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親三千里,堂親萬萬年,怎麼區分堂親和表親呢?傳統文化得了解


由於歷史的原因,所以中國自古以來都有“重男輕女”的思想,這在“內親外戚”的民間稱謂上就可以明顯的看出來。

所謂“內親”,指的就是同一個宗族裡的人,在古代,一般大一點的宗族都有自己的祠堂,所以凡在這個祠堂裡的親人,就是自家人,被稱為“內親”,也就是堂親,就像堂兄、堂弟、堂叔什麼的;相反,凡不在這個祠堂裡的親人,就是“外戚”,也就是表親,比如表姐、表妹等等,所以也就有了父親一脈稱堂,母親一脈稱表的說法了。

下面就給大家詳細講一下堂表區分以及相關的一些概念吧!

表親三千里,堂親萬萬年,怎麼區分堂親和表親呢?傳統文化得了解


堂親

堂親指的就是自己父親的兄弟的孩子,比如大伯、小叔的孩子就是堂哥、堂姐了,假如你有一個叔叔,那他的孩子就是你的堂弟和堂妹,同理,如果你有個伯伯,他的孩子就是你的堂兄或堂姐。

從生物遺傳學上來講,人類的性染色體被分為兩種: X 和Y ,這兩種染色體中的Y 染色體只傳男不傳女,也就是隻有男性是和自己的父親共用Y 染色體的,所以男性這一方就被稱為“內親”,相反,女性那一方就被稱為“外戚”。

在我們國家歷史上,外戚專權的事情可不少見,指的就是太后或者皇后的孃家人掌握權力,比如西漢時期呂后一族專權,到了東漢漢和帝統治初期,又有外戚竇憲專權。

表親三千里,堂親萬萬年,怎麼區分堂親和表親呢?傳統文化得了解

其實堂親也被分為兩種: 親堂親和遠堂親,親堂親指的就是和自己是同一祖父的兄弟姐妹,相反,遠堂親指的就是和自己非同一祖父的兄弟姐妹,也就是祖父的兄弟這一系的,這個是比較好區分的,因為說實話,非同一祖父的兄弟姐妹是很少聯繫的,更別說親近了!


表親:

所謂表親,指的就是自己父親的姐妹或者自己母親的兄弟姐妹的孩子,也就是姑表、姨表和舅表,通俗來講,就是姑姑的子女、舅舅的子女和姨媽的子女。

和堂親一樣,表親也是有遠近之分的,親表親就是父親的親姐妹和母親的親兄弟姐妹的孩子,也就是我們的親姑姑、親舅舅和親姨媽的孩子,此外其他的都是遠表親。

“表”字在漢語中有外的意思,比如說表面、外表、儀表,所以表親也被稱為外人,所謂“女子外嫁”,女子嫁出去也就是外人了,女子那邊親戚的稱謂一般都帶有“外”字,比如外公、外婆、外甥,以此來區分本家親戚!


表親三千里,堂親萬萬年,怎麼區分堂親和表親呢?傳統文化得了解


怎麼簡單來區分呢?

逢年過節,一時緊張之下還是會分不清楚,其實有兩個區分堂表親的簡單方法,第一個就是“同姓為堂,異姓為表”,當然,特殊情況要除外了,比如說你舅舅和你爸爸一個姓,也就是你爸爸媽媽同一個姓,這種情況就要另當別論了。

第二個就是“以男性為標準為堂,以女性為標準為表”,以男性為標準就是叔叔伯伯家的孩子,也就是堂親;以女性為標準就是姨媽姑姑家的孩子,當然也包括舅舅了,雖然舅舅是男的,但是他和我們的關係是建立在母親這一關係之上的,自然也是表親了。

表親三千里,堂親萬萬年,怎麼區分堂親和表親呢?傳統文化得了解


這種區分是否和男尊女卑觀念有關?

大家一般都認為堂親和表親的劃分是和“男尊女卑”的歷史觀念有很大關係的,男子尊貴,所以男方親戚為堂,關係親近;女子卑賤,所以女方親戚為表,關係疏遠,其實不然,“男尊女卑”這個觀念是被後來人根據字面意思給曲解了。

《列子·天瑞》中有“男女之別,男尊女卑,故以男為貴”,所以人們的潛意識裡一直都覺得“男尊”就是男子尊貴,“女卑”就是女子卑賤。其實“男尊”的真正意思是說男子要品德高尚,要得到人們的尊敬和愛戴,而“女卑”則是說女子要謙和,要讓人們覺得容易親近,“卑”的真正含義是謙虛、親近而不是卑賤。

所謂“男尊女卑”講的就是男女如何在一起和諧生活的道理,而不是男女不平等的意思,被誤解了這麼久的“男尊女卑”觀念,也不知道這個鍋誰來背!

表親三千里,堂親萬萬年,怎麼區分堂親和表親呢?傳統文化得了解


總結

其實現在對錶親和堂親分的不是很清楚,因為大家現在都只叫哥哥姐姐,不叫堂哥表姐了,但是有一點是永遠不會變的,就是“表親三千里,堂親萬萬年”,小夥伴們仔細想想,如果別人問你有幾個兄弟姐妹的話,你會算上自己姑姑舅舅家的孩子嗎,答案當然是不會了,最多也就到堂兄堂姐這裡停止了。

另外在英語中,堂表兄弟姐妹統一被稱為 cousin ,而在我們中國,是有堂親和表親之分的,這就不得不說我們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了,看完這篇文章,你會不會區分堂親和表親了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