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志:智商不在线,情商不在线,受伤时总在线。

众所周知,"青面兽"杨志是整个《水浒传》中的"倒霉先锋",也就出身好点,武功好点,但这两点好加在一起都抵不过一点坏,那就是运气坏,而且坏得出奇。杨志一出场就是在水泊梁山路过,干嘛去呢,"收拾了"一担钱物去东京送礼疏通。原来道君(宋徽宗)皇帝要盖万岁山(历史上著名的艮岳),差一般十个制使(采购员),去太湖边搬运花石纲赴京交纳(交差)。结果十个制使去运花石纲,九个安全回到京师,偏偏杨志负责的船在黄河里被风浪打翻,不敢回京复命,只能跑路。

后来因为生活所迫,逼不得已要卖祖传宝刀,结果碰上了喝醉酒的泼皮无赖牛二,非要看杀人不见血,于是杨志咬咬牙,就成全了他,然后自己就背上了人命官司。

好不容易得到梁中书赏识,负责押运生辰纲,结果在黄泥冈被人一瓢蒙汗药麻翻在地,眼睁睁地看着那几个贩枣子的把生辰纲给劫走了,没办法又跑路了。

跑来跑去,最后上了梁上,落了草,成了寇。后来好不容易等到招安成功,终于有机会实现自己毕生的梦想——"指望把一身本事,边庭上一枪一刀,博个封妻荫子,也与祖宗争口气……"(第十二回)。结果一条好汉没有死在战场上,却病死在了路上。实在是可惜,可怜,可叹。

但回过头来再看杨志的遭遇,仅仅一句运气不好,显然是不能服众的,他的种种不幸是和自己的性格缺陷脱不开干系的,而且他的缺陷也是咱们好多人身上或多或少都带一些的。

目光短浅,没有计划。

杨志"收拾"那一担钱物本打算去东京汴梁枢密院疏通打点,希望能够再次得到任用所以到了汴梁以后,"(杨志)将出那担儿内金银财物,买上告下,再要补殿司府制使职役。"结果,"把许多东西都使尽了,方才得申文书,引去见殿帅高太尉。"。注意,在见到高太尉之前杨志已经把自己的金银财物都用光了,所以他是两手空空去见高俅的,高俅一看杨志那空空如也的两只大手肯定不高兴啊,心想你没听过我高太尉的名声吗,什么都不拿就敢来求我办事,明显是不尊重我一贯的办事规矩啊!所以高俅说:"既是你等十个制使去运花石纲,九个回到京师交纳了,偏你这厮把花石纲失陷了,又不来首告,倒又在逃,许多时捉拿不着。今日再要勾当,虽经赦宥所犯罪名,难以委用。"把文书一笔都批倒了,将杨志赶出殿司府来。(第十二回)

杨志:智商不在线,情商不在线,受伤时总在线。

我高俅就不要面子的吗?两手空空求我办事

高俅的为人杨志不可能不知道,就算平时真的没有耳闻,在梁上之时王伦也亲自跟他说过:"高俅那厮安不得好人。"(第十二回)而杨志的命运就掌握在高俅手里,高俅大笔一挥,杨志就算是官复原职了,结果在见到高俅之前竟然把钱都用光了,用在了打点那些牛头马面上,没想明白谁才是决定自己命运的关键人物,结果当真正见到阎王爷的时候却什么也拿不出来了,如此胡乱用钱,没有计划,不分主次,实在是目光短浅得很。

其实杨志要是脑袋灵光,还有一个补救的机会,因为他把钱都花没了,连吃饭住店的钱都没有了,最后只能把祖传的宝刀插上草标以三千贯的价钱出卖。如果杨志能早点预见到没钱之后只能靠卖了宝刀过日子,那他为什么不能咬咬牙把祖传的宝刀献给高太尉,再加上一个灿烂的笑脸,无耻地说一句:"小人向闻太尉大人喜欢宝刀、宝剑,求之若渴,不才家中有宝刀一口献与大人,也为它找一个好归宿,宝刀配英雄,定会传为一时美谈,请太尉大人笑纳,不要驳了小人的一片心意。"这彩虹屁一吹,宝刀一献,基本就大功告成了。而不只是恨恨地骂一句:"高太尉,你忒毒害,恁地克剥。"(第十二回),然后转头去街上卖刀去了。既然结果都是一样——宝刀离身而去,那为什么不将利益最大化,选一个对自己好处最大的一个呢?所以,做决定之前,先想一想,上天既然让人类长了那么一个大脑袋,肯定是有它的用处的,别总不舍得用。

