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怎样思考一个议题的?



第727期 | 我是怎样思考一个议题的?

我们每个人生活在社会的关系之网中,特别在意别人对我们的评价,如果把我们每个人都看成商品,真正受欢迎的商品往往有这么几个特征:第一,能够解决问题,满足别人脑海中的即时需求;第二,拥有品牌效应,很多人都会为你背书;第三,使用频次比较高,拥有较强的性价比。当然,一个人如果不满足这些特性,我们虽然不能算受欢迎的人,但是少算不上讨厌。我想一个真正能让人讨厌的人,应该集上面这三点的反面于一身,不仅不会满足别人的需求而且还会搞破坏,所有的关系网络给这个人的评价都是负面的,因为能力不足所以合作频次与意愿都比较低。


如果我们把上面三个评判标准当作问题,每一个问题都单拿出来,按照“优秀、一般、差劲”这三个标准来评价,你就会发现这三种问题的三种选项一共有27种排列组合,最受欢迎的人三个问题的选项都是优秀,而最讨厌的人上面三个问题都是“差劲”,刨除这两种极端,还剩下25种选项,这也就意味着我们之中的绝大多数人都介于“大受欢迎”与“让人讨厌”这两者中间。如果将提问的维度进行细化,我相信排列组合的数量就不仅仅是27种,而是会跟多,这也就意味着真实的世界把我们塑造成了各种不同的样子,有的优点让人喜欢,有的缺点让人讨厌。


如果按照概率来算,成为人见人爱花见花开的这种人,概率只有1/27,也就是3.7%,成为最不喜欢的人的概率,也是3.7%,所以92.59%的人处于有的点让人喜欢,有的点让人讨厌的中间状态。我不想追求完美人设,因为那样自己太累,完全活在了别人的想象中;我更不想追求糟糕人设,因为那样就相当于无法与人进行正常的信息交往。我认为这92.59%的中间状态,才是大自然进化的产物,让我们每个人都能适应自己当下的环境得以生存,这才是社会这个整体的最优选择。


世界真的很奇怪,我们每个人只能控制自己怎么说怎么做怎么想,而却无法控制别人怎么说怎么做怎么想。但对一个人的评价往往却是反过来的,往往别人会决定你的社会地位、而自己给自己的社会评价往往属于臆想。你看看曾经的历史人物,绝大多数评价都是根据他这一生做过哪些事情给出的客观评价,自己的主观评价只能作为一种资料参考。所以,一个人这么在意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就相当于自己要根据别人的看法来调整自己,有点像镜子的作用。毕竟能够改变我们自己的,只有我们自己,我们跟别人是不同的个体,我们需要对自己的人生负责。


这种关系其实很微妙,就像企业生产产品一样,消费者才是决定企业生死的关键,能够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消费者自然会产品而买单。消费者并没有改变企业产品的权利,真正能做主的只有企业自身。没有企业能过作到尽善尽美,产品、价格、渠道、推广这营销4P中,每一个类别都有无穷的自由颗粒度,这些都是企业可以灵活调整的方向。企业往往处于让消费者满意与不满意的中间状态,这种状态就有点像我文中撰写的92.59%的大多数,属于这类中间状态,这就是这个社会的真相。


关于今天的写作内容,来自于网上看到的一个问题,那就是“做什么样的事情才能让所有人都讨厌你?”这个答案的关键并不在于问题本身,而是对问题背后的思考能力。从通篇的角度看,我采用了“讨厌”的对立面“喜欢”作为切入点,将对一个人的喜欢类比成对产品的喜欢,进而推导出三个问题标准,进一步引入概率思维并于现实世界进行融合,进行了进一步分析。如果你只把目光聚焦在答案本身,那你将会错过一个人最丰富的思考想象力推导的过程,而这个过程推导本身则印证了一个人的思考方式是否多元,能否对这些清晰的概念产生必要的关联。


一个开放式的议题并没有所谓的标准答案,真正重要的也并不是答案,而是探寻答案的过程思考。生活每天都是现场直播,很多问题都需要我们做出决策,对这些问题的思考过程,成为了我们决策的依据。我脑海中的想象不一定对,但至少能给你提供一种解题思路。

这里是与子同航,好好学习,与子同航。帮你远望视界,重新理解世界!


第727期 | 我是怎样思考一个议题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