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过程中的哪些努力,事后证明可能是「无用功」?

陈琦


在本文的开头需要澄清一点:在复习过程中,不管用什么方法,只要认真学过并从中得到了提升,那都不算为无用功,当然,也包括我下文中将要提及的3种学习方式,希望大家可以避免相同类似的问题出现。

而本文中提及的无用功更多是指某些事倍功半、收效甚微的备考学习的「弯路」,是一种「学着学着就跑偏了」的倾向。

突然之间就能想起来曾今的自己,真的是搅合的宿舍大家都不能安宁,有个室友,总是凌晨12点回宿舍,早上5点开灯洗漱,其实如果可以注意一点,轻手轻脚也未尝不可,但是【偏偏是太自我为是】,一个人起床,全宿舍遭殃,那个同学学姐现在仍然会回想起来她,所以,就是想告诫大家,无用的事情,真的对自己是一种消耗。

学姐暂且把那个舍友定位A同学:

A是我的考研舍友,我们约好每天7点半准时出寝室门去图书馆占座。

某一天,A比我早起了一个小时,在寝室看书刷题等我起床洗漱。从那一天起,不安降临到了我身上,一想到每天A都比我多学习半个小时,便惶惶不可终日。

几天后,我为了成为全寝室最早起床的人,给自己定了一个从来没有尝试过的闹钟。最初几天还没有什么异样,结果一周后,A的起床时间竟越来越早,与我步步紧逼,两人竟开始了“比早”大赛”!

分分钟钟让学姐记起来童年里的一篇文章,出自鲁迅先生儿时的事情:

「鲁迅刻“早”的故事」

  鲁迅读书时,还要帮助家里做些事,特别是为父亲的病经常上当铺跑药店。有一次,因多做了些家务,读书迟到了,受到老师的责备,他就在书桌的右下角用小刀刻了个“早”字,用以鞭策自己。此后,他就再没有迟到一次。

但是,这不是适用于每个人,一定要切记!

这种看似“互相促进”的方式并没有持续超过半个月,我就宣告了放弃,重新回到了7点半出门的作息。

为什么?难道是我放弃了吗?

非也,而是在我经历了几天「昏昏沉沉、无心学习」之后我才幡然醒悟:备战考研不是攀比,学习时间和节奏必须自己把握。

我认为高效学习离不开两个方面:

第一个方面:充足的学习时间和充沛的学习精力,前者决定学习效率的下限,而后者决定学习效率的上限。

第二个方面:充足的学习时间不是“巴不得一天24小时都在学习”,它应该结合自己的作息和精力情况量体裁衣,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模式。

现在回想起来,作为一个“贪睡之人”,赛马般地追求早起对我来说就是实实在在的“无用功”,那段时间里它既没有帮助我保持充沛精力,提高学习效率,反而还对生理和心理产生了负面的影响。

每个考研党都会编制自己每天的计划表(任务表)。

制定计划无可厚非,不管是在学习还是工作中,能够有条理地制定计划并且严格执行的人都能够更好地脱颖而出。

可是,许多同学颠倒了主次,混淆了轻重:每天一早到图书馆,花半个小时到一个小时列下了满当当的“复习计划”,给自己一种“今天也是充实的一天”的错觉,到了执行环节,却拖拖拉拉,消极应对,那么这些复习表就是典型的无用功。

在记笔记方面,不少同学已经实现了无纸化复习,一台平板电脑加一支笔就能完全替代过去十几本的教材和辅导书。不得不说,苹果确实把平板电脑的教育功能开发到了极致,以至于学姐在一段时间里也彻底告别了草稿纸和实体书。

不同于实体草稿纸,用平板电脑记笔记最大的优势在于“可修改性”,而这或许也成为了侵占你复习时间的罪魁祸首。过去,在纸上记笔记,字写错、写歪了或是图案和表格画丑了,你可能就任其如此了,毕竟使用涂改液的成本过高还对身体有害;而如今,你只需要轻轻一笔,就能在平板电脑上修改自己的笔记,强迫症的你或许将花费大量的时间在美化笔记这件事上。

笔记是为思考服务的,而不是思考服务笔记。更重要的是内容,而非形式,形式主义记笔记正是做无用功的体现。

但是凡事本着两种看法的人来说:

有些人还是非常喜欢有纸张的感觉,所以,学姐在这里也是支持我们可以用笔记进行复习,适用自己的学习方法,才是真正的好方法,所以这里不拘泥。

下面是学姐自用的复习表格,建议大家根据自己的时间进行调整。

越来越多的小伙伴们选择通过网课学习,而非去线下报班,这是科技发展的趋势,也是人性的驱使。但是,市面上有大量的考研课程「娱乐性大于学习性」,例如那种“单口相声”式教学“娱乐性>干货”系列,但是前者的课基本99%都是浪费时间!!!

