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叶片长了黑茸毛的小褐斑病,如何识别症状,如何防治?

黄晓红在山城


大家好,我是牧豆人,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小褐斑病是褐斑病的一种,当葡萄出现小褐斑病,随着时间推移,病斑逐渐变大,最后这些病斑合成一个大病斑,就是大褐斑病。那么,葡萄的小褐斑病症状如何呢?下面我给大家描述小褐斑病的症状。


小褐斑病症状

小褐斑病刚出现的时候,葡萄叶表面是有黄绿色的小斑点。随着时间推移,这些小斑点变大,最外围还是黄绿色,但是边缘部分为褐色。如果遇到湿度大的环境,病斑的中间就会变成黑褐色。有些人可能会将小褐斑病与大褐斑病的症状混合起来,我们可以通过病斑的大小来区分,大的就是大褐斑病,小的就是小褐斑病。

那么我们如何防治小褐斑病的发生呢?我们先来看,葡萄会感染到小褐斑病的原因。


葡萄感染小褐斑病的原因

  1. 首先是葡萄水肥管理不够科学,导致葡萄树势变弱,抗病能力下降,这个时候小褐斑病就趁虚而入了。
  2. 小褐斑病病原菌孢子原先就生活在土壤中进行越冬,加上种植户没有清理土壤,又恰好碰上高温多雨的气候,小褐斑病病原菌孢子就大量繁殖,侵染进葡萄。
  3. 由于种植户盲目施用杀菌剂,导致这些病原菌产生了抗药性,原先的杀菌剂不能消灭这些病原菌。因此葡萄就会感染小褐斑病。

我们了解完葡萄感染小褐斑病的原因,我们就根据这些感染的原因进行防治。


小褐斑病防治方法

  1. 对于土壤中的枯枝败叶、病残体,我们都要在冬天之前清理干净,然后再对土壤消毒。
  2. 选择适宜当地生长、抗病能力强的葡萄品种进行种植,种植后的葡萄要喷洒适量杀菌剂。
  3. 种植地要通风透气,土壤排水性良好,且在最近几年都没有发生过葡萄小褐斑病。
  4. 种植完葡萄后,我们要科学管理,施肥要考虑营养全面且均衡。平时注意葡萄的光照问题,降低环境湿度。在修剪枝条的时候,我们就修剪枝条,保证葡萄之间有足够的生存空间。
  5. 平时预防为主,不要过度使用杀菌剂,种植户要结合葡萄品种、生长时期等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杀菌剂适量喷洒。
以上就是我的回答,我是牧豆人,我们下一个问题见。

牧豆人


东东在农村很高兴回答你的提问:葡萄小褐斑病在高温高湿的气候条件该病发生和流行的主要因素,如管理粗放、不注意清园或者肥料不足、树势衰弱容易发病。湿气滞留、挂果负荷过大发病重。



葡萄小褐斑病发病症状


小褐斑病主要为害葡萄叶片,叶斑形状不规则,红褐色和暗褐色,叶背病斑接近圆形,浅青黄色,后期转为红褐色或者褐色,上面生出如黑色茸毛状霉层。


葡萄小褐斑病发病原因


称座束梗尾孢,属真菌界无性型尾孢属。子座无色,半球形,直径35~50um,分生孢子梗由子座中伸出,较短,松散,不集结成束,浅褐色,直或稍弯曲,隔膜较多,近顶端膝曲状,孢痕明显,大小为(46~92)um✘(3.5~4.5)um。分生孢子长柱形或椭圆形,直或者略弯,暗褐色,有3~5个分隔,大小(18.5~58)um✘(4.0~7.0)um。


葡萄小褐斑病发病途径


病菌以菌丝体或子座在病组织内越冬,分生孢子有一定越冬能力,孢梗束抗力强;翌年春季,气温升高或降雨或潮湿条件,越冬菌丝或孢梗束产生新的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到叶片上,在有水或高温条件下,分生孢子萌发芽管侵入叶片。潜伏10~20天,湿度高潜入期短。产生的分生孢子不断进行再侵染,到夏末秋初或多雨年份及多雨地区发病重。


葡萄小褐斑病农业以及药剂防治方法


农业防治方法


(1)建议施用硫酸钾高效复合肥或生物有机复合肥。


(2)建议选用粉红亚都蜜、奥古斯特、达米那等抗病品种。


(3)秋后及时清除落叶,集中深埋,降低越冬菌源。葡萄生长期注意排水,适当增加有机肥,增强树势,提高植株抗病力,生长后期摘掉下面黄叶、病叶,有利于通风透光,降低湿度。


葡萄小褐斑病药剂防治方法


发病初期可结合其他病害喷洒1:0.7:200倍式波尔多液或30%碱式硫酸铜胶悬浮剂300~400倍液、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77%硫酸铜钙可湿性粉剂600~700倍液、50%多.悬浮剂600倍液、78%波尔.锰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每隔10~15天1次,连续防治3~4次。由于此病是从植株下面叶片开始发生,后逐渐向上蔓延,因此,要注意植株下面叶片,注意正面和反面都必须喷到。



