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說,“中華民國”之國號是章太炎首先提出的。是這樣的嗎?

1911年4月,中國革命黨人領導的黃花崗起義不幸失敗後,以文學社和共進會為主的革命黨人決定把革命目標轉向長江流域,計劃在以武漢為中心的兩湖地區發動一次新的武裝起義。

魯迅說,“中華民國”之國號是章太炎首先提出的。是這樣的嗎?

黃花崗起義中被捕的革命志士(像)

1911年10月10日(農曆辛亥年八月十九日),革命黨人終於成功地發動了具有劃時代意義的、震古爍今的武昌起義。隨後,武昌起義得到了全國各地廣泛、積極地響應。

魯迅說,“中華民國”之國號是章太炎首先提出的。是這樣的嗎?

武昌起義(圖景)

起義逐步走向勝利,大清王朝逐漸走向滅亡,其設置的二十二個行省中的大部分行省陸續宣佈獨立。

1911年12月29日,已經宣佈獨立的十七個行省派出代表,商議決定成立“中華民國”,並推選孫中山先生為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

魯迅說,“中華民國”之國號是章太炎首先提出的。是這樣的嗎?

中華民國臨時政府成員(像)

1912年1月1日,孫中山先生宣告了亞洲第一個民主共和國——中華民國的正式成立。這是亞洲和中國走向民主共和的開端,這是中國歷史和亞洲歷史的里程碑。

那麼,“中華民國”這一國號是怎麼來的?是臨時擬就的,還是早就有準備的?下面,我們就聊一聊這其中的來龍去脈。

魯迅先生曾說:“唯我們的‘中華民國’之稱,尚系發源於先生(章太炎)的《中華民國解》”。事實真的如此嗎?

魯迅說,“中華民國”之國號是章太炎首先提出的。是這樣的嗎?

魯迅先生(像)

1907年7月5日,章太炎先生確實在《民報》第十五號上,發表了一篇關於“中華民國解”的文章。其中對“中國”這一概念進行了解讀和分析:

“中國之名,別於四裔而言。印度亦稱摩伽陀為中國,日本亦稱山陽為中國,此本非漢土所獨有者。就漢土言漢土,則中國之名,以先漢郡縣為界。然印度、日本之言中國者,舉中土以對邊郡;漢土之言中國者,舉領域以對異邦,此其名實相殊之處。”

但是,這並不能實錘證明,“中華民國”這一名號是章太炎先生首先提出來的。

事實上,“中華民國”這一國號,應該是孫中山先生率先提出,並使之逐步走向歷史舞臺的。

1904年秋,孫中山先生在美國發表了英文著作《中國問題的真解決》。其中,言之鑿鑿、清晰明確地指出:中國未來新生的共和國當以“中華民國”為國號;只有“把過時的滿清君主政體改變為‘中華民國’”,才能真正解決中國問題。

這,應該是“中華民國”一詞以英文的形式最早出現。

1905年8月,孫中山先生將自己此前所擬就的“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創立民國,平均地權”的同盟會誓詞,作為同盟會的宗旨寫進了《中國同盟會總章》,使之成為了中國第一個全國性政治團體的政治綱領。就在此時,他預設了祖國的未來,並明確地認定:將來新生的共和國的名號應為“中華民國”。

魯迅說,“中華民國”之國號是章太炎首先提出的。是這樣的嗎?

孫中山先生所書同盟會誓詞(像)

1906年12月2日,同盟會在日本東京召開紀念“《民報》創刊一週年”大會。孫中山先生在大會上發表了演講。演講中,他第一次用漢語宣講了“中華民國”這一名稱。

魯迅說,“中華民國”之國號是章太炎首先提出的。是這樣的嗎?

演講中的孫中山先生(劇照)

1912年元旦,“中華民國”終於在南京創立了。孫中山先生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時,明確表示:“民國者,民之國也。為民而設,由民而治者也。”

這表明,中華民國政府的設立,完全是為了代表全國各族人民管理國家,中華民國的國家主權是屬於全體國民的。

1916年,孫中山先生又對“中華民國”進行了全面地闡述:

“何以不曰中華共和國,而必曰中華民國?此民字之意義,為僕研究十餘年之結果而得之者。歐美之共和國,創建遠在吾國之前,二十世紀之國民,當含有創制之精神,不當自謂能效法於十八九世紀成法而引為自足。……國民者,民國之天子也。”

由此可見,孫中山先生心目中的共和國與歐、美的並不完全相同。他認為,中國應該創造性地學習西方,但要避免歐、美諸國的弊端;在國號之中以“民”字直接表示民權,更有積極意義,更能昭示國家的性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