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回老上海的夜来香与百乐门

第一期主题文章,我们简述了爵士发展史,这一期我们将带你回到过去,重温夜上海的黄金岁月。

月明星稀,灯光如练,今夜的上海同往常并无二异。

昏黄灯光下的古早建筑、高耸入夜雾间的摩天大楼、藏匿于其间的酒吧俱乐部、形形色色的精致男女…...入夜后的上海方才睡醒。

迷醉夜上海,时代爵士乐|梦回老上海的夜来香与百乐门

夜上海似乎永不疲累,不停息的在灯红酒绿间觥筹交错、夜夜笙歌,这是夜上海的百年以来的传统,而从它开始的那一天起,爵士乐就是这座城市最天然的伴奏。

上海的夜和这里的爵士乐有着一样的灵魂:总是令人眩晕而迷醉。

迷醉夜上海,时代爵士乐|梦回老上海的夜来香与百乐门

Part 1

开端:

现代文明初体验

上海的爵士乐历史可追溯到一个世纪以前。

那时的上海虽然不及北平、金陵历史悠久而繁华,但是对于晚清的中国来说,上海却是最为特殊的存在。

这里是中国最早开放的城市之一,又有着处于长江入海口的地理优势,自然成为了中西文化交流最直接、最紧密的城市。

迷醉夜上海,时代爵士乐|梦回老上海的夜来香与百乐门

19世纪的上海街头

在那个思想还十分传统封建的年代,上海却优先接触吸纳了不少现代文明,音乐就作为现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早早地传播到了上海,可以说那时的上海就是中国现代音乐的开端。

早在19世纪末,上海滩就出现了不少现代“公共乐队”,它们全部由外籍乐手组成,主要出席演奏外国人的各类活动与庆礼。

迷醉夜上海,时代爵士乐|梦回老上海的夜来香与百乐门

上海某博物馆展览图片

当然,他们并不是爵士乐队,其艺术内涵、演奏的乐曲都有别于爵士乐队,但这种以西方音乐架构为基础的乐队模式却是现代音乐发展的基本元素。

有了现代乐队模式的根基,还少不了传播的基础——音乐的发展脱离不开介质,上海之所以能在日后成为的爵士之都,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唱片业的发达。

上海是中国最早、也是曾经亚洲最鼎盛的唱片中心。爵士上海音乐节创始人、Jz Club的老板任宇清曾在一次采访中这样说到:

“1930年代,纽约刚出来歌曲三天后上海就有了。那时整个亚洲的唱片工业就在徐家汇公园的小红楼,日本人都要跑到中国学录音技术。当时整个亚洲最牛的就是上海,不论是音乐、电影还是戏剧。“

这话一点都不为过,上海确实是那个年代中国的唱片中心,也是最早接触到唱片文化的中国城市,这为中国现代音乐和爵士乐发展起到了重要的启蒙作用。

19世纪末,唱片与唱片机发明不久后就传入中国,上海是最早引进留声机与唱片的口岸。

1897年,南京路上的谋得利洋行最早将蜡筒留声机和唱片带到上海,老上海人给这种能留住声音的机器起了一个形象的名字:留声机,而那些会唱歌的黑色盘片则被叫做唱片。

迷醉夜上海,时代爵士乐|梦回老上海的夜来香与百乐门

蜡筒唱片与蜡筒唱机器

早期的唱片和唱片机都极其昂贵,大多都由白人从欧美带来,对这时的上海百姓来说,这机是个神奇的玩意儿,他们不但没有能力消费唱机唱片,也很难欣赏留声机传出来的音乐:几乎都是古典音乐和歌剧。

毕竟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尚还存有一丝余息,几千年来的传统戏剧音乐和一些民间小调构成了那时中国人对音乐唯一的印象。