东东在农村


葡萄小褐斑病,病斑褐色近圆形,直径2-3mm,而且大小一致。一个叶片上可有数个至数十个病斑。后期于病斑背面产生深褐色霉状物,即病菌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

防治方法

1、消灭赿冬病原、秋后要及时清扫落叶烧毁,冬剪时,将病叶彻底清除扫净烧毁或深埋。

2、加强管理,要及时绑蔓、摘心、除副梢和老叶,创造通风透光条件,减少病害发生。增施有机肥和喷施磷酸二氢钾3-4次,提高树体抗病力。

3、药剂防治,早春芽膨大而未发芽前,结合其他病虫害喷3-5度石硫合剂,展叶后6月份开始每10天左右喷一次半量式(1;5;200)波尔多液,或代森锌500-600倍液,或喷50%多菌灵800-1000倍液。交替使用效果均好。


老张91799996


我来回答:(1)提倡施用西洋牌硫酸钾高效复合肥或生物有机复合肥。(2)选用美国红提、粉红亚都蜜、奥古斯特、达米那等抗病品种。(3)秋后及时清除落叶,集中烧毁或深埋,减少越冬菌源。葡萄生长期注意排水,适当增施用机肥,增强树势,提高植株抗病力,生长中后期摘除下部黄叶、病叶,以利通风透光,降低湿度。(4)喷药保护。在发病初期结合防治其他病害喷洒1:0.7:200倍式波尔多液或30%绿得保胶悬剂400~500倍液、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75%达科宁可湿性粉剂600~700倍液、50%溶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50%甲基硫菌灵·硫磺悬浮剂800倍液,隔10~15天一次,连喷防治3~4次。由于该病从植株下部叶片开始发生,后渐向上蔓延,因此,要注重植株下部的叶片,注意正面和反面都要喷到。


和为贵118993746


导读:我们在种植葡萄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的病虫害,比如 褐斑病、白腐病、黑痘病、蔓枯病等等,如果发现这些病害一定要及时治疗,因为不管是什么病害,都会对果树造成一定的伤害和损失。

像题主所说的症状应该就是我们常见的葡萄褐斑病,褐斑病主要发生在叶片上,影响叶片的正常生长发育。下面我们聊一聊关于葡萄褐斑病。

如何识别葡萄褐斑病的症状。

一般褐斑病有两种症状,我们分别把它们叫做大褐斑病和小褐斑病。最直观的分辨方法就是通过观察褐斑的大小和颜色。

• (1)大褐斑病的症状。发病初期,在叶片上会出现小的圆形的斑点,然后逐渐扩展成直径大约为5-10毫米的圆形斑点,斑点颜色多为褐色,斑点中间颜色比较重,一般颜色偏黑,斑点的边缘与特片颜色对比明显。

• (2)小褐斑病的症状。症状主要表现为叶片上出现很多不规则的或者圆形的小斑点,颜色呈深褐色,与大褐斑病恰恰相反,斑点中间颜色较浅,大小一般为2-4毫米,发病后期会出现黑色的茸毛。

两种褐斑病的发病症状还是有所不同的,所以关于大褐斑病和小褐斑病还是比较容易区分识别的。

关于褐斑病的发病条件。

褐斑病一般发生在5-9月,其中7-9月为发病高峰期,因为褐斑病多发生于高温和高湿的环境下,所以在高温季节和多雨季节最容易发病,我们要多加注意。

关于褐斑病的危害。

葡萄的两种褐斑病的危害是一样的,都会导致葡萄树早期落叶,影响果树和叶片的生长发育,致使叶片枯萎脱落,也影响着果实的质量和产量。

所以说,葡萄发生褐斑病的危害还是很大的,所以我们种植葡萄的人一定要加以重视,及时发现及时治疗,也要做好防治工作。

葡萄褐斑病如何防治。

• (1)农业防治。

加强环境管理。上面我们说到,褐斑病在高温多雨的季节最容易发病和流行,所以我们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来加以应对。比如高温天气可以洒水喷水,及时给叶片降温;多雨天气我们要及时排水,保证果园通风透气,我们可以通过人造风来保持果园干燥。

及时消灭菌源。等到秋季收获完成之后,我们最好要把果园内的落叶和枯枝集中处理,可以通过焚烧和深埋,这样做是为了防治病菌过冬,来年再次传染。

科学追肥。在葡萄生长发育的过程中,我们要为果树提供充足的养分支持,要长期施加有机肥料,以增强果树的抵抗病害的能力和促进其生长发育。注意,这里讲的是“充足”而不是“越多越好”,过量的追肥反而会适得其反。

• (2)化学防治。

记住,及时发现及时治疗,不要等到病势严重不得不治时再去治疗,那样对于果树的伤害也会越来越大。在发病初期,我们可以选择喷洒波尔多液、代森锌或者喷克等等农药。如果到了发病后期,病势比较严重的时候,我们可以选择喷施多菌灵或者钾基托布津等治疗剂来治疗。

总之,记住一句话:“预防大于治疗,以预防为主,治疗为辅”。我们只要做好前期的预防工作,那么褐斑病的发病机率也还是很小的,所以不要等到了发病后期病势严重了才重视,才去治疗,那样的话损失也会比较大。

我是“踏樰寻木”,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所帮助,如果有关于果树种植的问题,可以邀请我回答哦,我会用心其回答你的每一个问题,谢谢!


