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努阿圖的拉皮塔文化

瓦努阿圖的拉皮塔文化

拉皮塔文化發現範圍


拉皮塔文化是大洋洲及太平洋地區新石器時代文化。拉皮塔文化以新喀里多尼亞島西海岸的拉皮塔遺址而命名,時代約為公元前1500年至公元元年前後。

拉皮塔文化如同灑落在太平洋上的文明星點,閃耀著古老的智慧光芒。然而,在瓦努阿圖埃法特島古墓葬發掘前,關於拉皮塔文化的起源問題一直存在爭議。

1908年,在新不列顛島東北約6.5公里處的一個名叫瓦託姆的小島上首次發現拉皮塔文化的陶器後,考古學家相繼在湯加群島、新喀里多尼亞群島、斐濟群島等地也發現同一類型的陶器,但直到1952年,美國的吉福德與舒特勒對拉皮塔遺址進行發掘後,拉皮塔這一文化才得以命名並最終被確認。

在過去的半個多世紀裡,考古學家共發現了200多個拉皮塔文化遺址,但迄今為止僅對不到20處遺址進行了挖掘研究。


瓦努阿圖的拉皮塔文化

埃法特島的拉皮塔文化古墓葬


2006年,在瓦努阿圖埃法特島發現了一座震驚考古界的古老墓葬。專家認為這處拉皮塔文化的古代墓地遺址很有意義,它不僅是太平洋各島嶼中最早期的墓地,也是迄今發現的最大規模的拉皮塔部落墓地,對於拉皮塔文化考古研究具有很大的價值。

埃法特島是瓦努阿圖的主島,陸地面積915平方公里,現居人口5萬多。瓦努阿圖共和國的首都維拉港就在島的西南岸,北部的哈萬納也是良港。在埃法特島的這座墓葬裡,科學家們發現了50多具3000多年前的拉皮塔人的骨骸。這些人體骨骸均為無頭屍體,埋葬者保存狀況良好。

專家們對在墓地骨骼中找到的17顆牙齒進行了化學同位素分析,結果表明這些骨骼具有豐富的同位素,說明這些拉皮塔人生前會說多種語言,食物種類非常廣泛,既有陸地食物,也有海洋食物。最後,科學家們得出的結論震驚世人:這些拉皮塔人來自遙遠的亞洲,出發地為臺灣。


瓦努阿圖的拉皮塔文化

拉皮塔人的骨骸


拉皮塔文化是人類向太平洋地區遷徙、定居過程中的一個重要階段,其居民即拉皮塔人是太平洋廣大地區居民的直接祖先。他們以漁獵和採集水生貝殼類動物,飼養豬和雞等家畜為生,以種植香蕉、野芋、麵包果等果樹為主的園藝業在經濟中佔有重要地位。拉皮塔文化以夾砂陶器為主要特點。陶器火候較低,器形多樣,有帶肩鍋、半球狀鍋、敞口壺、平底盤等。表面有時磨光,有的塗以微紅色的泥釉,流行按壓的V形和齒形花紋以及帶狀幾何圖案。

在多處拉皮塔文化遺址中發現有燒火坑、盆形爐灶以及燒石和灰燼等。工具有石錛、石銼、石砧、帶有尖頭的投石、貝殼刮削器、骨針、骨砧、骨制矛頭、文身鑿等。飾物以貝殼指環和頂端打孔的貝殼念珠為主。

在瓦努阿圖這處墓地遺址最為特殊的是,有一具男性屍體的胸部上擺放著三顆骷髏頭骨,目前研究人員將這具屍體命名為“TE0 10E”,雖然三顆骷髏頭骨屬於埃法特島當地居民,但是這位男性卻是“外來人”。專家推測,最初這些死者是被埋葬的,並未將其頭顱切割下來,經過一段時間,當屍體腐爛後,拉皮塔人再將屍體挖出來取下其頭骨,擺放在神殿或祭祀地點。這可能是對地位較高死者的一種尊敬和崇拜,一個大規模墓地中在外來人屍體上擺放島上居民的頭骨,這代表著島上居民對這位外來人的高度尊敬。


瓦努阿圖的拉皮塔文化

拉皮塔人的頭骨及拉皮塔人復原像


數千年前的是否過著隔離式的島嶼生活?他們是否與其他島嶼之間保持著交往和溝通?對瓦努阿圖埃法特島這處最早的墓葬的研究分析,可能有助於解決此類很多長期存在的爭論。事實上,3000年前定居在瓦努阿圖的拉皮塔人與今天太平洋地區各島嶼原住民有強烈的文化和語言的相似性。

澳大利亞國立大學教授兼調查研究人員史普里格斯(Matthew Spriggs)認為:“拉皮塔人其原始基礎族群是亞洲人種,可能直接來自中國臺灣地區。他們途經了一系列人口聚居區,但當其到達渺無人煙的瓦努阿圖時,他們決定在此定居,併成為首批居民。”

由此看來,拉皮塔人是如今瓦努阿圖土著居民的祖先,這一點在學術界並不存在爭議。拉皮塔人擅長航海,發明了帶木帆的獨木舟、雙體船等航海工具,強烈的探索精神引領他們幾乎走遍了包括復活節島在內的南太平洋諸島,甚至到達了夏威夷。


瓦努阿圖的拉皮塔文化

快樂的瓦努阿圖人的先祖是聰明勇敢的拉皮塔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