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子们的演技都去哪里了?为什么现在的恐怖片都成装神弄鬼片了?


贞子们的演技都去哪里了?为什么现在的恐怖片都成装神弄鬼片了?


【1】

我能想起最恐怖的电影,居然是小时候在村子里看的聊斋。

那时为了省电,看电视一般是不开灯的。五毛特效的头颅,在闪烁雪花点的黑白屏幕上晃来晃去,那经典的背景音乐响起,配上呲呲的电视杂音,会吓得你大热天都要想念被窝。

还有周五放学跑去网吧通宵,看倩女幽魂,那个也很恐怖——半夜网吧里没几个人,戴上耳机,下载一集大概有三四百M,一晚上看三部不带困的,上厕所都得找人陪。

再后来就是日本那些,午夜凶铃、咒怨、鬼来电,几百兆的电影要下一整夜。那时候宿舍四个人用200kb的网,每人电脑里都要装两种软件:一种是限制别人网速的,一种是免疫网速限制的。

长发前披爱钻电视的贞子,常年咳嗽面如白纸的美美子,大眼睛流血跳机械舞走路的伽椰子……那些电影清晰度不高,但是想想就能让人后背发凉。


贞子们的演技都去哪里了?为什么现在的恐怖片都成装神弄鬼片了?

【2】

我差不多有五六年没看恐怖片了。

因为——感觉自从电影进入蓝光、4k时代,恐怖片这一类型就灭绝了。

这几年出产的恐怖片,都不能叫恐怖片,最多只能叫装神弄鬼片。

恶鬼一出场,那假发,那番茄酱,那慌乱的小眼神,那不知往哪里放的小手,全都一览无遗。

女鬼一出场,那粉底,那整容脸,那充满现代工艺质感的长裙,那女高音科班出身的浮夸哀嚎,居然找不到一个可以入戏的点。

当然我也没完整看过,也就随便翻了几下,快进几分钟就没兴趣了,名字也是记不住的——所以我也举不出例子来。要是我说错了,欢迎打脸。

贞子们的演技都去哪里了?为什么现在的恐怖片都成装神弄鬼片了?


大家有没有我这样的感受——电影越是高清,就越觉得没电影可看?

而且,看了第一遍绝不会想去看第二遍?


【3】

高清电影能不能把气氛拍好?我相信是可以的。

但这其实对导演和编剧的要求更高,因为演戏本身就是一种还原,需要高度的还原把观众带入进来感同身受。

想还原气氛是相对容易的,还原细节那就难了——基本是不可能的。

就连高清照片都没法完全还原静态的真实,别说动态的电影了。

高清电影让这些不真实全都暴露在眼前,看得越清楚,就越是没法沉浸。

贞子们的演技都去哪里了?为什么现在的恐怖片都成装神弄鬼片了?

所以,这样的分辨率只适合拍爆米花片,偶像片,狗血剧情片——因为这些电影,我们本就不会考究它的真实性,也不会真的有多代入,只是图个热闹而已。

能在高分辨率时代还能拍出代入感十足的片子,那是真本事,要佩服。


【4】

现当代诗歌的走向和电影发展的时间轴差不多,都是从新世纪开始进入高清时代。

语言要高清,要接近日常生活,所以“天上的白云真白啊,很白很白非常白,非常非常十分白”是一首不错的现代诗。

情感要高清,最好要有自然流露的态度,所以“毫无疑问,我做的馅饼,是全天下,最好吃的”也是一首不错的现代诗。

但是清晰度太高,容易失去气氛;没有了想象空间,再有态度再有痛点,不过是一句不错的广告语——乌青的白云适合雕牌,赵丽华的馅饼和黄太吉挺配。

高清表达为当代诗坛开辟了一条新路线,并且结出了不少优秀的果实,但目前来看,评价并不高,甚至很多人在骂娘。

贞子们的演技都去哪里了?为什么现在的恐怖片都成装神弄鬼片了?

“你们这些诗人也太偷懒了吧,如果诗是这么写的,那还不如去看论坛里的吐槽呢!”

要论接地气,要论态度鲜明,甚至要论口语的开创精神,诗人可干不过网民——干嘛去趟这浑水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