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恆通:投筆從戎赴國難

青山處處埋忠骨,一寸山河一寸血。

又是一年清明時,在江蘇句容烈士陵園內,那半身銅像戴著副眼鏡,雙眼炯炯有神,永遠充滿堅定不屈的青年男子,是當年與日寇進行不屈鬥爭,最後壯烈殉國的抗戰英烈巫恆通。

3月31日,記者來到巫恆通烈士墓前,氣氛寧靜肅穆。

幾天前,巫恆通孫子巫充實一家前來祭拜,帶來的鮮花已整齊擺放在白色的墓碑旁,墓碑上字裡行間,巫恆通的革命歲月浮現眼前。

投筆從戎,抗日救國

1903年,巫恆通出生於句容縣白兔鎮柘溪村一個農民家庭,因為家貧,12歲才入小學。父親病故後,為了減輕家庭負擔,他考入公費的無錫省立第三師範。

畢業後,他先後擔任無錫縣立第四小學教師、南通師範附小教師、句容縣女子小學校長、句容縣督學及泰興縣教育局長等職,以德才兼優聞名於當地教育界。

1937年全國性抗日戰爭爆發後,身為泰興縣教育局長的巫恆通關心時局,熱心國事,被民眾的抗日熱情所感染,積極參加抗日活動。 

直至淞滬抗戰爆發後,已從事教育十餘年的巫恆通深感內憂外患,國無寧日,嘆道:“教育何能救國?”南京失守後,巫恆通便與他人合計,打算組織200餘人赴高郵打游擊,不料被人誣陷,遭到通緝,巫恆通身陷囹圄。

1938年,新四軍挺進江南敵後抗日,創建了以茅山為中心的蘇南抗日根據地。軟禁中的巫恆通得知老同學管文蔚在丹陽組織起了一支抗日武裝力量。獲釋後,巫恆通投奔丹陽管文蔚處,並與陳毅相會,返回句容後,即送長子巫健松往新四軍軍部教導總隊學習,從此走上了投筆從戎、追隨共產黨抗日救國的道路。

有敵無我,有我無敵

巫恆通重返家鄉後,與胞兄巫全仁聯絡親友,籌集20餘人槍,於1939年3月在本鄉正式成立“句容縣民眾抗敵自衛團”。在陳毅的幫助下,隊伍很快發展壯大,擴編為5個大隊。

下半年,部隊赴皖南軍部受訓結束後,即出入鎮江、句容、江寧3縣北部地區,抗敵鋤奸,保境安民,部隊番號改稱為“鎮句江國民抗敵自衛團”。

1939年11月,新四軍江南指揮部正式建立。陳毅、粟裕決定將巫恆通部編入新四軍戰鬥序列,正式改編為新四軍新三團,巫恆通任團長。

1941年皖南事變後,日軍乘機反覆“掃蕩”茅山地區,巫恆通在江蘇句容多次指揮部隊擊退日軍的突襲。日、偽軍對他恨之入骨,殺其兄,擄其子,毀其家。巫恆通慷慨陳詞:“堅持抗敵,有敵無我,有我無敵!有敵人在,房屋被毀,人被殺,這是必然遭遇。只有把敵人驅逐出國境,才能保全生命財產。現在什麼是我所有的呢?我只有抗戰到底的決心。這是我應有的,而且是我應盡的天職。”

1941年春,巫恆通調任第五行政區督察專員兼句容縣長。巫恆通不顧艱險返茅山,在敵偽日夜包抄下穿插遊擊,邊恢復抗日根據地,邊開展民主政權建設。

此時,敵軍將巫恆通年僅11歲的幼子巫健柏作為人質捕至句容城內,妄想以此動搖巫恆通抗戰意志。但恰恰相反,巫恆通每念及兄嫂被殺,弟弟犧牲,幼子被擄,則義憤填膺,誓死抗戰到底,鬥志愈堅。

以身殉國,拒醫絕食

1941年夏,新四軍十六旅一部回師茅山,連克20餘據點。日偽集中優勢兵力,再次大舉“掃蕩”茅山地區。9月6日,巫恆通率眾突圍,被日軍開槍擊傷,不幸被俘,被押送至句容憲兵隊。

敵人百般誘降,以被擄幼子相勸,巫恆通諄諄囑咐兒子道:“你要繼承父輩遺志,長大後獻身革命,做一個有志氣又有骨氣的中國人。”1941年9月14日凌晨,巫恆通在絕食八天以後,壯烈殉國,年僅38歲。

巫恆通為了中華民族的解放事業,灑盡滿腔熱血,他的光輝名字和堅貞不屈的崇高獻身精神,將流芳百世,永照後人。

據巫恆通孫子巫充實介紹,在2005年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60週年英烈展活動中,有4個英雄集體代表和26個英烈子女代表受邀參加,他的父親巫健柏作為烈士巫恆通的子女代表有幸參加了這次活動。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週年活動上,巫健柏作為烈士子女代表參加了閱兵盛典。

“我們家人一直都是聽黨話跟黨走,做老實人,做老實事。”“巫氏一門忠烈,前赴後繼保家衛國,這種不屈不撓的精神將代代相傳。”巫恆通的孫子巫充實這樣對記者說。 (句容市融媒體中心記者 曹璐 通訊員 孫維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