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思成曾四次考察,河北正定千年大殿——摩尼殿

摩尼殿坐落于河北省正定县隆兴寺内。此寺始建于隋,到宋初(北宋皇佑四年,1052年)改建时才用现名。明、清两代虽进行过修葺,但主要结构仍与宋《营造法式》相近,其总平面至今仍保存了宋代风格。摩尼殿独特的建筑为海内孤例。

梁思成曾四次考察,河北正定千年大殿——摩尼殿

摩尼殿文物牌

梁思成曾四次考察,河北正定千年大殿——摩尼殿

河北正定隆兴寺摩尼殿

1933年梁思成先生寻访至此时,尤其是寺院中主体建筑大悲阁,顶部已经完全坍塌,而阁中将近20米的巨型千手观音铜像,也同样是损坏尤甚。

摩尼殿俗名五花大殿,位于隆兴寺中轴綫前半部,是寺院现存古建筑中最重要的一座。

殿宇建于砖砌台基之上,前有月台,殿身面阔七间,进深七间,檐歇山顶,殿身四面正中各出一山花向前的歇山式抱厦,南抱厦面阔三间,东、西、北抱厦皆为一间,人们通过抱厦进出大殿,

梁思成曾四次考察,河北正定千年大殿——摩尼殿

摩尼殿


梁思成曾四次考察,河北正定千年大殿——摩尼殿

摩尼殿

整个大殿的平面呈十字形,有十六个凸转角和八个凹转角,形制尤其特别,梁思成先生于此赞誉:“这种的布局,我们平时除去北平故宫紫禁城角楼外,只有在宋画见过,那种画意的潇洒,古劲的庄严,的确令人起一种不可言喻的感觉。尤其是在立体布局的观点上,这摩尼殿重叠雄伟,可以算是艺臻极品,而在中国建筑物里也是别开生面。”

梁思成曾四次考察,河北正定千年大殿——摩尼殿

摩尼殿立体结构图

梁思成曾四次考察,河北正定千年大殿——摩尼殿

摩尼殿基础平面示意图

摩尼殿殿中总共立七十根圆柱,由里向外分三圈布置,最外一圈三十八根,是为大殿下层檐的支柱;中间一圈外金柱二十二根,为上层檐的支柱;里圈前后两排内柱八根,是四缝梁架及屋顶重量的承重支柱。

此外,外金柱二十二根、内外金柱间用乳栿连接,使周圈二十二根外金柱与中心的主体梁架紧密结合,由此构成上檐的木框架结构。下层檐柱三十八根与外金柱之同也用乳栿连接,使下层檐木构架与上层檐木构架共同组成一个完整稳定的木框架体系。

梁思成曾四次考察,河北正定千年大殿——摩尼殿

摩尼殿内部

梁思成曾四次考察,河北正定千年大殿——摩尼殿

摩 尼殿内部

梁思成曾四次考察,河北正定千年大殿——摩尼殿

摩 尼殿内部

摩尼殿的斗栱极为丰富,且尤其复杂,站在殿中仰望,实在眼花缭乱,除却襻间斗栱,整座大殿共有一百二十七朵斗栱。下檐一圈六十七朵,上檐三十八朵,内槽二十二朵。

1980年大修时,人们在殿中斗栱上发现北宋皇佑四年(1052年)的墨书题记,才证明斜栱并非是北方辽金的特例,这座规模庞大的木构,已近千岁了。

梁思成曾四次考察,河北正定千年大殿——摩尼殿

i梁思成手绘摩尼殿建筑结构图

摩尼殿除四抱厦所设扇门之外,其余为厚重之墙体,殿内光线只从四门和上下层栱间直棂窗射入,因此殿内尤为幽暗。其中供奉的主尊释迦牟尼,两为文殊、普贤二胁侍。殿内各壁绘满以佛教故事为题材的壁画,另有气象宏伟《西方阿弥陀经变》和《东方药师经变》。

梁思成曾四次考察,河北正定千年大殿——摩尼殿

梁思成考察摩 尼殿照片

梁思成曾四次考察,河北正定千年大殿——摩尼殿

林徽因考察古建照片

1977年,摩尼殿落架对这些壁画进行了揭取和修复,在墙砖上发现明成化二十二年(1486年)题记,故而殿中的壁画皆于明代绘制,也算时代的珍品。

观音像高近4米,头微右侧,身前倾俯视,头戴花鬉冠,项饰璎珞,着宽大红裙,帔帛自肩前下垂,再绕两臂向外飘起,左足踏莲,右腿斜倚左股之上,右手绕膝轻抚左手腕。

梁思成曾四次考察,河北正定千年大殿——摩尼殿

摩尼殿内壁画

这尊观音柔美庄严,寺中碑石记这尊水月观音塑明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不过可惜的是,寺中最为精华的塑像,是原来大悲阁中东西两壁上悬空,那是宋代的原物,只是后来随建筑的坍塌而损毁贻尽,我们现在只能通过极少几张旧照片管窥其风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