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的女兒為什麼會成為剩女,這樣的家庭要深刻反思(上)

本文旨在探討幾千年的“倫理慣性”下,原生家庭對於女性擇偶觀難以磨滅的影響。

首先,小編在這裡給出一個理論:原生家庭在子女人格形成過程中打下的烙印,是無法磨滅的,構成了子女主人格的重要組成部分,並且影響著子女人生中的一些重要決定,包括婚戀決定。

下面我們用三個案例來印證這個理論,由於內容較為詳實充分,所以我用三篇文章,三個案例,上中下三個篇幅來論證這個理論。

案例1:

A女士,一位34歲的大齡剩女。

無數次徘徊在公園相親角,最後都失望而歸。

自己的女兒為什麼會成為剩女,這樣的家庭要深刻反思(上)

圖片截取自紀錄片《剩女》。


自己的女兒為什麼會成為剩女,這樣的家庭要深刻反思(上)

圖片截取自紀錄片《剩女》。


無數次一個人在酒吧獨自買醉,看著別人成雙成對,自己卻無人問津。

自己的女兒為什麼會成為剩女,這樣的家庭要深刻反思(上)

圖片截取自紀錄片《剩女》。


無數次因為父母催婚,歇斯底里後獨自一個人偷偷抹眼淚。

自己的女兒為什麼會成為剩女,這樣的家庭要深刻反思(上)

圖片截取自紀錄片《剩女》。

去醫院諮詢,得知自己再過一年就是高齡產婦,生的孩子畸形率會是正常的5倍以上。

自己的女兒為什麼會成為剩女,這樣的家庭要深刻反思(上)

圖片截取自紀錄片《剩女》

A女士34歲了,再過一年就是高齡產婦,在家長的催促下,她加入了浩浩蕩蕩的徵婚大軍。進入某婚戀網站的時候,婚戀網站的工作人員一針見血地指出,你看你又不是傳統意義上的美女,年齡又這麼大了,還有一年就是高齡產婦。

自己的女兒為什麼會成為剩女,這樣的家庭要深刻反思(上)

圖片截取自紀錄片《剩女》。

在如今的婚戀市場中,你已經沒什麼可挑的了。

自己的女兒為什麼會成為剩女,這樣的家庭要深刻反思(上)

圖片截取自紀錄片《剩女》。


自己的女兒為什麼會成為剩女,這樣的家庭要深刻反思(上)

圖片截取自紀錄片《剩女》。

這讓A女士尷尬的同時,又真的感覺到了自己所處的尷尬局面。

A女士是一個性格上非常要強的女人,在家庭中非常在意自己的話語權和男性對自己的態度,非常反感大男子主義。這點在她和婚戀網站介紹的某男士的交談之中,表現得淋漓盡致。


自己的女兒為什麼會成為剩女,這樣的家庭要深刻反思(上)

圖片截取自紀錄片《剩女》。

可以看出,A女士並不怎麼了解如何跟男性相處,並且非常介意男性對自己的態度,在工作和生活中都是一位極為強勢的女性。這才是他面對婚戀這一人生必經階段時,面對的最重要的問題。


自己的女兒為什麼會成為剩女,這樣的家庭要深刻反思(上)

圖片截取自紀錄片《剩女》。

A女士過於在意性別問題,過於在意性別在婚姻家庭中所佔據的主導權和話語權如何分配,從而忽略了婚姻的本質,妥協和犧牲。這種性格就會導致她在與男性的共同生活中,只要對方和她發生一點矛盾,她都會將矛盾上升到“大男子主義”和“不尊重女性”的道德倫理層面……

試問一句,這樣的女人,哪個男人能受得了?

那麼,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了A女士身為一位女性,卻性格如此強硬,如此介意性別在婚戀中所佔據的主導權和話語權呢?

答案是,原生家庭。

她出生於農村,上面有5個姐姐,她是家裡的老么,五個姐姐中,大姐的孩子都已經上小學了。所以每次回家,她總要面臨父母和姐姐們的輪番轟炸,剛開始還是苦口婆心的勸說,最後總會演變成哭鬧和爭吵。

A女士所處的農村家庭,小編深有感觸。為什麼會有四個姐姐,因為在傳統的農村思想裡,家裡沒有男孩會被街坊鄰居戳脊梁骨說你“絕後”。所以A女士的父親母親才會生了四個姐姐都是女孩兒,還生了A女士。

有一次父親跟A女士談心的時候,說道“我雖然第五個還是生了個女兒,但是,我要向她們證明,就算我第五個生的還是女兒,也比他們生的兒子強。”

自己的女兒為什麼會成為剩女,這樣的家庭要深刻反思(上)

圖片截取自紀錄片《剩女》。


好了,癥結終於找到了。老父親在A女士還是學生階段的時候就給她灌輸“你要比男生強”的觀點,所以A女士成績優異。

由於她總是把自己和男生放在競爭的對立面上,所以貫穿整個學生時代的是對於男生的戒備、好勝心甚至是恐懼。

A女士34歲了,卻只談過兩次戀愛,似乎正好印證了我的這一觀點。


自己的女兒為什麼會成為剩女,這樣的家庭要深刻反思(上)

圖片截取自紀錄片《剩女》。

就算是離開了校園,步入了職場,而且選擇了太多理性和強硬的“律師”職業。這更加激化了A女士人格中那種“我要比男人強”的執念。這種思維慣性也在“挾持”著她,在與異性相處的過程中,無法容忍所謂的“大男子主義”。

原生家庭灌輸的“你是女孩子,但是你要比男孩子強”,小編認為這就是一種過度教育,這種過度教育導致了A女士“過度強硬”的婚戀觀,最終導致了A女士淪為“剩女”。

我覺得這才是癥結所在,A女士想要解決自己的剩女問題,就要認清自己的“人格缺陷”,和原生家庭對自己的“過度教育”,然後針對性地去建立良性的“婚戀觀”,嘗試和異性發展一段“良性”的關係。

最後,您再看我的理論:原生家庭在子女人格形成過程中打下的烙印,是無法磨滅的,構成了子女主人格的重要組成部分,並且影響著子女人生中的一些重要決定,包括婚戀決定。

是不是就明白了?

再進一步來說,是什麼影響了A女士的原生家庭,給A女士的父母和姐姐們打上“傳統”的思想烙印的呢?是幾千年的“倫理傳統慣性”給傳統的農村家庭打上了“思想烙印”,而這種思想烙印又通過“輿論壓力”傳導到A女士的家庭。

自己的女兒為什麼會成為剩女,這樣的家庭要深刻反思(上)

圖片截取自紀錄片《剩女》。


“不生男孩兒就等於絕後,會被街坊鄰居戳脊梁骨”,“這麼大了還說不結婚,你讓街坊鄰居怎麼說咱們”,這種“輿論壓力”,或者我們叫“倫理慣性”,更專業點叫“意識形態”,影響著A女士的父母,通過A女士的父母,影響著A女士和姐姐們,不出意外的話,還會影響A女士的“外甥”和“外甥女”們,沒有一個人能夠倖免。

好了,關注我,下一個案例,我們講一位和A女士的家庭正好相反的“過度保護”的案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