据说那时有个叫乐浜生(E.Labansat)的法国人在西藏路的街头摆了个摊,播放一张名为《洋人大笑》的唱片。

迷醉夜上海,时代爵士乐|梦回老上海的夜来香与百乐门

洋人大笑

他在摊头前写了一个告示:“十文大洋听一次,包你捧腹;听过凡不笑者,大洋奉还,分文不取”。

唱片内容无非是各种各样的笑声,路人见到铁匣子里发出人的笑声大为惊奇。这是中国人第一次大规模接触到唱片,《洋人大笑》后来被认为是流入中国的第一张唱片。

后来乐浜生攒足了资金,开设了一家在中国唱片史上最重要的唱片公司——百代唱片。不过这时的中国还没有什么流行音乐,除了外来引入的一些唱片,百代发行的几乎都是中国戏剧。

这一切直到20世纪10年代才被有所改变,1912年,民国建立,传统的中国迎来千古大变,封建帝制对经济文化的束缚不再,现代文化逐步进入中国人的生活。现代化风潮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传播起来,中国唱片工业进一步得到了发展。

1917年,孙中山先生邀请日方在大连路建立了另外一家重要的唱片公司:

大中华唱片

同年,百代迁至谨记桥徐家汇路1434号(现衡山路811号),不久后修建的小红楼,成为了整个中国唱片业的象征。

迷醉夜上海,时代爵士乐|梦回老上海的夜来香与百乐门

小红楼

一时间越来越多的唱片公司开始在华建厂,他们都和百代一样设址上海,发达的唱片业为上海的爵士乐奠定了基础。

最重要的,则是此时开化的思潮——新文化运动,去旧存新的思想解放使得蓬勃发展的新文化吸纳着一切来源于欧美的现代文明,无论是政治、思想,还是文化,都是当时先进知识分子和思想解放人士效仿的对象。

音乐亦是如此,同样是在1917年,发展了几十年的新奥尔良式黑人音乐终于成为一种流派,Original Dixieland Jazz Band录制了第一张爵士唱片,爵士成为在唱片介质传播下最早的流行音乐。

频繁的对外联系、开化的文化运动,使得更多西方音乐文化来到中国,除了原有的西方传统音乐,随之而来的还有现代音乐文化,爵士乐就作为最为流行的音乐传入了中国。

这其中,影响最深广的依旧是上海。1919 年,这里就诞生了中国第一支爵士乐队。

1919 年 9 月,音乐家梅百器(MaestroMario Paci)组建了一支交响管弦乐团(大多都是欧洲人)。

迷醉夜上海,时代爵士乐|梦回老上海的夜来香与百乐门

梅百器与他的管弦乐团

管弦乐团不仅演奏古典乐,每周五下午,梅百器都会举办一场“品茗音乐会”,邀请名流边喝下午茶边享受音乐。管弦乐团会组成一支爵士乐队,登场演奏爵士乐曲,这是中国明文记载中最早的爵士乐队,也是中国最早的爵士乐公开现场。

因为它的独特性,梅百器爵士乐队广受好评,不少活动都邀请他们演出,同时期演化出更多类似编制的爵士乐队。

不过早期的爵士大多都在租界地里流传,受众大部分是西方人和上层华人,爵士音乐家也几乎是清一色的外国人。

真正让爵士乐响遍上海滩的是另外两种新潮事物:无线广播和舞会。

1923年,美国人奥斯邦(Osborn)在上海创办了中国第一座广播电台ECO,为了照顾到白人的生活,电台常常循环播放当时风靡美利坚的爵士唱片。

迷醉夜上海,时代爵士乐|梦回老上海的夜来香与百乐门

ECO电台所在地大来洋行

King Oliver、Fletcher Henderson等人的大乐队之声漂洋过海,随着无线电波飘散在老上海的洋房和里弄之间。因为这种几乎不受限制、不计成本的传播,越来越多的上海人接触到这种时新的音乐。

就这样,爵士乐的种子随着现代文明的交流在上海传播开来,潜移默化地造就了这片土地日后中西音乐文化融合的奇迹。

Part2

发迹:

