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之五十:当代日本佛教1


佛教之五十:当代日本佛教1

佛教之五十:当代日本佛教1


  战后日本一度处于美军占领之下,美国政府出于亚洲各国(包括)人民铲除日本军国主义的强烈要求、亦出于本国利益,在日本实施了一系列以" 非军事化" 与" 民主化" 为中心的改革措施,其中宗教政策的改革不仅使日本的宗教格局发生重大变化,而且对当代日本佛教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确立政教分离原则


  战后日本宗教政策改革的基本内容概括为:以政教分离,废除军国主义超国家思想,确立信教自由为三大准则,包括取缔国家神道,否定天皇的神性与神权,废除限制、压制宗教自由的旧法,制定新的宗教法规等多项内容。


  日本的国家神道是1868年明治维新以来形成的以" 神皇一体" 、" 祭政一致" 的神社神道为国教,国家给予神社以" 超宗教" 的特殊地位、财政支持和政治保护的一种神权政治体制。在日本侵华战争中,国家神道与军国主义相结合,通过对人民进行敬神爱国、崇祖忠皇的所谓" 忠君爱国" 教育,通过宣扬以日本为世界中心的" 神国思想" 而促发狭隘的民族主义和狂热的军事扩张主义。


  1945年11月,美国占领军总部发表《废除对政治、民权及信教自由的限制》指令,12月又发布《关于废除政府保障、援助、保全、监督及弘布国家神道、神社神道的文件》,即所谓《神道指令》。其基本内容,一是禁止日本政府给予神社神道任何经济上、政治上的支持以及同神社神道发生任何官方关系;二是禁止神社神道或其他任何宗教宣传法西斯军国主义;三是废除关于原各级官办神社之宗教仪式的官方指令;四是废除一切研究、传播神道,训练神官的公立教育机构;五是除全部由私人出资的教育机构外,禁止一切教育机构传播神道教义,从教材中删除一切神道教义,并不得参拜神社或参加有关神道的仪式。完全私立的教育机构虽可以研究和传播神道、训练神官,但不得接受国家资助,不得宣传完全法西斯军国主义;六是除完全为私人所有的设施外,从一切其他设施中除去神龛和一切神道的有表象征物;七是对所有公民不得因信仰或不信仰宗教而加以歧视;八是政府工作人员不得以官方身份参拜神社或参加有关神道的其他仪式。


  在1946年底颁布的新宪法中,政教分离原则对政府与宗教界二个方面都做了明确的约束。一方面,国家在保障公民信教自由的同时不得参与宗教教育或其他宗教活动,更不得以公款资助宗教组织或宗教活动;另一方面,一切宗教团体不论其教义如何,都可以按法律程序申请成为宗教法人,但任何宗教团体都不得谋取政治特权,更不得强制任何人参与宗教仪式等活动。


  在将日本神社神道改造为与国家无直接关联的民间宗教的同时,日本天皇的神性也遭到否定。1946年元旦,裕仁天皇发表了《关于建设新日本》的诏书,即所谓《人间宣言》,承认天皇制神话是虚构的观念,以委婉的方式否定自身具有神性的特殊身份。


  


(2)传统佛教寺院经济的变化与佛教的统一


  战后初期日本佛教处于低谷。侵略战争最终给日本人民带来的是各种灾难,由于日本传统佛教在战争中扮演了助纣为虐的角色,人们对神社神道与佛教由信任转变为怀疑、甚至反感;加上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实施,以往民众与佛教寺院所结成的那种具有强制性人身依附关系的寺檀制度渐趋瓦解;而各教团之间原有的" 本末关系" 则在经济危机和民主改革的冲击下分崩离析。这些变化直接导致信教人口锐减,1946年信教人口为56.4%,不信教者达43.6%;檀寺制度瓦解使寺院经济紧张,住持和僧侣兼做教员、公务员或经营其他事业的现象比较多见;各寺院纷纷与本山脱离关系,成为独立的宗教法人,1946年3 月,日莲宗大本山中山法华经寺脱离日莲宗成立中山妙宗,7 月又有120 座寺院脱离高野山真言宗创立空海宗,一时间日本的佛教宗派由战前的13宗56派演变为270 教团。


  ①体制改革


针对佛教所面临的危机,一部分有识有志的僧侣或信徒呼吁佛教改革其不适应新时代的旧体制,经过一个时期的酝酿,日本佛教各宗的以青年佛教徒为骨干的改革团体,于1949年联合成立了全国佛教革新同盟,并广泛吸收在家信徒参加宗政机关,推进改革的进程。但是日本佛教的改革进程比较缓慢,直到60年代才有了一些实质性的成果,其中最重要的变革是改变佛教依存于" 家" 的形式,而成为基于个人信仰、不受家庭左右的佛教。


  这一时期佛教界的重大改革措施有废除宗教代表者与行政负责人一元化的旧体制,大多改为法主(厅主)与宗务总长(宗教行政负责人)分立;强化寺院与信徒的关系,扩大在家信徒对教团的发言权,并吸收信徒参加决议管理机关,实行僧俗一体的管理体制;注重社会实践,积极利用多种渠道传教等。如净土真宗大谷派的" 同朋运动" 顺应注重个性的社会潮流,以在家信徒为主结合成诸多"同朋教团" 并以此构成教区的组织细胞,无论住持、僧侣,还是信徒,均称为会员,活动于寺院。本愿寺派的" 门信徒运动" 则致力于加强本山与信徒大众的同心同德,传教对象注重流入城市的人口,传教方式以人格接触方主,其第23代门主大谷光绍在位49年主动废除终身制、让位于年仅31岁的大谷光真。


 【更多精彩文章,请关注微信公众号“世界民族与文明历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