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人,竟是10萬年前的“烏龜洞人”,難怪文化如此繁榮

從古至今有關杭州的遊記文獻多如牛毛,它們真實地反映了杭州的古老歷史、秀美山川以及社會風貌,同樣也詳盡地記錄了杭州的民間文化與風土人情。

杭州人,竟是10萬年前的“烏龜洞人”,難怪文化如此繁榮

明朝田汝成的《西湖遊覽志》中“熙朝樂事”、“委巷叢談”、“四時幽賞”和張岱的《西湖夢尋》、《陶庵夢憶》中“西湖香市”、“西湖七月半”等,都以遊記的形式,記敘了宋、明時期杭州的婚喪、禮儀、信仰等風俗時尚。

北魏酈道元也在《水經注》中寫道:“(錢塘)縣南江側,有聖湖,父老傳言,湖有金牛,古見之,神化不測,湖取名焉。”西湖,古名金牛湖、名聖湖,就與酈道元記錄的這則神話傳說有關。

杭州人,竟是10萬年前的“烏龜洞人”,難怪文化如此繁榮

就連國外旅遊家也對杭州印象深刻,元代意大利人的《馬可·波羅遊記》,以作者豐富多彩、風趣萬分的旅遊生活,記錄了杭州等古都的繁華景象和風俗民情,為西方世界開闢了多元的東方文化,也為中國民俗學保存了大量元代資料。

考究杭州人的來歷,其實也有趣萬分。

杭州人,竟是10萬年前的“烏龜洞人”,難怪文化如此繁榮

據建德李家鄉烏龜洞內發掘出的“建德人牙”化石測定,大約早在5萬~10萬年前,就有古智人在杭州附近的地域繁衍生息。從杭州北郊良渚一直到老和山一帶的考古發掘中,發現了一批古老的原始村落遺址,其中出土的大量的石器、陶器和玉器,證明四五千年以前,杭州人的祖先就已經在這塊土地上活動了。

杭州不僅文物眾多,以非物質文化遺產為代表的民俗風情也非常豐富。

清範祖述的《杭俗遺風》:“杭州所見無非大廈,男女皆盛裝豔服,窮極奢侈。市中絕無芬民,夜不閉戶。雖貨財山積,無覬覦者。一言以蔽之,北市之殷富與民俗之善良,固不可以言語形容也。”他對清代杭州的評價就是:“杭州是世界最繁華之地!”

杭州人,竟是10萬年前的“烏龜洞人”,難怪文化如此繁榮

對於杭州民俗文化遺產的保護,在現代分為三個階段。新中國成立前的起始期;新中國成立後到20世紀末的民族民間藝術保護階段;21世紀初加入《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後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階段。

其中比較被公眾熟知的事件大致有以下這些:

杭州人,竟是10萬年前的“烏龜洞人”,難怪文化如此繁榮

1928年夏,中國民俗學先驅鍾敬文乘船來到杭州。組織了一批民俗愛好者,與婁子匡一道發起成立了“中國民俗學會”,編印了《民間》、《民俗學集鐫》及民俗學叢書。

上世紀八十年代,杭州對民間歌曲、民間舞蹈、民間器樂曲等進行收集整理,據統計,共收民間歌曲2000餘首。發現許多歷史價值和藝術價值極高的非物質文化遺存,不少種類還是全國獨有。

杭州人,竟是10萬年前的“烏龜洞人”,難怪文化如此繁榮

2007年,杭州市實施首次非物質文化遺產普查工作,共查獲線索42萬餘條,調查18門類項目30168項。普查發現的建德市大慈巖鎮“新葉崑曲”被評為浙江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十大新發現之一。

2011年6月24日,法國巴黎舉行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35屆世界遺產委員會會議上,“杭州西湖文化景觀”順利地通過審議,正式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杭州人,竟是10萬年前的“烏龜洞人”,難怪文化如此繁榮

截至2013年9月,杭州市有人類非遺名錄3項,分別是作為“中國蠶桑絲織技藝”子項目的“餘杭清水絲綿製作技藝”、“杭羅織造技藝”,“中國篆刻”,以及作為“古琴藝術”子項目的“浙派古琴藝術”。

杭州人,竟是10萬年前的“烏龜洞人”,難怪文化如此繁榮

在一批又一批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者的努力下,杭州的該類文化,可以說是排進同類城市的第一名。造成今天無人不知杭州城,無人不曉杭州西湖局面的,不僅僅是杭州高速發展的經濟,更是杭州世代沉澱的文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