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只铁雁:贾樟柯离不开的小城汾阳,以及那里留给他的文化记忆

01

几年前,贾樟柯决定离开北京定居故乡汾阳,至于是为什么,他说是因为雾霾,呃,有可能。

汾阳于贾樟柯来说,似乎是无数个说不清道不明的故事,抑或是无数个经历与众不同的人。他好几部影片的故事背景都是那个在别人眼中十分不起眼的古城,即使有个片子的背景不是汾阳,但其主人公来自汾阳。

总之,他的叙事中有很多汾阳的印记,以致有人说,汾阳就是他的识别码,就是他影片的商标。

两只铁雁:贾樟柯离不开的小城汾阳,以及那里留给他的文化记忆

据说,有点特立独行的贾樟柯竟然是回到了贾家庄,而且还开了一家叫"山河故人"的餐厅。还据说,那些和他一起喝酒的村民们并不关心他拍的片子,只关心他什么时候要个孩子。而邻居老奶奶依然会亲切地喊出他的小名"贾赖赖",瞬间,生活的气息弥漫其中。

02

出生于1970年的贾樟柯稍大一点后,开始在他的那个县城里四处游走,肆意挥洒他那过于充沛的精力。在他的记忆中,县城各处的墙壁上有各种各样的标语,即便是县城里那个教堂的围墙上面也是如此。

那个建造于几十年前的地方,对于他们那帮小孩子来说,是一个非常神秘之所在。那个早已人去楼空的建筑里面究竟是个什么样子?那里曾经发生过怎样的故事?那些,留给当时的贾樟柯更多的只能是一种想象。

两只铁雁:贾樟柯离不开的小城汾阳,以及那里留给他的文化记忆

那个建筑矗立在那儿,已失去了原有的功能,但也并没有闲着。最初是县里乒乓球队训练的地方,后来又变成县政府招待所的食堂。

窗户上镶嵌的那种看上去非常西式的彩色玻璃,给少年时的贾樟柯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因此,那个建筑的存在,不能不说是他大脑中难以抹去的一种文化记忆。

03

至今,贾樟柯还清楚地记得,有一次和同伴一起游走的时候,发现在一个村子里较为隐秘的地方有一段很破的墙上面有字,凑近细看,只见上面写着阎百川的语录。

百川名锡山,"百川"是他的字。在那样一个十分偏僻的地方,还有他的一段语录保留在残垣断壁上,那给了贾樟柯很大的影响。于是,贾樟柯对山西几十年前那个曾经的管理者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两只铁雁:贾樟柯离不开的小城汾阳,以及那里留给他的文化记忆

贾樟柯

后来,贾樟柯有意识地找寻有关他的其它资料,以求更深入的了解和探寻。他发现其曾经是一个非常活跃的人,甚至还是一个喜欢研究当时各种思潮的哲学爱好者。

那些发现,让贾樟柯对以往的故乡有了更深的认识,也给了他更加丰富的文化想象。也许,在未来的某个时候,他会将那些东西通过他的镜头,演绎在他写出的故事之中。

04

贾樟柯记得,他在汾阳中学上高二的时候,一次学校突然搞大扫除,食堂也开始改善生活。说是美国驻华大使恒安石要回学校来,学生们问为什么是"回来"?年长一点的老师说,几十年前恒安石的父亲曾在汾阳中学教英语,恒安石就出生在汾阳中学。传说他会说中文,但说的是汾阳话。

学生们都很好奇,几十年前出生在汾阳中学的那个美国大使会是什么样子?

两只铁雁:贾樟柯离不开的小城汾阳,以及那里留给他的文化记忆

恒安石

后来,恒安石给学校留下了一台放映机,还有一卷胶片。那个胶片其实是一部非常珍贵的记录片,是抗战时汾阳中学迁往四川途中的记录。从片中可以看到,汾阳中学的师生一路颠簸辗转到西南的景象。

当时的贾樟柯想,在那个遥远的年代汾阳竟有电影,还有人把一个学校的迁移过程拍摄下来,而且,在南迁的人群中竟然还行走着一个来自美国教英文的老师。

那一切,似乎超出了贾樟柯以往对汾阳的想象。

05

在贾樟柯的早年记忆里,关于汾阳中学有过一个些许神秘的传说,说是在学校的围墙上曾经有两只铁雁,后来,不知何时铁雁飞走了。

有意思的是,在美国卡尔顿大学图书馆,保存着美国人恒慕义及儿子恒安石当年在汾州捐慕建校的影像资料。2002年,那所大学曾经派人到汾阳中学考察,他们回国后在图书馆查阅了大量有关汾阳的影像资料,找到了汾阳人找寻已久的铁雁实图,后来,该大学把照片赠送给了汾阳中学。

两只铁雁:贾樟柯离不开的小城汾阳,以及那里留给他的文化记忆

因为筹拍一部影片,需要还原清末民初汾阳的面貌,贾樟柯就找到了照片,他看到了城墙上两个年轻老师身旁的两只铁雁。

随后,他了解到,汾阳中学原来的那两只铁雁是被拆除后放到省博物馆,成了博物馆的一个展品。

2010年,汾阳当地请人依照图像资料,采用仿古铸造工艺,重新铸造了两只铁雁,安放于汾阳古城墙之上。

至此,贾樟柯那关于故乡的文化记忆似乎有了具象的依托,只是,不知道那两只新铸的铁雁是否符合贾樟柯少年时的想象。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