踏樰寻木


这应该是葡萄褐斑病,属真菌侵染所致的病害。葡萄褐斑病分大褐斑病和小褐斑病。

[病状]

仅为害叶片。病斑定形后,直径3~10mm的称大褐斑病;直径2~3mm的称小褐斑病。大褐斑病:初期在叶片表面产生许多近圆形、多角形不规则的褐色小斑,以后病斑逐渐扩大。叶背面病斑周缘模糊,淡褐色,后期病斑上生灰色或深褐色的霉状物。病害发生到一定程度时,病叶干枯破裂而早期脱落。小褐斑病:病斑较小,近圆形或不规则形,大小一致,边缘深褐色,中部颜色较浅,后期病斑背面长出一层较明显的黑色霉状物。

[发生特点]

多雨年份和管理粗放的果园易发生,特别是葡萄采收后忽视防治易引起病害大发生,造成病叶早落,削弱树势,影响产量。病菌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在病叶上越冬。翌年春天,气温上升遇降雨或潮湿条件,越冬菌或分生孢子梗束产生新的分生孢子,借气流或风雨传播到叶片上,由叶背气孔侵入。发病时期一般5~6月开始,7~9月为盛期。降雨早而多的年份发病重,干旱年份发病轻,壮树发病轻,弱树发病重。发病通常自下部叶片开始,逐渐向上蔓延,在高温、高湿条件下发生最盛。葡萄园管理粗放,不注意清园或肥料不足,树势衰弱易发病。果园低洼、潮湿、通风不良、挂果负荷过大发病重。

[防治方法]

(1)因地制宜采用抗病品种。秋后深耕及时清园,改善通风透光条件;合理施肥、灌水,增强树势,提高抗病力。生长中后期摘除下部老黄叶、病叶,以利通风透光,降低湿度。

(2)春季萌芽后,可喷施药剂减少越冬菌源。可用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多菌灵、75%百菌清、70%甲基硫菌灵等500~1000倍液喷雾。展叶后5月下旬至6月中旬,可用53.8%氢氧化铜悬浮剂、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25%丙环唑乳油、5%己唑醇悬浮剂、50%异菌脲可湿性粉剂50%氯溴异氰脲酸可湿性粉剂按说明兑水倍液喷雾防治。


幸福一家人140113721


葡萄是世界普遍的果树之一,并且是人们喜爱吃的水果之一,但是葡萄树在生长的过程中却一直受到各种病虫害的侵袭,下面就给大家分析一下葡萄常见的病虫害之一,葡萄褐斑病防治方法和措施。

葡萄褐斑病又名“火龙病”,主要危害葡萄叶片,使叶片枯焦脱落,削弱树势,影响果实成熟及花芽分化。

葡萄褐斑病危害症状:受害叶片在小叶脉周围产生近圆形或不规则形约2—3毫米的病斑,正面褐色或有淡褐色轮纹,背面灰褐色,上生灰黑色霉层。严重发生时病斑可连成片,使叶片枯焦脱落。

葡萄褐斑病发病规律: 病菌以菌丝体及分生泡子在病叶上越冬,次年初夏越冬病组织上形成分生孢子,经风雨传播,在多湿的条件下,孢子荫发从叶背气孔侵入,在高温高湿时蔓延迅速。—般先从植株下部叶片开始发病,逐渐向上部扩展。上海地区一般在5月下旬开始发病,7—8月是发病盛期,往往在短短几天内突然出现满棚枯叶的现象,犹如火烧—般。

葡萄褐斑病防治方法:

(1)秋冬认真清园,收集病残叶烧毁;并深翻土壤,掩埋落叶,减少越冬病源。

(2)生长期间及时摘心、抹芽,并摘除病叶集中烧毁或深埋,防止重复侵染。

(3)实行深沟高畦,降低地下水位;生长期间及时松土除草,降低地表湿度;注意提高结果部位,改善园内通风透光条件。

(4)合理施肥,科学整枝。增施多元素复合肥。增强树势,高抗病力科学留枝,及时摘心整枝,面通风透光。

(5)生长期定期喷药预防。自发病初期起每10天左右喷一次1:1:200波尔多液,或50%退菌特可湿性粉剂800一l 000倍液,或75%百菌情可湿性粉剂8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第二次药着重要喷射植株的下部叶片,并注意叶片的正、反面都全面喷到。此外,选用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800—l000倍液,或70%二噻农水剂1000倍液也有良好防治效果。

关于葡萄褐斑病的病虫害的危害和防治方法就介绍到这里了,只要及时做好葡萄园的管理和防治工作,相信葡萄高产和丰收就能有一定的保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