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一個七品知縣,只有幾十個衙役,如何能管理全縣幾十萬人口?

在很多影視劇中,經常出現知縣大人的身影,似乎知縣大人負責全縣的所有問題。其實在真實的歷史中,除了知縣大人,全縣還有很多官員,但加在一起,有品級的官員不超過10位。

古代一個七品知縣,只有幾十個衙役,如何能管理全縣幾十萬人口?

分別是:知縣、縣丞、主薄、巡檢、教諭等等,那麼,依靠這麼幾位官員如何管理全縣幾十萬人口呢?其實,古代的人口沒有那麼多,而且官員們有自己的辦法。

古代一個七品知縣,只有幾十個衙役,如何能管理全縣幾十萬人口?


在古代一個七品知縣,在縣城裡面是擁有絕對的權力的,他要負責好這個縣城各方面的工作,在知縣下面還有縣丞和主薄,這兩個官沒有話語權。

古代一個七品知縣,只有幾十個衙役,如何能管理全縣幾十萬人口?

還有一些衙役供知縣差遣,衙役都是有編制的,就像相當於現在的事業單位人員和公務員,是一份鐵飯碗。

衙役負責的是全縣的治安問題。根據縣城的人口數量,分配的衙役數量也不同,一般的縣城就是三四十個衙役,遇到一些人口大縣的話,衙役的數量達到七十個。

古代一個七品知縣,只有幾十個衙役,如何能管理全縣幾十萬人口?


就只有幾十個衙役,如何能管理全縣幾十萬人口?其實呀,明面上衙役只有幾十個,但是每個衙役手下都有幾個到十幾個的幫手。

這些幫手大都是社會閒散人員,平時就是依靠幫助衙役來混口飯吃。他們沒有工資可以拿,但是他們藉助公家的身份來掙外快。

古代一個七品知縣,只有幾十個衙役,如何能管理全縣幾十萬人口?


但是幾十個衙役基本上都集中在縣城裡,那麼,各個鄉鎮的治安如何保障呢?對於各個鄉村,朝廷還有辦法。首先,古代是有完善的戶籍制度的,在人口流動非常小的時代,一個鄉鎮突然來了一個外地人,這是非常顯眼的。

古代一個七品知縣,只有幾十個衙役,如何能管理全縣幾十萬人口?

如果外地人住店或者投宿,必須出具其他縣衙開具的路引。如果沒有路引,不管是旅店還是普通農家都不會收留。因為一旦發生案件,旅店或者農家也有責任。而且在各個鄉鎮還有一種地方鄉紳勢力的存在,只要不是重大案件,一般都會找地方鄉紳進行調解。

古代一個七品知縣,只有幾十個衙役,如何能管理全縣幾十萬人口?

明清時期,實施了裡甲制度,一戶遭遇了搶劫,周圍其他9戶人家必須趕來救援。否則,朝廷也會追究責任。所以說,雖然地方上沒有衙役,但治安非常好。

古代一個七品知縣,只有幾十個衙役,如何能管理全縣幾十萬人口?


古代一個七品知縣,只有幾十個衙役,如何能管理全縣幾十萬人口?雖然看起來知縣只是個七品小官,但也是一方土皇帝啊。天高皇帝遠的,啥事不是知縣說了算呢?你覺得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