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書法史概要之:隸書,這些知識有多少人不知道?

隸書是漢字演變史中的一個重要的轉折點。

是古文字和今文字的一道分水嶺,從此漢字失去了古文字階段的象形韻味,也擺脫了古文字彎曲線條的束縛而進入了今文字的階段。

隸書又稱漢隸,是我國文字中最為常見的一種端莊典範的字體。書寫效果表現出稍微寬扁而呈橫式,一般來說豎畫短而橫畫長,書寫講究“一波三折,蠶頭燕尾”就是將秦篆的曲線變為直線,圓轉筆畫變為方折,並且將秦篆的縱勢體型變為橫式體型,從而產生的刪繁為簡的新書體,即隸書。

隸書又稱之為“八分,佐書,史書”。秦朝初期的隸書稱之為秦隸或古隸,其源於秦代而興於兩漢時期,東漢時期已達頂峰。秦漢初期的秦隸經過兩漢期間的不斷創新形成了端莊秀麗且渾健的書體風格。

中國書法史概要之:隸書,這些知識有多少人不知道?

關於隸書的起源和衍變:

秦隸

秦始皇下令書同文之後,命令李斯創立小篆,又採納了程邈整理的隸書。漢朝的許慎在《說文解字》中提及到:“秦燒經書,滌盪舊典,大發吏卒,興役戍,官獄職務繁,初為隸書,以趣約易,而古文由此絕矣”。

也就是說,秦末間,程邈在獄中整理,去繁就簡,字形變圓為方,筆劃改曲為直。改“連筆”為“斷筆”,從線條向筆劃,更便於書寫。

所以說隸書基本是由篆書演化來的,主要將篆書圓轉的筆劃改為方折,因為在木簡上用漆寫字很難畫出圓轉的筆劃,所以從某種角度而言隸書的書寫速度更快。

中國書法史概要之:隸書,這些知識有多少人不知道?

漢隸

東漢時期,隸書產生了眾多風格,並留下大量石刻。

《張遷碑》、《曹全碑》是這一時期的代表作。


中國書法史概要之:隸書,這些知識有多少人不知道?

曹全碑節選


中國書法史概要之:隸書,這些知識有多少人不知道?

曹全碑

漢隸在筆畫上具有波、磔(zhe)之美。所謂"波",指筆畫左行如曲波,後楷書中變為撇;所謂"磔"指右行筆畫的筆鋒開張,形如"燕尾"的捺筆。寫長橫時,起筆逆 鋒切入如"蠶頭",中間行筆有波勢俯仰,收尾有磔尾。這樣,在用筆上,方、圓、藏、露諸法俱備, 筆勢飛動,姿態優美。在結構上,有小篆的縱勢長方,初變為正方,再變為橫勢扁方漢隸具有雄闊嚴整 而又舒展靈動的氣度。 隸書對篆書的改革包括筆畫和結構兩個方面。隸化的方法有變圓為方。變曲為直。調正筆畫斷連。 省減筆畫結構等等。其中以橫向取勢和保留毛筆書寫自然狀態兩面點最為重要。橫向取勢能左右發筆,上下運動受到制約。最終形成左掠右挑的八分筆法。而毛筆的柔軟性以使漢字筆畫產生了粗細方圓。藏 露等各種變化。還有字距寬。行距窄也是其章法上的一大特點。

隸書的改造是以美術規範化和線條裝飾化為前提的。不但不具備書寫的隨意性與合理性,反而增加書寫的難度,失去了隸書書寫簡捷流便的原本實用立場。我們從、《乙瑛碑》、《禮器碑》《華山碑》、《曹全碑》、《張遷碑》等刻石文本可以看到八分書已經開始具有雅化、規範化和文人化的藝術特徵。

《張遷碑》的質樸奔放、渾厚博大,《曹全碑》典雅華美、俊秀溫潤,使我們看到了不同風格、不同結體和不同審美取向的東漢經典刻石文本書法。這是東漢正大的文化氣象和文人認識自然征服自然的自信的書寫流露。特別是《石門頌》瀟灑自如的波挑,體現著文人迴歸大自然書寫的開放情懷,加上民間工匠的契刻,又為《石門頌》置入了民間的質樸意味,鑄就了《石門頌》既有原本隸書的質樸隨意,又有人文情懷流露的獨特藝術魅力,顯示出《石門頌》不拘一格的奔放品格、以及闊大的自然氣象,成為歷代書家關注和借鑑的經典範本。


中國書法史概要之:隸書,這些知識有多少人不知道?

張遷碑

中國書法史概要之:隸書,這些知識有多少人不知道?

張遷碑節選

漢隸主要有兩大存在形式:石刻與簡牘。魏晉南北朝隸書大多雜以楷書筆法;唐朝隸書不乏徐浩等書家。宋元明三朝的隸書也難振漢隸雄風。直至清朝。漢隸才得以復甦。有金農、鄧石如、何紹基等,別有建樹。

結構特點

字形扁方左右分展

隸字一反篆字縱向取勢的常態,而改以橫向(左右)取勢,造成字形尚扁方,筆畫收縮縱向筆勢而強化橫向分展。

起筆蠶頭收筆燕尾

這是隸書用筆上的典型特徵,特別是隸字中的主筆橫、捺畫幾乎都用此法。所謂“起筆蠶頭”,即在起筆藏(逆)鋒的用筆過程中,同時將起筆過程所形成的筆畫外形寫成一種近似蠶頭的形狀。“收筆燕尾”,即在收筆處按筆後向右上方斜向挑筆出鋒。

化圓為方化弧為直

這是隸書簡化篆書的兩條基本路子。不過如果不瞭解篆書的圓,就不易掌握好隸書的方。因為隸筆中的直畫或方折,還無不包藏著篆字的弧勢,所以隸筆的直往往有明顯的波動性,富於生命力。實際上隸書的筆意,是建立在筆畫運動方式基礎上的。

變畫為點變連為斷

我們知道篆字不用點,即使用點也只是一種渾圓點。而隸書中點已獨立了出來,不再依附於畫,而且點法也日益豐富,有平點、豎點、左右點、三連點(水旁)、四連點(火旁)等等。

此外,隸書還將篆字中許多一筆盤旋連綿寫成的筆畫斷開來寫,大開了書寫的方便之門,後來楷書更發揮了這種方式,更允許筆與筆間出現銜接痕跡,甚至筆斷意連。

強化提按粗細變化

寫篆書時用筆的縱向提按要求不現痕跡,而隸書則有意強調提按動作,形成筆畫軌跡顯著的粗細、轉承變化,起、行、收用筆的三過程都有了明確的體現。這與後來的楷書已很相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