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發展落後,是世界人民的不幸

中醫發展落後,是世界人民的不幸


01


微博上,新華網報道,第二批中國抗疫醫療專家組在意大利已經工作一週時間,在第二批13人的專家團隊中有兩位中醫專家,她們分享了哪些中醫藥抗疫經驗?反響如何?


當地時間25日中午,記者視頻連線了專家組成員、浙江省中醫院副院長楊珺超,她表示,意大利同行對中醫藥治療新冠肺炎非常感興趣。畢竟中醫在中國得到了很好的應用,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這對中醫來說是一個很好的開端。但實際上,中醫要進入他們的治療過程,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中國帶過去大部分的物資,目前還是用在我們同胞身上。


因為意大利一些法律法規限制了我們中藥在他們醫院使用,中藥並不屬於藥,而是屬於食品添加劑之類的。所以還需要國家層面作進一步的溝通協調。


我們自己也需要拿出更多有關證據,來促使他們改變或推動法律,畢竟全球疫情嚴重,這樣做是為了全人類的健康。


中醫發展落後,是世界人民的不幸


另據南方新聞網報道,中瑞中醫藥中心主任董紅光博士接受採訪時表示,目前歐洲國家在醫院內使用中草藥還比較困難,更多的是在中醫診所或民間使用。“我們正在搭建相關國際平臺,與國內專家建立聯繫,為當地民眾提供醫療諮詢來減輕抗疫的壓力和憂慮。”


中法中醫藥中心副主任劉炳凱同樣介紹,他已經將國內新冠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七版翻譯成法語,轉發給當地法國醫生,希望中國抗疫經驗可以對當地有所幫助。“但法國醫院收治的均為重症病人,受制於一些政策,目前中藥湯劑還無法在院內使用。


如今,全球戰“疫”已經全面展開,世衛組織總幹事譚德塞此前在日內瓦表示,中國是目前全球應對新冠肺炎疫情最具經驗與成果的國家,中國抗“疫”經驗值得借鑑。而在中國的戰“疫”方案中,發揮中醫藥優勢、堅持中西醫結合是最顯著特徵之一,

在尚未有特效西藥和疫苗的情況下,中醫藥治療新冠肺炎的明顯療效正在被越來越多人認可。


希望,為了人類的健康,有關中醫藥使用的法律限制,在疫情面前會有所改善,更多患者能因為中醫藥的參與,而早日走向康復。


中醫發展落後,是世界人民的不幸


02


中醫與西醫同樣為人類文明作出了巨大貢獻,但是兩者從來沒有真正同等過,或是說中醫藥從來沒有得到其應有的地位,不管是國內還是在國外。不能不說這是中華民族的一大憾事,也是世界人民的不幸。


這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文化方面的因素,還有科技、管理、經濟利益等相關方面。


儘管隨著中國國力的增強,中醫藥“一帶一路”的推進,以及中醫神奇療效的廣泛滲透,中醫藥的“海外朋友圈“越來越大,中醫熱不斷在海外掀起,不斷有海外留學生慕名來學習中醫,”洋中醫“甚至成為海外年輕的人夢想職業。


公開資料還顯示,目前中醫藥傳播遍及183個國家和地區,海外建立的中醫藥中心已有10個,中醫藥事業已成為中國與世界各國開展人文交流、促進東西方文明互鑑的重要內容。世界衛生組織統計數據顯示,目前103個會員國認可針灸,其中29個設立了傳統醫學的法律法規,18個將針灸納入醫療保險體系。


另有相關統計數據顯示,其他國家中醫醫療機構已達8萬多家,包括西醫師在內的各類中醫藥針灸從業人員大約30餘萬,其中立法國家註冊針灸師數量3萬,接受過中醫藥針灸、推拿或氣功治療的人數已達到世界總人口的1/3以上。目前在全世界有40億人使用針灸或中草藥治病,佔世界總人口的80%。