舞厅、百代与黎锦晖

随着历史的演进,20年代中后期的上海,已经诞生了中国爵士乐的雏形。

这时恰逢美国的“爵士时代“,这个年代的爵士是属于舞会的Big Band式爵士乐,美国人享受着战后的浮华经济,在舞厅、俱乐部夜夜笙歌、流连忘返。

迷醉夜上海,时代爵士乐|梦回老上海的夜来香与百乐门

美国画家henry patrick 描绘的爵士时代

上海也毫不例外,上海滩的各大舞会厅正是推动中国爵士音乐发展不可或缺的因素。

民国时代的舞厅,才是上海最迷人的象征,舞厅内朦胧的琉璃彩灯和窗外耀眼的霓虹灯相辅相成,营造出一个亦幻亦真的梦幻世界,裹挟着那个年代上海人的夜与梦。

老上海人有时会形象地把去跳舞称为“蓬嚓嚓”,和现在年轻人蹦迪一样,当时的小年轻也流连于舞池之间。舞厅,无疑是那时最好且唯一的娱乐社交场所。

迷醉夜上海,时代爵士乐|梦回老上海的夜来香与百乐门

老上海舞厅

早在1850年,英租界就有了最早的交际舞会,20世纪初,礼查饭店(今浦江饭店)也有对白人开放的交际舞会。

一直到1893年,中国商人建造了最高的建筑“安垲弟”(Arcadia Hall),晚清的上海人才有了翩翩起舞的场所。民国后,少了封建礼教的束缚,小型舞会如同雨后春笋般一发而不可收拾。

迷醉夜上海,时代爵士乐|梦回老上海的夜来香与百乐门

安垲弟”(Arcadia Hall)

到了20年代,上海已经诞生了大型专业舞厅,并迅速蔓延红火起来。比如1922年在原静安寺路戈登路(今南京西路江宁路)建成的大华饭店(Majestic Hotel)。

大华饭店是一个以多根石柱支撑的穹顶,使二层和底层相通,从二楼走下来就能看到一个可容纳千人的大舞厅。

迷醉夜上海,时代爵士乐|梦回老上海的夜来香与百乐门

大华舞厅

这里是当时上海最为豪华的花园式旅馆,兼营的大舞厅更是上海“贵族“西区的达官贵人娱乐交际的首选之地。

还有1923年在静安寺路派克路(今南京西路黄河路)落成的新卡尔登饭店,饭店附设了对外营业的大型舞厅,规模“可容三千人”,成为了中国人最早创办的商业性舞厅。

后来还出现了大东舞厅、黑猫舞厅等等大大小小的专营舞厅。这一大波舞厅抓住了上海市民的交际热情。夜晚来临时,上海街头总是灯火通明,男女情客络绎不绝,似乎生活方才开始,大概正是从这时开始,上海就拥有了那个响亮的名号:“东方巴黎—夜上海”。

迷醉夜上海,时代爵士乐|梦回老上海的夜来香与百乐门

老上海的夜景

这灯红酒绿的夜晚构成了夜上海最迷人的景象,无论是上海人、外地人还是外国人都为之沉迷。美国人Hauser就曾在《出卖上海滩》一书中这样描绘夜上海的舞厅:

“晚上能去不少舞厅,大华、新华、老大华……如果厌烦了,那就去迈尔西爱路(现茂名南路)换换口味,那里的酒吧间女客也可以入内。还能去虹口的廉价酒吧喝一二杯酒,在那里,你可以在一幅污秽的帘子背后,抱住一个中国女孩子调笑久许。”

