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康之治—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盛世,西周王朝的强盛与统一


成康之治—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盛世,西周王朝的强盛与统一

前言

说起盛世,"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天下大治,百业俱兴,四夷宾服,万国来朝。开元盛世的繁盛景象耳熟能详,历史发展到盛唐,几乎是到达了中国经济政治的黄金时期。

在中国历史长河里淘沙,总能筛选出如武帝、太宗、玄宗、康熙、乾隆那般治世能人,将他们开创的汉武盛世、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康乾盛世称赞为四大盛世,毕竟这般繁华总能让人津津乐道。但,早于汉武盛世,有那么一段历史似乎颇为低调,"成康之际,天下安宁,刑措四十余年不用"。那时经济条件远无盛唐时期昌盛繁荣,但也是周朝国力最为强盛的黄金时代,

据《史记·周本纪》里记载"民和睦,颂声兴"、"天下安宁"的升平景象,便是中国历史上记载最早的太平盛世,"成康之治"。


"成康之治",又称成康之世,是西周初期周成王姬诵、周康王姬钊统治时期出现的治世。

成康之治的时代背景

周朝之初,周文王治理得力,"天下三分,其二归周",为后来灭商伐纣的周武王打下良好基础,历史上延续将近800年的周朝得以建立。

周武王励精图治,任人唯贤,居功至伟。他死后,太子姬诵继位,即成王。成王幼小,尚在襁褓,曾辅佐克殷的周武王之弟周公旦担心诸侯欺君年幼,有反叛的念头,便代行国政。周公此举,引起了其他弟弟管叔、蔡叔等的猜疑,他们在各自封国内散布不满周公的流言,诋毁周公旦。在此情况下,武庚认为有机可乘,于是和管叔、蔡叔等勾结,并联合原商朝盟国,发动反周叛乱。

成康之治—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盛世,西周王朝的强盛与统一

叛乱事件严重威胁着西周王朝,周公奉成王之命,东征平叛。经过三年多的艰苦战争,平定了叛乱,扫清了商朝的外围势力,加强了对东方的控制,巩固了新一代的西周王朝,为"成康盛世"的形成创造了重要条件。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周公姓姬名旦,周文王的第四子,周武王的弟弟,他一生的功绩记载在《尚书·大传》,一生侍周;两次协助周武王伐商克殷;三年平定叛乱,扩大疆域;四年建侯卫;五年内营建周朝;六年制礼乐,明教化;七年辅助成王成一代君王。

成康之治—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盛世,西周王朝的强盛与统一

周公孝顺父王,忠厚仁爱,兄弟友恭,是周朝功不可没的一大功臣。他两次助武王伐纣,周朝建立后,分封鲁国,但他放弃作为诸侯王的身份,派自己的儿子去了封国,留下来继续辅佐武王。武王薨,周公继续辅佐他的儿子周成王,平定各项纷争。

见证前朝的兴衰,历经朝代变革后,周公认识到任用贤才,争取民心是巩固国家政权的关键。建国初期百废待举,政务繁忙,但他凡事亲力亲为,无论是谁求见,马上停下手头的事宜,立即礼貌接侍。

遇上正在吃饭的时候,听说有人求见,他马上吐出口中的饭(吐哺),出去接见来者,有时一顿饭要暂停好几次才能吃完;正在洗头的时候,有人前来议事,就算非常不便,头发湿淋,他也立即拿起头发,抓在手中,回答完来者的问题再进行。

成康之治—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盛世,西周王朝的强盛与统一

周公摄政期间,他提出的典章制度,基本上是古代中国一脉相承的中央集权制度的渊源:以宗法血缘为纽带的嫡长子继承制;看似分权实则集权的分封制;维护农本的井田制。这些制度的把家国融合,将政治与伦理融合,成为千年来历朝历代统治的根本。