学姐就以考研英语为例子:

考研英语的学习真的是慢工出细活。

(一)基础复习阶段(现在至3月)

本阶段大家要先不要着急,认真筛选你的目标院校?你的专业(本专业或跨考)?你现在的基础能力?以及你准备一次过,或者名校情结,这些都是需要明确考研考什么的?

1.专业课:梳理目标院校的书单,整理目录框架、思维导图。

2.英语:“背单词”。市面可供选择的书特别多,避免枯燥乏味,建议搭配网课消化,小编个人习惯“干货多、废话少”的老师。张国静老师的全程班就挺不错的,她的课程专门为基础薄弱的学生研发,适合基础较差的学生,所以选择适合自己的才是最重要的!

3.政治:肖秀荣1000题,搭配徐涛老师的课程,是最相得益彰,每年肖秀荣主创团队的硬核度就非常的高,所以紧跟肖大大,考研政治错不了。

(二)强化提高阶段-3月至8月

专业课:刷专业课网课+整理笔记(在暑假前一定要完成,切记!!!)

英语:网课+真题。在刷网课的同时,不要忘记了做真题。张国静老师的课程建议大家一定认真对待,少走弯路,紧跟张国静老师的课,让你考研英语的基础稳扎稳打。

专业课:我大致7月份左右的时候,专业课笔记就整理的差不多了,接着就是整理真题,发现自己差的不行,暑假开始就制定了目标背诵,所以专业课一定赶早不赶晚,否则后面复习就来不及了,这是重点。

英语:暑假就刷真题。建议大家做考研阅读时,一定要进行精读!考研考什么认真思考,阅读才是得分点,所以千万不能偷懒。

政治:1000题+徐涛网课(就够了,主要跟着肖秀荣,肖大大4套卷是重点,但是20年有些翻车,所以还是要慎重的。)

(三)重点突破阶段--9月至10月

专业课:关注目标院校导师论文+真题+背诵(如果有目标院校的学姐/学长,满分!)

英语:二刷真题啦!暑假因为精读了阅读,所以二刷的时候就光买了真题,一个字“刷”,刷真题就对了,至于考研考什么,就认真对待自己每一次的卷子。

政治:专题背诵+事实+紧跟肖大大(不多说~)

(四)冲刺模考阶段--11月至12月

专业课:梳理难点+整理之前做过的笔记+回顾真题(关注目标院校动态,记住了!)

英语课:张国静老师的押题班了,一定要跟,因为张国静老师押题超准的!(这个时候押真题的阶段,考研大佬的押题思考考研考什么,千万“别背模板”说的就是考研英语作文,作文一定要自己总结。)

①找几篇有代表性的押题的作文,认真分析,想一想考研考什么

,然后把形容词找出来,然后替换高级词,并记录高级词,这一步至关重要;

②把文中的简单句挖出来,并替换成长难句,然后把句子出来。这两步做好了,你英语作文一定没问题,别慌!

政治:时政+肖大大4套卷/8套卷

所以,学姐想说的就是不要抱着乐呵呵的心态去看网课,认认真真地对待才能取得好成绩,很多同事乐呵呵地上着网课,在图书馆一看就能看一天,甚至某些特别有意思的课程还能看上两三遍——到头来,段子学到了不少,题目一道也做不出。

在考研复习中,学习消化是最重要的过程,再好的课程不过是辅助手段,讲课导师再幽默、再优秀,如果你不在课下自行记忆和练习,那这些知识永远只是导师的,而不是你自己的。


巨微考研英语在线


考研路上最大的忌讳就是感动自己,只有时间而没有效率的学习是众多考生都存在的问题,我也曾在备考过程中做过很多无用功,下面给出几个点,请大家酌情“避雷”:


一、看视频背单词,做英语手译本

相信很多考生都看过讲解单词视频,不是说内容不好,而是有的视频过长信息量过多。而考研题型对于单词的要求,大部分是看到英文能够知道其一两个意思即可,且单词记忆在于每天不断重复,只看一遍视频对长期记忆帮助有限,从而浪费了很多不必要的时间。英语复习的另一个“坑”就是一时大火的手译本,这个方法可能适用于一些基础不好的考生,只是单纯翻译全文是不够的,还要掌握各个题型的做题方法。


二、做英语模拟题和政治历年真题

英语历年真题有限,有些考生想把真题留在后期检验做,先去练模拟题,这对复习是没有帮助。模拟题质量参差不齐,和真题的出题思路也有所出入,觉得真题不够的朋友可以把英一英二的真题都拿来练习,大可不必去练习模拟题。相反,政治的复习不用做真题,因为每年的时事热点都不一样,往年的考点对今年的参考价值不大。