据文献记载,当时登记在册的上海舞厅就有30余家,实际营业则有上百家,几乎是当时中国所有舞会场所的九成之多。

在这些舞厅里跳舞,除了传统的华尔兹、狐步舞曲,最受欢迎的还是欢快律动的爵士乐曲,那些伴随着爵士乐起舞的舞女则构成了最美妙的人物侧写。

迷醉夜上海,时代爵士乐|梦回老上海的夜来香与百乐门

不少舞厅都拥有一支专业爵士乐队,其中大多都是来华的外国乐队,其规模之大,水准之高,在当时的亚洲堪称顶级。

在舞厅和大批国外乐手的影响下,20世纪20年代末的上海已经走在中国乃至亚洲现代音乐的最前沿,大洋彼岸风靡美利坚的爵士乐在里依旧挥洒着她的魔力。

与此同时,中国的唱片业发挥了决定性作用,将爵士乐正式推向时代的最前沿。

同样是在1927年,百代唱片首次发布了一张“明星”唱片,其中包含了女歌手黎明晖演唱的“特别新曲”《毛毛雨》。

此时国人的审美已不能与乐浜生摆摊时同日而语,人们惊讶地发现这首歌和过往的唱片都不一样,不再是陈腔滥调的传统戏剧,无论是歌词、旋律还是配乐都有着明显的现代气息:

《毛毛雨》歌词共有四段,抒发了少女思念心上人的感情:

心难耐等等也不来

意难捱再等也不来

又不忍埋怨我的爱

哎哟哟 我的爱

毛毛雨 打得我泪满腮

这样的歌词在那个年代十分前卫,对男女情感的直接描绘通俗易懂、又贴近生活。

全曲结构为四句体乐段,采用了民族五声调式,旋律有浓郁民俗小调特色,不过在配乐和编曲上则有着Big Band爵士乐的影子。

据说在当时的上海,《毛毛雨》风靡大街小巷,很多商店都安置了留声机或收音机,通过播放《毛毛雨》来招揽顾客,写实的白话歌词和欢快的爵士配乐令不少人耳目一新。

就此《毛毛雨》正式揭开了中国流行音乐的序幕,被称为时代第一曲,也是中国历史第一首流行歌曲。

迷醉夜上海,时代爵士乐|梦回老上海的夜来香与百乐门

《毛毛雨》

它的作者正是黎明晖的父亲、中国流行乐的教父、开创了整个上海爵士乐黄金年代的音乐家黎锦晖。

黎锦晖从小学习民族乐器,受到传统音乐文化的熏陶。青年时又醉心于新音乐运动,学习了西方现代音乐,主张新音乐与新文学运动携手共进。他把爵士与民族音乐结合、将爱情歌曲大众化,创作出了《毛毛雨》。

迷醉夜上海,时代爵士乐|梦回老上海的夜来香与百乐门

黎锦晖

流行音乐的出现为日趋成熟的中国唱片业注入了最后一道活力,《毛毛雨》火爆的背后是流行音乐的巨大市场需求,这让中国唱片业看到了摆脱传统戏剧限制的前景。一时间一大批新唱片公司诞生在上海,除了百代、胜利、大中华外,还有新月、长城等。

舞厅的流行、时代曲的出现、唱片业的蓬勃发展……这一切都在预示着上海即将迎来真正的爵士乐黄金时代。

Part 3

黄金年代:

百乐门和时代曲的具象世界

除了时代曲的创作外,和当时大多数上海人一样,黎锦晖也对舞厅的歌舞表演热情十足,创建了第一所培养歌舞人才的学校,还组建了著名的“明月歌舞团”全国巡演。

迷醉夜上海,时代爵士乐|梦回老上海的夜来香与百乐门

明月歌舞团

巡演中,王人美、黎莉莉、薛玲仙、胡茄脱颖而出,被观众誉为歌舞表演的“四大天王”。

这是中国流行乐发展史上重要的团体,后来著名的音乐家如姚敏、聂耳都曾在明月社内共事,而他所培养的一批女歌星也开始频繁出现在各大舞厅登台献唱。相较过去而言,三十年代的上海歌舞厅有着更为传奇的历史。