但中醫要從民間走向主流市場,還有很長的路要走。除了少數國家和地區,中醫可以說一直被排斥於世界主流醫學之外。


中醫發展落後,是世界人民的不幸


在美國留學多年的一位高先生稱,“儘管針灸已經在國外確立了合法地位,但是有的美國人看待中醫就好像城裡人看農村人跳大神一樣。


另有一位業內人士曾向北京商報記者表示,

中醫藥在海外的發展現狀可以用“民間熱,官方冷”來形容,“國外消費者對中藥持認可態度,但中醫藥出海需要滿足部分國家對中藥成分解釋的規定。”


國醫大師孫光榮也曾表示,“目前的中成藥作為處方藥很難進入國際主流市場,原因在於文化的偏見,他們很難從中醫的文化角度真正理解中國的中成藥”。


中國社科院經濟研究所研究員、中醫藥事業國情調研組執行組長陳其廣則認為,中國中成藥難進入國際主流市場,是由於國際貿易市場利益分配所致,西方發達國家是不願意看到中國的中成藥在他們國家暢銷的。


據悉,我國中藥藥品進入國外主流市場主要是以原料藥、中間體、食品和添加劑的身份。近年來銷往國外的中藥均以營養補充劑(功能性食品)、中藥原料藥或中間體的方式出口,因此附加值較低。日本、南韓和英國、德國等國家利用我國出口的中藥原料,經精加工和分包後,形成高附加值的藥品或功能性食品,

經銷國際市場或返銷中國。由於我國生產的中藥科技含量低,以及藥品生產、營銷企業不熟悉國際主流醫藥市場,於是形成了好原料,粗加工,難賣好價錢的藥品貿易格局。


中醫發展落後,是世界人民的不幸


中藥進入國際市場仍是一個長期而艱鉅的任務。相關人士表示,目前,人們逐漸認識到西醫藥的侷限性和毒副作用,轉而開拓中草藥領域,使得國際市場對中草藥的需求急劇增加。

中藥是世界天然藥物王國中重要的組成部分,本該成為這一領域的“領頭羊”。然而,到目前為止,我國中藥非但沒有成為國際天然藥物市場的“領頭羊”,市場份額卻還在不斷萎縮。不得不說是一件憾事和一記警醒。

中醫發展落後,是世界人民的不幸

最後,醫學和醫藥行業的最終目的都應是立足於“保證人類健康,消除人類病痛

”,可是在複雜的現實面前,越是簡單的,越容易被覆蓋上厚厚的遮掩。


當“為了全人類的健康“成為口號被喊出的那一刻,可能就證明了這件事情是身處於怎樣的困境。尤其越是偉大的事情,越是如此。


相關人士曾表示,中醫藥在世界醫藥大家庭中是一朵奇葩,將高效、安全、便宜的中藥推向世界,使整個地球村的家人都能受惠於它,是我們中華民族的使命,我們有必要,也有能力把我國的中醫藥產業大力加以發展,以適應我國人民,乃至於全人類的需要。


無論如何,中國老百姓的健康離不開中醫,全人類的健康離不開中醫,尤其是如今疫情之下。


中醫發展落後,是世界人民的不幸


在全球抗擊疫情的嚴峻時刻,無數海外民眾都對中醫藥有迫切的需求。所以他們排隊去領免費湯藥,所以海外許多國家的中藥脫銷。


例如,在紐約唐人街中心的一家小店裡,帕特里克·修(音)介紹,40磅(約合18公斤)中草藥通常在兩三週賣完,而現在幾天就賣光了。其中金銀花和板藍根沖劑等最暢銷商品已經一貨難求,價格也漲得飛快。


中醫藥是幾千年間在無數活人身上試驗的結果,是無數民眾用他們的生命換來的,它有護佑人民健康的能力,應當承擔起更多的責任,中國抗疫的有效成果就是一個很好的證明。


作為中國抗疫方案的一個亮點,希望在疫情的關鍵時刻,“為了全人類的健康“能成為最大的動力和推力,

中醫藥能夠衝破相關阻礙,幫助更多人重獲健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