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線教育風起雲湧,四大模式誰主沉浮?


在線教育風起雲湧,四大模式誰主沉浮?| 一圖讀懂在線教育

在線教育迎來又一個春天。


疫情防控期間,學校延期開學,線下教育培訓機構停課,在線教育成為唯一的選擇。教育主管部門、各大中小學、互聯網企業、教育培訓機構等多方聯動,推出豐富的在線學習內容,全國2億中小學生在線上課,線上教育迎來了流量高峰。


據QuestMobile數據顯示,相比去年春節,在線教育用戶增長了22%,教育學習APP行業日均活躍用戶規模從平日的8700萬上升至春節後1.27億,增幅46%。多位行業人士為此算了一筆賬,本次疫情為在線教育行業節省了上千億元人民幣的營銷費用。


這期間,以學而思網校、猿輔導、作業幫為代表的在線大班課模式加大投放力度,搶收流量紅利,成為教育抗“疫”焦點。同時,以流利說、網易有道、百詞斬為代表的工具型產品,以掌門教育、51Talk、vipkid為代表的在線一對一模式, 以vipJr、鯨魚外教、魔力耳朵為代表的在線小班課模式,各種不同形態的教育產品也在這場抗“疫”大戰中競相登場,一時間行業風起雲湧。


“這次疫情讓用戶把在線教育所有模式都檢視了一遍,以前是少數人在看在線教育,但這次像一次在線教育的‘選美’,最終是讓用戶來自行挑選。”中國平安旗下青少兒在線教育品牌vipJr的創始人楊正大表示,最終工具型產品、在線一對一、在線大班課、在線小班課等模式,在此次疫情後將處於不同的行業位置。


不同產品各有優劣勢,也各有其適用的場景。作為消費者,如何選擇合適的學習產品來提升自己?作為從業者,如何整合不同產品的優勢來構建合適的商業模式?


《一圖讀懂在線教育》,為您解惑。


在線教育風起雲湧,四大模式誰主沉浮?| 一圖讀懂在線教育


01

學習效果怎麼看?


教育是非常複雜的人際互動,包含了師生之間、同學之間的互動。這裡面除了向老師學習,在很多情境之下也需要與同學切磋,藉由同學之間的感染力、競爭性、以及模仿性,來深化學習的結果。


事實上,每個人都有學習的盲點,但自己並不知曉。如果跟幾個同學一起學習,就有機會在他人與老師的互動,或是同學之間的互動當中認識到自己的盲點,進而提升學習效果。由此看來,互動的形式和頻度與學習效果正相關,而人們更願意為好的學習效果付費。


02

競爭壁壘怎麼建?


工具型產品,主要指拍照搜題、作業佈置、背單詞、練口語等APP,它們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學生自學和老師教學管理的效率,成功的關鍵能力在於流量和渠道。


在線大班課,包括MOOC、雙師課堂、網校大班課等,考驗主講老師的能力。新東方創始人俞敏洪就曾表示,在線大班課靠的是老師本身的講課水平和對學生的吸引力。


在線一對一,因其進入門檻較低,同質化競爭最為嚴重,需要大力投入市場營銷和社群運營來維持規模效應。


在線小班課,一位老師帶領多位學生進行互動,不同學生的網絡環境和學習進度各有不同,要實現個性化教學效果,既考驗老師水平,又考驗技術能力。


03

商業模式哪家強?


工具型產品以免費為主,邊際成本幾乎為零,很難在互聯網上產生實際的收入。但作為流量入口,可以和其他產品形態結合起來,形成流量轉化的閉環。


在線一對一規模不經濟已經日益成為行業共識,需要不斷的鉅額市場投入去獲得新用戶,轉型或加碼在線大班課、在線小班課已成為一大發展趨勢。


在線大班課依靠營銷宣傳和免費策略把學生吸引過來,下一步要解決互動難題、提升學習效果、促進付費轉化,只有邁過這三座大山才能形成規模效應。


在線小班課的成本相較一對一更低,互動性相較大班課更高,能夠兼顧學習效果和獲利空間,但如何跨過一對多和個性化教學的技術門檻,是實現商業可持續性的關鍵。


“容易做的事,即便做成了也沒有特別強的壁壘,即便取得階段性優勢,也很容易被別人攻破”,一位投資界人士強調說,每個細分賽道都有機會,但只有把難的事做成才能打造商業壁壘,進而成長為特定的行業領先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