴啥口罩?這裡幾乎與世隔絕

我們一群戴著口罩的不速之客走進這個村,那氛圍是相當尷尬,因為村裡的男女老幼沒一個戴口罩。人家看我們的眼神怪怪的,於是,已經習慣出門戴口罩的我們,終於在這裡第一次摘掉口罩,與村民們毫不防備地面對面……

疫情期間自駕遊 鑽進愛伲人部落發現 戴啥口罩?這裡幾乎與世隔絕

疫情期間自駕遊 鑽進愛伲人部落發現 戴啥口罩?這裡幾乎與世隔絕

疫情期間自駕遊 鑽進愛伲人部落發現 戴啥口罩?這裡幾乎與世隔絕

疫情期間自駕遊 鑽進愛伲人部落發現 戴啥口罩?這裡幾乎與世隔絕

村民每家的房屋基本二至三層,底層都是木頭支架架空,堆放柴禾農縣以及雜物,還有就是炒茶的鍋灶;中間層是居家生活,包括臥室、廚房、衛生間、茶室、陽臺等;最頂層是陽光房,專門曬茶殺青之用。每家的小院,都栽有樹番茄,這是愛伲人佐餐特色調味品——蕃茄喃咪的主食材。村裡的老人大都不太懂漢語,交流比較困難,年輕人普通話比較溜,各種網絡社交APP也都會玩。

疫情期間自駕遊 鑽進愛伲人部落發現 戴啥口罩?這裡幾乎與世隔絕

疫情期間自駕遊 鑽進愛伲人部落發現 戴啥口罩?這裡幾乎與世隔絕

疫情期間自駕遊 鑽進愛伲人部落發現 戴啥口罩?這裡幾乎與世隔絕

疫情期間自駕遊 鑽進愛伲人部落發現 戴啥口罩?這裡幾乎與世隔絕

疫情期間自駕遊 鑽進愛伲人部落發現 戴啥口罩?這裡幾乎與世隔絕

疫情期間自駕遊 鑽進愛伲人部落發現 戴啥口罩?這裡幾乎與世隔絕

在村裡溜了一圈,發現摩托車不少。細心看了一下,村裡路邊三三兩兩停放的摩托,鑰匙都在車上,誰有急事,不用打招呼,可隨便騎走,用了放回原處即可。

疫情期間自駕遊 鑽進愛伲人部落發現 戴啥口罩?這裡幾乎與世隔絕

疫情期間自駕遊 鑽進愛伲人部落發現 戴啥口罩?這裡幾乎與世隔絕

疫情期間自駕遊 鑽進愛伲人部落發現 戴啥口罩?這裡幾乎與世隔絕

曼岡村的茶山,隱匿在橫斷山南段末端的群山環抱之中,當地村民稱為鹿塘山,海拔1700米左右。徒步爬山得花近2小時,開車去,對車輛要求很苛刻——除了燃油摩托車,也只有越野或4驅SUV有能力到山頂。


疫情期間自駕遊 鑽進愛伲人部落發現 戴啥口罩?這裡幾乎與世隔絕

疫情期間自駕遊 鑽進愛伲人部落發現 戴啥口罩?這裡幾乎與世隔絕

鹿塘山的普洱茶樹,肉測既非山下曼國村那種規模化種植的臺地灌木,也不是高大葳蕤的古樹,而是人工種植並經矮化處理的老樹——村民說,這片茶山的茶樹,樹齡大部分在五六十年,少數八九十年乃至百年,有經驗的茶商,從每棵樹的樹根形態就可大致判斷其樹齡,因而他們的茶葉,每年茶商來收茶時,價格都比山下的臺地茶貴一倍多。