杨志:智商不在线,情商不在线,受伤时总在线。

你看我这刀漂亮不,给钱就卖。

二、性格偏激,情绪化重。

遇事不思考也就罢了,还那么容易激动,做事喜欢走极端。看他卖刀那一节,牛二明显就是来找茬的,而且是喝了半醉来的。中国有句老话叫"天子尚且避醉汉"(智真长老也说过),况且是一个喝醉的泼皮无赖牛二呢。结果杨志不避不让,还认真地讲解起自己宝刀的三绝来,真是个尽职尽责的好卖家。结果牛二非要看杀人不见血,俩人一来二去纠缠了半天,杨志情绪慢慢酝酿,最后一怒之下把牛二给杀了,摊上了人命官司。

其实以杨志的武功,跟鲁智深都能打个五五开,对付这么一个泼皮无赖,应该不费吹灰之力(原因可参考鲁智深是怎么教训泼皮无赖的,而且还是一群)。结果却选了这么一个结果最坏的办法,为民除害倒是为民除害了,他自己却落得个充军发配的下场。

再有就是生辰纲被劫之后,杨志醒来的第一件事竟然是寻死,打算一死,落得个一了百了——"欲要在冈子上自寻死路,却待望黄泥冈下跃身一跳。"(第十七回)。一遇到事情,不是想着有没有好的办法去解决,而是任由情绪在身体里肆意酝酿、冲撞、主宰自己。最后不是要别人的命,就是要自己的命。这样一个人怎堪重用,又怎么会有好的前程呢?

种种迹象表明,杨志虽然看着是个猛汉子,其实内心脆弱得很,外强中干,色厉内荏;遇事就慌,没有主见,情绪极不稳定,真应该好好看看《反脆弱》这本书,可惜宋朝的时候还没有。


杨志:智商不在线,情商不在线,受伤时总在线。

宝宝要看杀人不见血。


杨志:智商不在线,情商不在线,受伤时总在线。

你杀我,你杀我,你来杀我!

三、沟通障碍,离心离德。

杨志的这个缺点跟前两个比较,算是最要命的了。毕竟人是社会性动物,总是要和别人打交道的,要是不能很好地处理和别人的关系,那是寸步难行的。而杨志在押送生辰纲的过程中就充分暴露了这个缺点。

看在一路之上,杨志是怎么把自己一点点推到其他人的对立面的。当时情况是这样的,杨志和梁中书府上的三个人什么也不拿,只管押运护送,其他十一个人挑着装有珠宝的担子,而且每个担子都很重。而杨志在挑夫们休息乘凉的时候经常"赶着催促要行,如若停住,轻则痛骂,重则藤条便打。"(第十六回)。也就是说给杨志干活不是挨骂,就是挨打,挑夫们心里什么感受,可想而知。

而且跟梁中书府上的人关系也极差,有两个虞候稍微行的慢些,杨志便嗔道:"你两个好不晓事,这干系须是俺的!你们不替洒家打这夫子(就知道打人),却在背后也慢慢地挨,这路上不是耍处。"、"你这般说话,却似放屁"(第十六回)。张嘴闭嘴强调自己责任重大,不敢有失,就是没有考虑过跟他一起出来的人也十分辛苦——雨汗通流,叹气吹嘘。而且挑夫们怨气冲天:"这般似热的天气,又挑着重担,这两日又不拣早凉行,动不动老大藤条打来,都是一般父母皮肉,我们直恁地苦!"(第十六回)。

一路上赶打着,似此行了十四五日,那十四个人,没一个不怨怅杨志(第十六回)。所以后来大家在黄泥冈上统一休息,一部分原因是跟杨志赌气——你就是打死,我们也不起来了。

杨志:智商不在线,情商不在线,受伤时总在线。

这杨志也太欺负人了!

像杨志这般做领导的,试问有几个属下可以跟他长久共事,只强调自己的不容易,却不曾问过员工的苦楚与困难。而且动辄打骂,就算你的决定,判断都是对的(杨志确实经验老到,考虑的都有道理),出于心理上的对抗,执行起来,也会大打折扣。

而消解内耗,也许就是几句拐弯的话就能办到的,比如在路上边走边给挑夫们打气:"兄弟们咬咬牙坚持一下啊,洒家知道天气热,担子重,离家远,都不容易,大伙还愿意跟我杨志出来走这趟干系,那是对我杨志的信任(其实是接了命令,不得不走这一趟);等咱们安全交了差,大人那边免不了自有赏赐,我也会重重感谢大伙。前边有个林子,咱们进去避避暑头再走。不过要小心了,一般这种大林子都是强人惯常出没之地,休息的时候也要打起精神,不能放松,你们挑担辛苦,坐下先歇,洒家给你们站岗……"

如果一路之上是这么个沟通方式,不知道日后梁上会不会就只剩下一百零七将了。所以,沟通技巧很重要,有事静下心来好好说,会避免好多麻烦,而且还事半功倍,可惜这一点,杨志也是不会的。

所以杨志令人同情的遭遇看似是时运不济,而时运这个东西就掌握在他自己的手里,向左,还是向右,皆由他一人而定。希望我们能参考杨志的经历,校正自己的人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