七年后,成王已能独立理政,周公旦并不留恋权利,而是还政于成王,继续尽职尽责的辅佐成王。周公握发吐哺,礼贤下士,收归民心,是"成康之治"一大助力。

成康盛世之治

成康之治能称得上盛世,并不是无凭无据,歌颂成康之治的诗书记载相当多。 《左传·昭公二十六年》赞颂周武王克殷除纣,成王平定四方,康王使民生安息,由此可知成康年代四方太平,国泰民安;"不显成康, 上帝是皇。自彼成康, 奄有四方, 斤斤其明。"出自《诗·周颂·执竞》,赞诵成康的业绩非凡,国土之上前路光明;《诗·大雅·下武》里歌颂成王是天下人的榜样,称赞康王承袭祖辈福泽 , 得到上天的的庇佑,可见诗人对成康之治太平盛世发出由衷的赞美 。

成康之盛,在治理得当。周武王灭商,周公旦东征平叛,将疆域扩展至东部的海边,甚至扩展至今东北部现河北省北部一带,成王、康王后续开拓疆域,使得西周的疆域规模基本形成。的形成同样起到了重要作用。

在拓疆的基础上,实行分封制,将疆土划分范围,下分权力给皇室子弟或者功臣名将,实行中央统管,同时规范各诸侯对王室的义务。此外,为巩固封地对王室的忠心,成王尽心营建东都洛邑。所因分封的诸侯国大多在洛邑的东、北、南地区,东都洛邑的严格管辖,便利了中央对各诸侯国的统领,在当时交通封闭的条件下,方便各诸侯国向周王室的进贡,解决了远离王室管辖上鞭长莫及的困难。该时期疆域广阔但民生安定,得到民众的赞誉,称赞成王与康王德蒙上天泽佑。

成康之治—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盛世,西周王朝的强盛与统一

成康之盛,在教化得体。成康时期,吸取前朝覆灭的历史教训,"惟命不于常",认为帝王的命数与道德息息相关,因而道德教育在这一时期受到特别重视。周公旦在摄政时期,制礼作乐,将音乐与礼制结合的形式将道德制度化,规范社会内部的等级制度,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等级规范严格,以维护国家的长治久安。

但如此等级法度在周初并无后期如此严明。据《麦尊》铭文记载,在康王时期,刑侯在就封诸侯后,返回丰镐朝见康王时,受康王高规格的礼遇,得以参加王室的裸祭和大射礼。随后,康王还赐给他两百多士兵臣子,把自己乘坐的马车也一并赐给了刑侯。刑侯只是二代侯,能得如此礼遇,正正体现了康王礼贤下士,以德服人。

以礼乐教化,开创了治国理政的先河。"礼"即礼制,也就是西周奴隶制的等级制;"乐"即舞乐,即舞乐制。西周礼乐制的内容广泛,涉及政治、经济、军事、伦理、教育、司法、宗教、风俗等等,形成包罗万象的等级制度,在社会的方方面面树立严密的规章制度,利用音乐艺术规范民众行为。周朝初始,礼乐制度对巩固西周王朝、稳定西周社会,起到了积极作用。

为了配合礼乐制度的推行,这时期的学校教育日渐完备,建立教授"六艺"的小学与大学,即"礼、乐、射、御、书、数"。这属于贵族教育,是一个由易到难、由简至繁、循序渐进的教育系统。其中也有提拔上来的平民孩子接受礼乐教化,上层利用音乐来教化民众,遵守本分,遵守等级制度,从而保证王土之上,唯王至上。

成康之治—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盛世,西周王朝的强盛与统一

成康之盛,在君臣和睦。周公简直是历代臣子的楷模,为揽人才,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当年武王病重,周公曾祷告上神以身死换得武王康复,周公之心,赤诚可鉴。君王尚小,周公在周武王去世后代行国情,受到管叔、蔡叔诽谤,使得太公、召公与周公生出嫌隙,周公推心置腹向太公、召公表明绝无夺权野心,又专门写文来再次说服召公,取得召公信任和支持。后两人周、召二公齐心辅佐成王,关系相当融洽。黄庭坚还在诗中盛赞周初臣子间的和谐统一,不分彼此。

