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迷踪》:一场与时间赛跑的失踪案,一次父与女的交心之旅


参加好友婚礼时,有这样一幕打动了我:好友的父亲将女儿亲手交到新郎手中时,竟然像个孩子似的哭了。后来在台上时,他也一直在掉眼泪,下台时眼睛都红肿了。

中国有句古话:男大避母,女大避父。在东方大多数的家庭里,女儿与母亲的关系更为亲密,而父亲往往扮演着各种“路人”的角色,出门时拎包,游玩时拍照,在女儿人生的各个关键时刻,父亲似乎都只能充当旁观者。但其实父亲对女儿的爱,一点都不比母亲少,有时更甚于母亲。

有很多探讨父女关系的经典电影,例如五星级别的《飓风营救》,将父女感情与动作、惊悚、犯罪成功地结合起来,既叫好又卖座,老特工为了营救自己失踪的女儿,与黑暗势力展开了精彩的对决,把父爱刻画的淋漓尽致。而《搭错车》无疑是中国电影中的经典,哑父对女儿的爱,即使不被理解也从未放弃,每当《酒干倘卖无》的旋律响起,都会让人潸然泪下。


《网络迷踪》:一场与时间赛跑的失踪案,一次父与女的交心之旅


这些电影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去诠释父爱如山,都是非常经典的影片,但今天我要介绍的不是它们,而是一部名叫《网络迷踪》的黑马影片。

《网络迷踪》:一场与时间赛跑的失踪案,一次父与女的交心之旅

这部电影的拍摄仅用了13天,小规模公映后,被索尼公司斥资500万买下了发行权。在全北美上映后,一炮而红,一跃成为年度黑马,最终斩获7000万美元票房的傲人成绩,在豆瓣上的评分高达8.5分。

这部小成本电影能从众多电影中杀出重围,必然有其过人之处,下面就让我们详细拆解一下吧。

01 看入影中:不要让“父爱如山”变成“父爱缺位”

《网络迷踪》讲述的是一个失去爱女的父亲,一路通过网络线索追寻失踪女儿的故事。一个原本幸福的三口之家,在母亲因癌症去世后,发生了微妙的变化。表面上,父亲与女儿紧密联系,关心着女儿的学习和生活,而女儿也一如从前般乖巧、懂事。但实际上,裂痕已经出现。

《网络迷踪》:一场与时间赛跑的失踪案,一次父与女的交心之旅

在父亲与女儿的对话中,几次想要提到已经去世的妈妈,都犹豫不决,最后决定避而不谈。因为在他们看来,母亲是父亲与女儿感情之间的桥梁纽带,母亲的离世让这条纽带断了,父亲与女儿间无形中出现了一条不容忽视的鸿沟。


①父亲对女儿的爱,深沉又内敛

影片开头,展示了一家三口不同的性格:父亲一直用系统默认的桌面背景,是个理性而沉稳的理工男;母亲用的是她和女儿的合影,因为她一直被癌症折磨,非常珍惜与女儿相处的时光,虽然积极抗癌但最终还是被癌症夺走了生命;而小女儿用动漫做电脑背景,正说明年幼的她天真烂漫。

在开片5分钟的剧情中,父亲更多时是一个辅助者,为妻子和孩子拍下照片、视频,陪伴妻子跑步健身,对抗癌症;为女儿提供学习基金,让她受到更好的教育,出差给女儿带礼物,让精灵宝可梦进入女儿的生活,甚至是提醒女儿及时倒垃圾。

《网络迷踪》:一场与时间赛跑的失踪案,一次父与女的交心之旅

.psta

他无疑在用行动诠释对女儿、对妻子、对这个家的爱。

在妻子去世后,他小心翼翼地守护着自己的女儿,当女儿参加学习小组晚归时的关心,当联系不到女儿时的焦急,当想要与女儿谈论母亲时的犹豫不决。当女儿真的失踪后,他动用一切能找到的网络资源去寻找女儿的下落,这时他才突然发现自己竟然不了解女儿,不知道她已经半年不学钢琴了,不知道她的好朋友都是谁,更不知道她在学校都是一个人吃饭。爸爸的爱因为性别的原因,不能像同性之间那样去表达,更别提肢体上的亲密接触,使得父爱被隔绝在女儿的精神世界之外。

②母亲对女儿的爱,成为父亲与女儿间的桥梁

作为同性,母亲更容易参与女儿的成长,进入到女儿的内心世界。母亲带着女儿学钢琴,带着女儿学熬汤,为女儿精心整理的通讯录,可以说母亲在女儿的成长过程中一直占据着重要位置,是女儿与外面世界的连接。所以当母亲生病住院期间,女儿一直在调整母亲回家的日期,从女儿的内心世界来看,她害怕这种亲密关系的断裂。直到母亲去世,女儿删除了母亲回家的提醒,那瞬间的停顿,让我们看到女儿对母亲深深的依赖。

而当母亲去世后,女儿的内心世界彻底封闭起来,她看似还是和从前一样其实内心痛苦不堪,她假装一切照旧,孤独地承受着一切,却无法对同样爱自己的父亲展开心扉。甚至在她看来,父亲完全不懂她。女儿在母亲忌日那天的直播中,就说到自己的父亲不会和自己提母亲,然后父亲就来了,其实他本想说母亲的事情,又怕女儿伤心只能用其他事情转移话题。父亲离开后,女儿是失望的,可是她不会和父亲去探讨解决这样的问题,她习惯了有母亲这座桥梁,而不是直接与父亲对话。

