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蘋果頂35個小米:前者是奢侈品 後者才是製造業


小米日前公佈了2019年財報,業績挺好,超越了機構此前的預期。

2019年全年,小米實現營收2058億,同比增長17.7%,經調整淨利潤115億,同比增長34.8%。

小米過去一年國內手機基本盤穩定,亮點還在於IOT和海外業務。

2019年,小米IOT業務達621億,同比增長41.7%。其中,小米電視機出貨量1280萬臺,應該是國內電視機的年度銷量紀錄了。

2019年,小米境外收入912億,同比增長30.4%,佔總收入的比重達到44.3%。為小米海外市場開疆拓土的,主要是手機,其次是電視。

小米手機已經連續10個季度位列印度手機出貨量冠軍,在西歐市場,小米的出貨量也實現大幅增長,去年四季度,小米在西班牙的出貨量排第二(三星第一,小米搶了華為老二的位置),在法國和意大利均排名第四。

電視方面,小米電視在印度市場也排名第一。

小米去年成立了非洲事業部,但在年報中並未提及非洲業務。

無獨有偶,小米的友商華為昨天也公佈了2019年年報。

2019年,華為實現營收8588億,同比增長19.1%,淨利潤627億,同比增長5.6%。華為的營收和淨利潤規模,分別是小米的4倍和6倍。

如果拿華為的消費者業務跟小米比,華為去年的消費者業務為4673億,同比增長34%,這是華為去年增長最強勁的一塊業務,華為這個收入體量,大概是小米的2倍。

華為去年海外收入2060億,同比僅增長0.7%,這顯然是貿易制裁的影響,相比之下,小米去年海外收入大增,搶了不少華為的生意。

華為並不是上市公司,所以年報並沒有披露太細的業務數據,總體來講,小米和華為的消費者業務比,並沒有太大的差距。

於是我又好奇去翻了一下蘋果的年報,不比不知道,差距還是很明顯的。

製造業小米VS奢飾品蘋果

2019財年,蘋果的營收為1.84萬億,同比下滑2.04%,淨利潤3908億,同比減少7.18%。

2019年蘋果業績下滑了,但蘋果這個營收規模,是小米的9倍,淨利潤規模,是小米的35倍。

可見,雖然小米手機的全球出貨量差距已經逐步和蘋果拉近,2019年,小米1.24億臺,蘋果1.97億臺,但兩者的盈利水平依然存在天壤之別。

一個蘋果頂35個小米:前者是奢侈品 後者才是製造業

圖:2019年手機廠商出貨量對比

這是因為,小米的產品主打性價比,雷軍承諾硬件淨利率永遠不超5%,而蘋果主打中高端,行業60%的利潤都被他吃掉。

一個蘋果頂35個小米:前者是奢侈品 後者才是製造業

圖:蘋果和小米的毛利率、淨利率對比

從上面一張圖看,蘋果的淨利率超過20%,而小米的毛利率都不到15%,一個賺奢侈品公司的利潤,一個賺製造業公司的利潤,差異巨大。

一個蘋果頂35個小米:前者是奢侈品 後者才是製造業

圖:蘋果近年業務結構

一個蘋果頂35個小米:前者是奢侈品 後者才是製造業

圖:小米近年業務結構

對比一下兩者的業務結構,還是比較接近的,蘋果的業務主要是手機、軟件、電腦、ipad和其他;小米的業務主要是手機、IOT和互聯網服務。蘋果的軟件相當於小米的互聯網服務,蘋果的電腦、ipad和其他硬件則相當於小米的IOT。

從上圖看,蘋果手機業務在2015年上了一個臺階後(2014年蘋果推出大屏iphone6,銷量大增),連續五年都表現的比較平緩。而小米的手機業務也在2019年出現了放緩。

IOT方面,蘋果的電腦和平板這些年鮮有增長,唯一的增量來自於airpods;而小米呢,IOT大頭來自電視,這些年增長迅速,其餘一些小產品增長也不錯。

蘋果的服務業務包括App Store、itunes、icloud和apple pay等,而小米的互聯網服務業務收入主要來自廣告和遊戲,兩者相比,蘋果的盈利能力明顯也更強。

而蘋果的軟件業務,近年來一直保持高速增長,蘋果的高利潤,不光依靠蘋果的高端定價,服務業務的收入也是一個重要原因。

蘋果沒有公佈各項業務的具體毛利率,實際上,37.8%肯定不是蘋果手機的毛利率,公司服務和軟件業務的毛利率超過60%,硬件部分毛利率大概在30%左右。

小米則公佈了2019年各業務的毛利率情況,手機7.17%,IOT11.20%,互聯網服務64.73%,確實很低,小米的硬件基本不賺錢,對於投資者而言,小米確實苦逼了一些,但對於消費者而言,小米產品價格確實是公道的。

要知道比小米賣得還便宜的傳音,毛利率達到24.45%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