三、朋友圈每天晒计划打卡

考研是一件及其枯燥乏味的事情,晒图打卡使考研变得更有仪式感、也起到一定的自我监督的作用,看起来是一件好事。但凡事要适度,有些朋友过于重视形式,每天发计划表加上各种配图就要占用一部分时间,在考研分秒必争的学习生活中多少会对复习产生影响,好看的日程也会蒙蔽自己实际的复习状况。


以上便是我经历过的很多考生都可能会做的无用功,但这些也不是绝对的,还是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判断,适合别人的不一定适合自己,反之亦然。欢迎有其他想法的朋友们评论分享,祝各位考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复习方法。


半分小白


一、我先刷刷微博热搜或者玩会儿游戏再学习

往往是这些时候,我们真的高估了自己的自制力,往往很想克制住,但在拿起手机的那刻,所有的信息都在向我们砸过来,挡都挡不住。所以说要刷微博微信什么的,最好还是在休息时间例如吃饭或者睡前检查一下;要是进入复习环境时,最好立刻就投入学习中,尽量不要拿出或者干脆就别带手机,迅速进入复习状态才是最重要的。

二、今天看了好多页书

哈哈,今天看了一百页专业书,我简直太厉害了!然而真相是,概念跳过,公式没记住,课后习题也不管了,看完合上书啥也没记住。

书看了多少页,题刷了多少,这些都不是最关键的,最关键的是你有哪些知识是真正付出努力新掌握的,掌握不是指背过了记住意思就行了,而是真正理解并且能有想法。

三、前些年考的知识点肯定不会考

这道题比较难,这么麻烦肯定不会考;这个语法知识比较偏,肯定不是考点;这个专业课的名词解释太长了,估计考试也不会考,我就不背了吧,要看以后再扫一眼。少年,你太天真了,要等以后,就不一定是什么以后了,嫌麻烦放过的知识点以后万一在最关键的时候找你麻烦,那就惨了。遇到比较困难的麻烦的知识点,要尝试梳理清楚,敢于迎难而上,不然下次如果在考场上碰到了,那真的会悔青肠子。我就是粗心才错的,这个就不用整理了。说自己粗心的往往错的是最不该做错的题目,而这种更要引起1000%的注意。什么叫粗心?就是原本100%以为自己会做对的题目却错了,你想想,如果今天这里粗心一下,明天那里粗心一下,考完试估分时还得想自己估的分数究竟有多少靠谱的,这还怎么愉快地继续下去呀?

所以,在平时的练习中,对于自己的错误,一定要做总结,整理自己容易犯错的点,加强自己的自我纠正意识,形成改错的习惯。

四、这题一看就会,字这么多就不写看

不知道你有没有这种想法,有时候看到一些分析题、论述题,懒得亲自动笔上手写,干脆直接想一下然后看参考答案吧!看完答案就觉得不难呀,我自己做也会。或者,答案跟我的思路一样,我也是这么想的。其实正是用看答案麻痹自己,造成一种我会做的假象,就少了亲自思考的环节。说实话,下次再遇到类似的题目,如果直接让你做的话,真不一定答得好哟!所以还是要自己多动笔,多动脑。

五、不是我离不开手机,是大家都离不开我

手机震动作为人生三大错觉之一,当然也适用考研复习了,平时手机都是放在包里,有时候怕有电话接不到就调到了震动,学着学着总觉得手机震动了。是谁老找我?掏出来看看,结果不是,自制力好的话就直接放回去;自制力不好的话,拿着刷会,然后又回到了第一种错觉。还有更好玩的,别人的手机震动,都会以为是自己的。简直是浪费感情!虽然只是一个手机震动,但你有没有想过,其实它扰乱了思绪,好不容易学进去了,硬生生被打断。有时候还是不要把自己想得太重要,相信我,世界离你一时半会还是可以自行运转的!其实考研不是不能用手机,而是不能玩手机。手机最好是用于必要的通讯、查资料、看考研资讯等,并且在规定时间内用,不要边学习边刷,很容易分散注意力,浪费时间。

自习时建议不要带手机,或者把手机放包里别让它见光,自习结束后再统一回复消息,也可以设置“学习勿扰,要紧事电联”一类的自动回复。

六、早起晚睡学一天,我都佩服我自己

有些同学到每天到了自习室一呆就是一整天,看起来真的很刻苦。

但是你有没有计算过,可能这8个小时在自习室的时间里,你有多少时间是在看手机、发呆、瞌睡、泡茶,又有多少时间是真的投入在复习?你花了多少时间在QQ、微信、微博、游戏,又花了多少时间在书本?考研最怕的就是假学习,我们不能单纯地以学习的时长来衡量自己的付出和收获,更重要的是要看效率。既然决定考研,就请不计后果地认真一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