君主的勤政俭朴也功不可没。史料记载,成王日夜为国事操劳,不敢怠慢;成王去世后,周公、召公率领诸侯,带着太子钊(康王)到先王庙祭祀是,将先王立业的艰辛不易尽数告知,警醒帝王之业务在节俭,不可过度贪欲;此后,康王害怕耽于奢逸,治国懈怠,命令德行端正、勤于职守的臣子盂随时规谏,将勤政治国时刻铭记在心,造就盛世之治。

成康之治—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盛世,西周王朝的强盛与统一

成康之盛,在爱民亲民。周公旦十分重视民心,把民作为衡量国家治理好坏和朝野兴亡的标尺,将民众的地位和作用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辅助康王视将民众痛苦视作自己疾病,救济贫困的底层人民的生活,时常给民众派发钱粮,帮助偿还债务;又教导康王爱民如子,对待民众如要像呵护婴儿一样,这样人民才会安乐;至于人民犯错时,要宽容对待,不可滥用刑罚手段,用杀戮起警示作用,要行礼乐教化使民真心归附切。

甚至了解到民以食为天,明白民众耕作辛劳 ,爱惜农民群众的劳动成果,支持农耕,施行分地政策,使民有田可耕,有宅可住。谷粒丰收,自然民心安定。正如《国语·周语中》所记载的:"周制有之曰:'民无悬耜,野无奥草。不夺民时,不蔑民功'"。

成康之盛,在法例松弛有度。司马迁在《史记》中记载"成康之际…刑错四十余年不用",大概意思是说,西周成康之际,社会安定,民不犯法,统治者因而未制订刑罚来维护统治地位和社会秩序,这是他认为成康年代之所以为盛世的重要标志之一。周朝初期的治理有度,靠的是周公旦严谨的法治意识,以德为先,如若教化无效再施以刑罚。他极为反对徇私枉法,反感刑罚带有私人感情,影响法度的公正性。

成康之治—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盛世,西周王朝的强盛与统一

作为辅臣,周公告诫康王应继承文王明德慎罚的美德,不能以国君的身份干涉刑罚,对于囚禁的犯人,需仔细审查,直到确定没有冤屈再去量刑。刑罚不是阻止犯罪的终极目的,是为了劝勉百姓向善;释放无罪之人,百姓也可得到劝勉趋于向善。 将刑罚视为劝勉百姓的一种方式和手段,是周人独有的法治思想和认识。

班固在《汉书·贡禹传》中提及自成康以来,千年来后世太平不再,都是因为法度变成了君主手中把玩之物,任意妄为,执法不公。成康时期执法谨慎,适当量刑;刑罚不是行杀一儆百的作用,不可绝不滥杀无辜之人,而是只是惩罚警告,劝勉民众遵纪守法。是而社会大同,邻里友善,社会安定。

但是在这宽松的法例下也有严苛的一面,吸取前朝教训荒淫无度的教训,酗酒的罪名相当于现在的吸毒,极为严重;起初是劝导教育,再次拘捕就处以死刑 ,以绝此等不良嗜好。此外,在周初制定的吏法之时,严格遵循"尚德"这一重要原则,选拔品德高尚的人出任官吏 。王室并不偏袒其亲属,除周公外,其余五叔因为德不配位,不能在中央朝廷做官 ,可见周初的官吏之法是多么严格 。

由此说来,以史为鉴,君明臣贤,明德慎罚,礼教先行是西周初期得以繁盛的主要因素。

成康之治—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盛世,西周王朝的强盛与统一


结语

与后世的盛世相比,成康盛世期间虽然社会经济未达繁荣景象,社会发展水平较为低下,科学技术尚未兴盛。但也曾是中华历史上一段辉煌时光:农家田粮不缺,连年丰收;人民安居乐业,吃喝不愁;各方诸侯安稳守己,定时上供珍奇异宝;礼乐教化,王室至上;严制有度,政局稳定,;人民和睦, 颂声四起。

历史是一脉相承的,历朝历代都有其可取与借鉴之处。"成康之治"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盛世,书料记载,历代史家,都对其赞誉有加,盛赞不绝,后世圣君贤在此中也有所裨益。时时重温历史,温故盛世之盛的缘由,取其精华,必定对当今国家的建设大有益处。

文献参考:《论成康之治》《论成康盛世之成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