1932年,中国巨贾投资七十万两白银,购静安寺地建造一个全新的歌舞厅,取其名为:Paramount Hall,这就是著名的“百乐门”。

迷醉夜上海,时代爵士乐|梦回老上海的夜来香与百乐门

百乐门

不同于大华饭店等附属营业的酒店,也不同于黑猫舞厅之类的较小规模经营,百乐门最大的属性就是一家专门用跳舞的豪华俱乐部。

百乐门高三层,底层为店面,二层就是一整楼舞池的大舞厅,足足有五百多平方米。大舞池旁有中池、小池、习舞池,中小池一般包场,习舞池配有教员免费教舞。三层则有回马廊,还有著名的金光小舞池。

为了便于跳舞,百乐门大舞厅不用1根立柱,大舞池中央用钢板支撑,称之为“弹簧地板”,众人共舞时,地板会配合音乐节奏,上下起伏、倾斜震颤,产生明显的波动感。

迷醉夜上海,时代爵士乐|梦回老上海的夜来香与百乐门

百乐门大舞厅

舞池周围用十厘米厚的晶光毛玻璃铺成,下装彩色电灯,晶莹夺目。顶部还装置1.8万盏灯泡,可自由调节光度强弱,上下灯光齐明,如真如幻,如同旖旎梦境。

这番景象使得百乐门被称为“玻璃世界”,名声大噪,一时间无论是社会名流还是平民百姓都来到这里一窥究竟。入夜后,灯火通明的百乐门也成了夜上海最明亮的一颗星。

不久后,百乐门就有了“远东第一乐府”的美誉。彼时有人这样形容道:

“上也舞厅,下也舞厅。

弹簧地板效飞腾,玻璃地板镶倩影。

何幸!何幸!春宵一刻重千金。”

在百乐门之外,还有大都会、仙乐斯、新仙林,它们是三十年代上海最具代表性的舞厅,并称为上海的“四大歌舞厅”。

迷醉夜上海,时代爵士乐|梦回老上海的夜来香与百乐门

影视剧中的仙乐斯舞厅

美国记者Addi Millar曾如此描绘三十年代上海舞厅的光景:

“舞者在灯光下幻化成飘飘欲飞的仙子,轻快与浪漫拂去一切顾虑。这里既无规则,也无禁忌。你可以随意舞动,只要站得住,就一直跳下去好了。你可以喝烈酒或清酒、高歌一曲或低声吟唱、下地狱或是上天堂,一切都看你的钱囊是空是鼓,和她的吻是冷还是热。”

此时,上海歌舞厅彻夜奏响的爵士乐已与大洋彼岸的美国同步,Swing摇摆爵士乐在上海歌舞厅颇为流行,歌舞厅使得中国的爵士乐得到了空前的发展。

重要的是,这般繁华的光景吸引来了一批优秀的美国黑人爵士乐手,他们为中国的乐手和民众带来了最纯正的美国爵士乐,为中国现代音乐的发展留下了难以抹去的痕迹。

这其中最著名的便是Count Basie大乐队的小号手Buck Clayton。30年代中期,Buck Clayton来到了上海生活,据说是为了逃避种族主义而暂时逃离了美国。

迷醉夜上海,时代爵士乐|梦回老上海的夜来香与百乐门

Buck Clayton

他们在上海组建了一只名叫“哈林绅士”(Harlem)的爵士乐队,在逸园舞厅(Canidrom Dance Hall)演奏道地的美国爵士乐,这里的客人以白人和上层华人为主。

后来Buck Clayton与挑衅的美国海军发生了冲突,便搬去了卡萨诺瓦(CasaNova)舞厅。

不同于逸园舞厅,卡萨诺瓦的顾客以华人为主,Clayton为了迎合中国观众,开始在纯正的美国爵士乐中加入中国元素,并演奏一些流行的“时代曲”,将其改编得更富爵士化。

他后来在《Yellow Music》一书中说到:

“我学习了一些流行的中国音乐,排练几次后就能演奏得相当熟练了。除了不一样的音阶外,中国流行乐和美国并没有什么不同。”

