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也有N種叫法!你的仇人沒了怎麼稱呼?

學霸經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就是,中國文化,博大精深。

就連每個人必須要經歷的死亡,在漢語中也有N種表達方式,不信你看~

“死”也有N種叫法!你的仇人沒了怎麼稱呼?

同樣一個死字,在我們的傳統文化之中也被劃分得等級森嚴,不得有一絲一毫的錯亂和僭越。

據《禮記·曲禮下》記載:“天子死曰崩,諸侯死曰薨,大夫死曰卒,士曰不祿,庶人曰死。”也就是說“崩”是天子專用的;諸侯死則稱為“薨”,秦漢以後也用於高級官員的死亡;大夫死叫“卒”;士人死則叫“不祿”;而只有平民百姓的死才能稱為“死”。

不過,後來隨著時代發展,這種情況也逐漸有所變化,其限制也不再那麼嚴格。唐代時,二品以上官員死稱薨,五品以上稱卒,自六品以下以至平民百姓都稱死。

清代皇室成員中,皇帝、皇后和皇太后等身故稱“崩”,皇貴妃以下到嬪、王、公、侯、伯的世爵之死稱“薨”。

“死”也有N種叫法!你的仇人沒了怎麼稱呼?

此外,根據死的年齡不同,稱呼又有所不同,長壽的人死,可以叫“終”或“卒”。短命而死的,可以叫“夭”或“殤”。

《釋名》:“少壯而死曰夭,如取物中夭折也。”《說文》:“殤,不成人也。”十六至十九歲死的為“長殤”,十五至十二歲死的為“中殤”,十一至八歲死的為“下殤”,不滿八歲者為“無服之殤”。因此歷史上叫什麼“殤帝”的,都是年不滿二十歲而死的皇帝。

喪字篆書是從哭從亡之意,即人體精氣神離散。是死的委婉說法。還有一個區別是,喪是人死之後,還未埋葬的的專用說法。

“死”也有N種叫法!你的仇人沒了怎麼稱呼?

除此之外還有一些宗教說法,仙逝、坐化、圓寂、駕鶴西遊、歿、歸西、就木、殞、捐軀、辭世、物化、溘然、謝世、氣數盡、上路等等。

而現代人就不同了,有人說是死了,有人說是走了,有人說是逝世了,還有人說與世長辭,還有形容女子去世的叫做香消玉殞。

“死”也有N種叫法!你的仇人沒了怎麼稱呼?

因為死者在每個人心裡的地位不同,所以,對於死者,才會有不同的叫法。對於尊敬的長輩,人們會稱為逝世,對於親人,不願提起“死”字,所以會說走了。一些看熱鬧不嫌事兒大的人,會想,如果仇人死了,會怎麼叫呢?

用郭德綱老師的話講,仇人死了不叫死,叫“歐耶”。

你是不是又學到了許多呢?

“死”也有N種叫法!你的仇人沒了怎麼稱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