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奇才能引爆人气,钱塘江畔有位“明星”不走寻常路!

钱塘夜听第五十八期 | 新奇才能引爆人气,钱塘江畔有位“明星”不走寻常路!

陪你出发,伴你回家。

这里是钱塘夜听第五十八期,

每周五晚上八点,

鲜活的思想、好听的故事如约而至!

自盛唐以来,钱塘江畔的民间歌舞演出就十分繁华,这不仅为戏曲艺术的诞生创造了有利条件,还孕育了数以千计的戏曲艺术人才,李渔便是其中一位。

在钱塘江畔的戏剧家群体中,李渔可以算得上是一位明星。他本名仙侣、字笠翁,祖籍兰江畔的兰溪夏李村,生于江苏如皋,十岁左右回到故乡。李渔自幼聪颖,素有“才子”之称。但自二十几岁成秀才后,在科场上却很不得意,屡次应试不第。清顺治八年后,年约四十的李渔,乘舟自兰江入钱塘江,来到位于钱塘江畔的杭州云居山定居。从此便开始了自己生活道路和创作道路的新阶段。

钱塘夜听第五十八期 | 新奇才能引爆人气,钱塘江畔有位“明星”不走寻常路!

在杭州的近十年是李渔创作力最旺盛的时期。身居云居山上的李渔,眼观着江上川流不息的帆影,聆听着钱塘江潮涨潮落的波涛声,这些都给了他创作的激情和灵感。他的《怜香伴》《意中缘》《风筝误》和《凤求凰》等剧作大多创作于这个时期。这些剧目合称为《笠翁十种曲》,是李渔最为著名的剧作选。

钱塘夜听第五十八期 | 新奇才能引爆人气,钱塘江畔有位“明星”不走寻常路!

李渔戏曲创作的宗旨是为了娱乐观众,这里面包括达官贵人和一般市民,所以他的剧作多以表现才子佳人的喜剧故事为多。为此他在喜剧艺术形式上进行了探索,取得了良好的舞台效果。

历史上对李渔的剧作评价,有两极分化的现象,说好的认为精妙,说差的,评价一无是处。因为李渔生活在明清易代之际,这是一个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十分尖锐复杂的时代,李渔的生活道路和他的创作思想决定了他不敢正视当时的现实,只能用他的剧作粉饰太平,讨得达官贵人和市民的欢心。因此,他的剧作常常被评价为“密切联系舞台实际,严重脱离社会实际”。

钱塘夜听第五十八期 | 新奇才能引爆人气,钱塘江畔有位“明星”不走寻常路!

尽管如此,李渔的戏曲作品在当时还是火爆上演,受到了观众的热情追捧。他自己家的戏班子就曾经到各地演出,从而积累了丰富的戏曲创作、演出经验。

李渔的成功源于对大众猎奇心理的把握。而这个顿悟,源于一个有趣的小故事。他的好朋友,金华人瞿萱儒曾经送给李渔一只真的小老虎。他用笼子装着小老虎从金华徒步回兰溪,沿途受到路人围堵,每过一村,村民便纷纷前来一睹老虎真容,四十五公里路竟走了三天三夜。到家后,看稀奇的更是络绎不绝,百里之外都有人来,甚至从不出门的妇女们都蜂拥而至。

钱塘夜听第五十八期 | 新奇才能引爆人气,钱塘江畔有位“明星”不走寻常路!

意外走红之盛况,给了李渔很大启发:凡物须有新奇,新奇必能引爆人气、占先市场。于是他挥笔写下《活虎行》记录了这个故事。

这次经历整整影响了李渔一生。此后他努力在生活中发现“前人未见之事”, 作品决意求新,不依傍他人,不重复自己,每部作品都具有独一无二的特质。

李渔既写小说,也写戏剧。他把小说的写作作为剧本写作的一种准备,而把戏剧写作作为小说写作的延伸。因此,相对于戏剧,李渔把小说称为“无戏”,他有两部短篇小说集分别被命名为《无声戏》和《无声戏二集》。

钱塘夜听第五十八期 | 新奇才能引爆人气,钱塘江畔有位“明星”不走寻常路!

作为戏曲家的李渔,其造诣最高处在于戏曲理论方面,他对戏曲理论的贡献要超过他从事创作的贡献,其在钱塘江畔写成的巨著《闲情偶寄》被曲论界称作是“杰出的美学暨艺术学著作”“并在中国艺术理论发展史上立下了一个光彩照人的里程碑”。

客观来说,李渔在戏曲剧本创作、舞台演出经验、戏剧理论体系等方面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中国古代戏曲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本节目与浙江省社科联、江干区委宣传部合作,并在浙江省社科联和江干区社科联官方微信公众号同步播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