迷醉夜上海,时代爵士乐|梦回老上海的夜来香与百乐门

《Yellow Music》

各大舞厅外国乐队中偶尔会出一两个华人跟班,他们在为外国乐队打工期间完成了对于爵士乐演奏的初体验,不少华人爵士乐手的发迹地就是在舞厅之间。

据坊间传闻,Buck Clayton在华期间结识了黎锦晖,他演奏了多首黎锦晖创作的歌曲,并将这些音乐带回了美国。而黎锦晖亦从Clayton带来的美国爵士中学习到很多。

在一则资料中这样写到:

“克莱顿与黎锦晖,在上海的中国流行音乐之父密切的合作。从长远来看,他的贡献在中国大陆,香港和台湾地区改变了音乐历史的进程。”

不管Buck Clayton是否真的与黎锦晖有过深入的合作,不可否认的是,这些比唱片音乐更为生动的爵士乐手切切实实地影响到了中国现代流行乐的发展。

这从黎锦晖和同时期作曲家的作品中有最直接的体现:30-40年代时代曲快速发展,黎锦晖和他的弟弟黎锦光,还有陈歌辛、姚敏、梁乐音、严工上、刘雪庵等人创作了一大批中西糅杂、以爵士乐风格为主更摩登的时代曲。

迷醉夜上海,时代爵士乐|梦回老上海的夜来香与百乐门

陈歌辛

中国唱片业也给予了时代曲和爵士乐有力的支持,百代唱片经过反复权衡,决心打破以“名伶唱片”为主的内容,倾力开发时代曲,将其确立为百代新时期的重点内容。

这一转变获得了巨大成功,流行歌曲钢针唱片大受欢迎。时代曲唱片的出厂数量都相当大,通常在一、二万张,有时甚至超过二万张,于是有更多的唱片公司投入到时代曲的制作和发行中来。

迷醉夜上海,时代爵士乐|梦回老上海的夜来香与百乐门

百代的钢针唱片

中国唱片业为中国流行音乐的发展提供了最广阔的平台,摩登的作曲家们在接下来的创造了中国流行歌曲的黄金岁月,其中那种中西结合的爵士风味则形成了对于夜上海3、40年代的时代记忆。

这些中式爵士的时代曲造就了一大批我们耳熟能详的上海女歌星:周璇、白虹、龚秋霞、姚莉、白光、李香兰、吴莺音、张露、梁萍、逸敏、欧阳飞莺…….

迷醉夜上海,时代爵士乐|梦回老上海的夜来香与百乐门

左起依次为白虹、姚莉、周璇、李香兰、白光、吴莺音

其中最有名的莫过于“金嗓子”周璇。她几乎代表了整个上海时代曲的盛景,在她的歌声里永远流转着老上海风情与声色,她所演唱的《夜上海》、《何日君再来》、《花样的年华》等歌曲都成为了上海时代曲的典范。

迷醉夜上海,时代爵士乐|梦回老上海的夜来香与百乐门

周璇

还有“银嗓子”姚莉,她因受到周璇赏识而加入百代唱片,她的哥哥正是前面提到的姚敏。一首《玫瑰玫瑰我爱你》更是第一首走向世界的中国流行歌曲。

迷醉夜上海,时代爵士乐|梦回老上海的夜来香与百乐门

姚敏和姚莉

后来这首歌被美国爵士歌手Frankie Laine翻唱,在美国迅速走红,在Billboard名列前茅,成为了美国乐史上的经典。

同样走红海外的还有李香兰演唱的《夜来香》,这首歌由黎锦光作词作曲,被李香兰演唱后很快风靡上海,被日本作曲家服部良一重新填词后,在日本大受欢迎。

迷醉夜上海,时代爵士乐|梦回老上海的夜来香与百乐门

李香兰

除了被翻唱,老上海的作曲家也改编了不少美国金曲,将其融入时代曲的爵士特色,成为中文流行经典,比如张露所演唱的《给我一个吻》。

迷醉夜上海,时代爵士乐|梦回老上海的夜来香与百乐门

张露

这首歌原本是美国乡村天后Patsy Cline的《Seven Lonely Days》,原曲流露着浓厚的乡村风,但是经过中国作曲家的改编,这首歌成为了一首风趣、诙谐的爵士歌曲。