疫情期間自駕遊 鑽進愛伲人部落發現 戴啥口罩?這裡幾乎與世隔絕

疫情期間自駕遊 鑽進愛伲人部落發現 戴啥口罩?這裡幾乎與世隔絕

疫情期間自駕遊 鑽進愛伲人部落發現 戴啥口罩?這裡幾乎與世隔絕

疫情期間自駕遊 鑽進愛伲人部落發現 戴啥口罩?這裡幾乎與世隔絕

疫情期間自駕遊 鑽進愛伲人部落發現 戴啥口罩?這裡幾乎與世隔絕

疫情期間自駕遊 鑽進愛伲人部落發現 戴啥口罩?這裡幾乎與世隔絕

村民說,這個茶山的茶是不打農藥的,殺蟲全靠間或種植的樟腦樹。為證明其所言不假,村民摘下茶葉直接入口嚼食。我嚐了嚐,清香中略苦,吞下後回甘,與昔日在南糯山古樹上採摘的嫩葉味道基本一樣。

據瞭解,儘管鹿塘山緊鄰普洱名茶布朗山,但它被西雙版納古六大茶山和新八大茶山的光芒所遮蓋,至今依然默默無聞,儘管其品質可媲美布朗山,但毛茶價格僅二三百元一公斤,成為茶商們心中“布朗山名茶”的最佳替身。

疫情期間自駕遊 鑽進愛伲人部落發現 戴啥口罩?這裡幾乎與世隔絕

疫情期間自駕遊 鑽進愛伲人部落發現 戴啥口罩?這裡幾乎與世隔絕

疫情期間自駕遊 鑽進愛伲人部落發現 戴啥口罩?這裡幾乎與世隔絕

疫情期間自駕遊 鑽進愛伲人部落發現 戴啥口罩?這裡幾乎與世隔絕

在此間勞作的當地村民說,今年略天旱,雨水少,都3月下旬了,出芽不多,因此今年茶葉產量肯定下降,價格估計比去年要略長一點。

疫情期間自駕遊 鑽進愛伲人部落發現 戴啥口罩?這裡幾乎與世隔絕

疫情期間自駕遊 鑽進愛伲人部落發現 戴啥口罩?這裡幾乎與世隔絕

喝普洱有行話說:“初級看廠,中級看山,高級看茶”。品飲普洱茶,講究“山頭主義”——喝茶要問茶餅“出身”,來自哪個“山頭”……於是我們在曼岡村一個世代茶農的家裡,花了半天時間,邊喝他家的今年春茶、去年的紅茶和白普洱茶,邊聽茶農講普洱茶“茶經”,從攸樂、漫撒、蠻磚、莽枝、倚邦、革登古六大茶山到布朗、曼糯、勐海勐宋、南糯、帕沙、賀開、景洪勐宋、巴達等新八大茶山;然後生普、熟普、介於兩者之間的滇紅乃至白普洱;然後老樹茶、灌木茶、小樹茶、臺地茶;然後形狀毛、餅、園、坨、散;生產季節的春茶夏茶秋茶;然後一葉一芽、二葉一芽、三葉一芽;然後價格一餅10元到10幾萬……然後,木有然後了,因為普洱茶文化,實在博大精深——初涉獵者,聽茶農講起來簡直像雨像霧又像風!

疫情期間自駕遊 鑽進愛伲人部落發現 戴啥口罩?這裡幾乎與世隔絕

疫情期間自駕遊 鑽進愛伲人部落發現 戴啥口罩?這裡幾乎與世隔絕

疫情期間自駕遊 鑽進愛伲人部落發現 戴啥口罩?這裡幾乎與世隔絕

得承認,普洱茶,水很深。作為一枚常年喝四川蓋碗茶的老茶客,不瞭解普洱但深諳四川綠茶。比如四川那個名氣日如中天的某綠茶,它很多原材料並不在那個名山腳下,而在四川彝族地區的高山。而產於這高山的綠茶,價格與之相比簡直天上地下。但是,個人覺得,彝族高山這並不知名的綠茶,卻是我的綠茶口感最愛。因此,茶,價不在高低;味,不在求同。只要你喜歡,它就是好茶。

如果我對綠茶的這種感覺可以套在普洱上,那個人覺得,曼岡的鹿塘山,就是價廉物美的好普洱。

疫情期間自駕遊 鑽進愛伲人部落發現 戴啥口罩?這裡幾乎與世隔絕

疫情期間自駕遊 鑽進愛伲人部落發現 戴啥口罩?這裡幾乎與世隔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