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上街“买东西”,必须用银子吗?很多文化知识,常人想象不到

在很多的古装电视剧里,经常会看到一些人们使用银子付账,有大块的银锭,还有一些散碎的银子。

小商小贩看到一两银子就知道这买主是个有钱的大主顾,赶快上前忙着招呼。有的客人在吃完饭后随手给了店小二一块碎银子,随即说了句:不用找了。那叫一个潇洒。

古代上街“买东西”,必须用银子吗?很多文化知识,常人想象不到

如果遇见个跟钱过不去的店主儿,或者客人扔出一锭银子等着找零,那该怎么解决呢?

其实无论哪个朝代,铜钱的作用才是最大的,因为铜钱是官方发行的,不仅质量有保证,用起来还方便。

其次才是金银,但是在古代金银之类的贵金属是谁都可以铸的,还可以按照自己的喜好铸成各式各样的形状,所以质量也就难以保证了。

古代上街“买东西”,必须用银子吗?很多文化知识,常人想象不到

从汉朝时候开始,中国就开始使用银两作为货币。不过,那时候使用银两的频率并不高,更多的时候,还是铜钱为主,银两只是作为储存。

因为中国本身产银并不多,无法作为货币使用。银两开始普遍流行的时候,还是需要等到明、清时期。当时欧洲世界开始进入大航海时代。

他们的航船深入美洲,在当地开采了大量银矿。欧洲人利用开采来的银矿,到中国购买丝绸、茶叶、瓷器,转卖到欧洲。

古代上街“买东西”,必须用银子吗?很多文化知识,常人想象不到

因为中国这些商品在欧洲十分热销,所以,欧洲人就拼命开采,用来购买中国的商品。这样一来,欧洲从美洲开采的白银,就大量的流入到中国。

中国也是从那个时候起,才开始普遍的使用白银。不过,即便到了明、清时期,大部分人还是以使用铜钱居多,少数使用零碎银子。

因为在古代,银两一般分为官银和民间银两。官银都是整块的,方便计算。而民间银两以零碎银子为主。

古代上街“买东西”,必须用银子吗?很多文化知识,常人想象不到


对于许多人来说,他们如果用碎银子买东西,常常得凑够了商品,差不多跟银子同价,才会下手。或者一些商家,也会用店铺里的东西,充当货币,用来找零。

在古代一两白银大概等同于一千个铜板,这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因为存在相当于现代的"汇率"。

假设你手里有一两银子,只想买一个包子,那么商贩就需要给你找零几百个铜板,这显然不太可能。所以“三宝”就特别重要了。三宝指的是戥子、剪刀、蜡块。

戥子是一种精确度到厘的小称,用来称剪下来的碎银子。剪刀用来剪银子,还能验证银子纯度。蜡块可以收集剪下来的银屑。

古代上街“买东西”,必须用银子吗?很多文化知识,常人想象不到

假设你拿十两的整银锭去店里,付钱时发现购买的物品只需要四两银子。店家就会先要用戥子,确定银子是不是足量。

之后,账房先生就用剪子把这个银锭从中间一剪两半。然后继续称重,分别称一下被一剪两半的银子,将另一半还给你。

然后再去钱箱里翻一翻,给你找零。当然了,给你之前依然需要用戥子称一遍让你放心。

是不是很像是如今买东西,掏出一张百元大钞,老板验一验真假,然后给你找零,并且当着你的面数一遍。

看来,上街买些小东西,还是老老实实用铜板吧,毕竟用银子太麻烦了。

古代上街“买东西”,必须用银子吗?很多文化知识,常人想象不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