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朋友、兄弟相處應該怎樣區別對待,看看孔子是怎樣教導子路的

與朋友相處的好我們會稱之為“親出兄弟”,我們也經常會說朋友相處“寧學桃園三結義,不學瓦崗一爐香”。朋友和兄弟相處是人生的重要組成部分,但又有多少因為掌握不好分寸,朋友反目,兄弟相殘的事例也不在少數。子路曾經請教過孔子關於怎樣才能稱之為士的問題,孔子針對子路自身存在的問題,從與朋友和兄弟怎樣相處的角度進行了解答。對朋友與兄弟相處這個問題指出了子路應該注意的問題。這段對話記載於《論語.子路篇》第二十八章,其原文是:

子路問曰:“何如斯可謂之士矣?”子曰:“切切偲偲,怡怡如也,可謂士矣。朋友切切偲偲,兄弟怡怡。”

與朋友、兄弟相處應該怎樣區別對待,看看孔子是怎樣教導子路的

“切切偲偲”,孔子在《論語集註》中引用了胡寅的註釋“切切,懇到也。偲偲,詳勉也”,就是說切切就是懇切而周到的意思,偲偲則是互相切磋、互相督促的意思。朋友之間應該相互勸諫,共同進步。當然朋友之間交往也要注意方法。子游還說過“朋友數,斯疏矣”,朋友之間勸諫過多,反而會被疏遠。

“怡怡如也”,胡寅的註釋為“怡怡,和悅也”,和氣、親切、順從的樣子。

與朋友、兄弟相處應該怎樣區別對待,看看孔子是怎樣教導子路的

本章的譯文是,子路問:“怎樣才可以稱之為士呢?”孔子說:“能相互勉勵、相互切磋、共同進步,能和悅相處,就可以稱之為士了。朋友之間要注重相互勉勵、相互切磋、共同進步,兄弟之間相處則要和和氣氣。”

與朋友、兄弟相處應該怎樣區別對待,看看孔子是怎樣教導子路的

子貢也問了同樣的問題,但孔夫子給出的答案確完全不同,朱熹引用胡寅的註釋“皆子路所不足,故告之。又恐其混於所施,則兄弟有賊恩之禍,朋友有善柔之損,故又別而言之”,切切偲偲和怡怡都是子路所缺少,故孔子給出這樣的回答加以勸諫。又擔心子路在踐行中搞混了,兄弟之間就會產生傷害感情的禍事,朋友之間相處過於怕得罪人,反而造成相互關係的損害,又進一步做了解釋,告訴了子路朋友與兄弟相處的不同。

與朋友、兄弟相處應該怎樣區別對待,看看孔子是怎樣教導子路的

人的一生有父子、君臣、夫婦、兄弟、朋友這五倫關係,本章提到了兄弟與朋友兩倫,其中兄弟是天生的,沒得選擇,即使性格、追求都不一樣,甚至價值觀、人生觀也不一樣,兄弟的關係永遠也不會變,如果非要切切偲偲,只會造成兄弟失和,所以說兄弟之間要“怡怡如也”才對。

與朋友、兄弟相處應該怎樣區別對待,看看孔子是怎樣教導子路的

朋友則不同,志同道合才能成為朋友,志不同道不合,可以不相為謀,所以相互之間可以相互批評、相互切磋、相互勉勵,為了共同的目標,一起進步。另,其實五倫中父子、夫婦相處,同樣應該“怡怡如也”,萬不可總想著要改變對方,家庭中相互謙讓、和睦相處才重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