通过这些时代曲不难发现的是,中国本土的爵士乐手也有了长足的进步。

在舞厅爵士乐与时代曲火爆的氛围下,逐渐成长出来一批中国爵士乐手,本来就欢乐十足、极富魅力的爵士乐舞厅现场,吸引了一大批爱好音乐的年轻人,试图去了解并学习这种同民间小调迥然不同的音乐风格。

在舞厅驻场的乐队中出现了越来越多的中国乐手,他们在与西洋乐手的交流学习中逐渐掌握了爵士乐的精髓。

1946年,一名物理系的中国学生金怀祖就组建了第一支全华人的爵士乐队——Jimmy King。

迷醉夜上海,时代爵士乐|梦回老上海的夜来香与百乐门

金怀祖

这支乐队完全按照标准美国爵士乐队的编制进行了组合:三个铜管手、三个萨克斯手、加上钢琴手、贝斯手和鼓手。

百乐门的老板聘请了他们到百乐门演奏,从此一炮打响,名噪一时。Jimmy King乐队成为了上海第一支华人专业爵士乐队,改变了长期以来由外籍乐手一统天下的局面。

迷醉夜上海,时代爵士乐|梦回老上海的夜来香与百乐门

Jimmy King乐队

解放以后,爵士乐因为种种原因不再流行,各大舞厅都被关停,时代曲也被时代摒弃。留下的,只有这段流金岁月的斑斓记忆,深深烙印在每一个中国人的记忆之中。

Part4

复苏:

新世纪的城市灵魂

老上海的音乐家们有的留在了上海,还有相当一部分辗转去到了港台,尤其是在香港,这里继承了上海的娱乐业传统,时代曲得到了很好的延续,葛兰、崔萍都是香港时代曲的代表性人物。

而在上海,爵士乐则慢慢潜入地下、小范围流行。直到80年代后,随着改革开放,爵士音乐才再次在这片孕育了中国现代音乐的土壤上流行起来。

1980年,Jimmy King乐队的小号手薛文俊和黑管手郑德仁在和平饭店组建了上海老年爵士乐队,传承了金怀祖留下的爵士衣钵。

如今,上海依旧是中国最有爵士气质的城市,活跃着顶级的爵士乐手和音乐人。

迷醉夜上海,时代爵士乐|梦回老上海的夜来香与百乐门

JZ Club

百乐门已重新营业,以JZ Club为主的几大爵士乐品牌也在这里生根发芽,JZ Music创办的爵士上海音乐节(JZ Festival)已经成为了中国最大、亚洲第二大的爵士音乐节。

浣熊唱片秉持着“听点好的”的初心和这些品牌都保持着长期深入的合作,我们希望能一起在今天、在未来为所有热爱音乐的朋友带来更纯粹的爵士乐文化。

迷醉夜上海,时代爵士乐|梦回老上海的夜来香与百乐门

浣熊唱片在爵士上海音乐节

为什么只有爵士才能如此有生命力?

也许因为它对于上海而言是独特的,与其他风格不同、与其他城市也不同,上海几乎经历了一个完整的经典爵士乐黄金年代。

爵士乐在上海的演化中变得更具人性、本土化,这是上世纪那些“海派”音乐家创作得来的成果,他们丰富了爵士乐的艺术内涵,也同时丰富了“海派”文化的价值理念。

他们将爵士乐与中国音乐相结合,创立了具有东方韵味的爵士音乐体系,制造了中国流行音乐的黄金年代。

中国爵士乐诞生于上海,也从未远离。

迷醉夜上海,时代爵士乐|梦回老上海的夜来香与百乐门

老上海外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