《网络迷踪》:一场与时间赛跑的失踪案,一次父与女的交心之旅

③女儿对父亲更多的是崇拜和依赖,却从未真正交心

影片中,小时候的女儿曾在父亲节给爸爸送过礼物,她躺在爸爸的旁边,给爸爸送上了自己亲手画的一幅画,上面还写着“我最好的爸爸”,这一段是影片中唯一一处女儿与父亲有了肢体接触。而之后,女儿和父亲看似渐行渐远了,但实际上他们的联系一直都在。

比如父亲带入女儿生活的精灵宝可梦,在整个影片中可以说是一个重要的线索,女儿失踪后父亲在湖边找到女儿的踪迹,靠的就是宝可梦挂饰。而“凶手”接近女儿,也正是因为他了解女儿的喜好—精灵宝可梦,从而进入女儿的内心世界,发展成无话不谈的网友。这精灵宝可梦正是父亲与女儿之间感情的寄托。

至于钢琴也是电影中感情的一种寄托,是女儿与母亲之间的感情寄托。而这种寄托之所以存在正是因为父亲在提供资金方面的支持。父亲发现女儿失踪也正是因为钢琴,女儿的钢琴老师说她已经半年没有学钢琴了,而这半年的学费女儿全都正常收了,还曾告诉他会好好学习钢琴。女儿对父亲的崇拜和依赖是毋庸置疑的,只是她把他放在了更高的位置,却不曾敞开心扉,让他进来。

随着剧情的发展,父亲终于找到了失踪的女儿,两人终于和解打开了心结,可以轻松地把母亲放在两人的对话里。而此时,女儿也终于可以换掉和母亲合影的桌面背景,换上了她和父亲的合影。一场找寻女儿的惊险之旅打破了父女之间的心结,不是每一个悬疑故事都可以以喜剧结尾,父女关系是电影的主题,更是我们应高度关注的社会问题。

《网络迷踪》:一场与时间赛跑的失踪案,一次父与女的交心之旅

02 看出影外:影片背后的社会问题不容忽视

①单亲家庭的子女教育问题

电影中的女儿,以及警察的儿子,都是单亲家庭的孩子,在家庭教育方面必然有某种缺失,比如,女儿在父亲的严厉管束下,精神世界封闭,孤独而无助。由警察妈妈带大的男孩,又缺少男人的阳刚气概,处事时更容易依赖母亲,在闯下大祸后打电话只知道向母亲求助,逃避责任。而旁观者也对单亲家庭的孩子充满了偏见,这无疑会给孩子的内心造成难以磨灭的伤害。

而单亲家庭的父母,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男主角监护的缺失,他认为自己很了解女儿,却不懂的女儿真正的需求。警察妈妈对儿子的愧疚,使得她一味的溺爱儿子,犯了错误不加惩罚反倒帮助他掩盖,最终铸成大错。

②网络社交真的会拉近彼此的距离吗?

你为什么不爱发朋友圈了?对于别人在朋友圈中发美照、晒大餐、晒跑车、晒旅游,你作何感想?网络社交真的让我们彼此更近了吗?实则不然。

你会为了拍出一张美照,换各种角度去尝试,最终发一张美照获得点赞无数,又能怎样?点赞的人真心关心你吗?还是不点赞的就是不关心你的?其实什么都代表不了。看起来无数点赞、异常热闹,其实至始至终是一个人孤独的表演。

就像《网络迷踪》中的女儿,在父亲看来,女儿有很多网友,他觉得女儿很受欢迎,有很多好朋友。但当女儿失踪后,那些所谓的好友竟然都说:“我跟她不熟。”父亲还看到了女儿孤零零吃饭的视频,网络空间的一片繁华更多的是孤独和空虚,女儿在直播中更需要的是心灵的慰藉,渴望被关怀、被理解。当女儿失踪案在网络上引起热议时,那些“跟她不熟”的人又都纷纷跳出来表示自己跟她的关系非常好,来博取热点。这是个多么诡异的虚幻世界。

③溺爱不是爱,恰恰是伤害

除了主角的感情线,不容忽视的就是警察妈妈对儿子的爱。当儿子小时候撒谎时,她选择为儿子圆谎。当儿子犯了大错时,她仍然要铤而走险,为儿子脱罪。错误的教育方式带来了悲惨的结局,溺爱终究铸成大祸。

最近热播的《安家》中有个老严,为了儿子掏出了所有的家当,结果换来的是“白眼”,儿子的没担当,让他在婚姻生活中一味妥协、退让,连自己的父母都没有能力照顾。这样培养出来的儿子还能防老吗?所以一味的溺爱对自己、对孩子来说都是伤害。

如果你是一位父亲,那请你不要吝啬,张开你的怀抱,去感受孩子那颗温暖的心;如果你刚好是一位女儿,也请不要忽视爸爸的爱,给他一个触碰你内心世界的机会。真心希望父女之间的和解,是通过爱,而不是通过失踪、绑架甚至是死亡。

《网络迷踪》:一场与时间赛跑的失踪案,一次父与女的交心之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