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在武漢長江大橋下的景點,葬著1位農民帝王,可惜很少有人知道

自古成王敗寇,這句話生動形象地體現在了陳友諒和朱元璋兩人身上。陳友諒作為元末農民起義的領袖,曾殺皇帝取而代之為王。但在鄱陽湖戰爭中被打敗,當場擊殺,他的遺體便由下屬帶了湖北埋葬。如今他的墓地就在武漢長江大橋蛇山引橋的南側,是武漢市唯一的封建帝王陵墓,作為帝王之墓,但卻顯得格外淒涼。


藏在武漢長江大橋下的景點,葬著1位農民帝王,可惜很少有人知道

為什麼曾經稱過帝王的人,結局卻這麼淒涼。對於朱元璋來說,他最大的死敵就是陳友諒。陳友諒和朱元璋他們兩人想要的東西和想法都太一致了,他們對於戰爭和領土,都有著超大的野心。他們兩人之間的中原統一戰爭持續了三年多,前前後後進行了多次大戰。

藏在武漢長江大橋下的景點,葬著1位農民帝王,可惜很少有人知道

一開始陳友諒只是一個普普通通的漁民,但憑藉著自己一步步的努力,到最後能夠建立大漢政權,這麼一個毫無背景的人一步步走到他當時的地位,聽起來格外的勵志。不得不說讓人十分刮目相看,但為什麼如此強勢的陳友諒,最後卻依然淪為輸家。

大概是緣於他的性格吧,陳友諒骨子裡的致命缺點便是他做事很極端,手段非常毒辣。在戰爭中勝利之後,便會殺掉提拔他、給過他幫助的人,十分的無情,然後再取代他們的位置。這樣無情無義之人,可能只顧得了眼前的勝利,所以最後也無法成為最終的贏家。


藏在武漢長江大橋下的景點,葬著1位農民帝王,可惜很少有人知道

如今再來看陳友諒的墓地,墓地荒涼,墓前有牌坊,正面上刻有“江漢英傑”,背面則寫著“三楚雄風”。墓兩旁分別有陳友諒生平碑刻,若是以一般的帝王陵墓來相比,他的墓地可以說無法入眼,算是一個超小型墓地。

與陳友諒的宿敵朱元璋比較起來,自然更是無法相抗衡。相傳他的墓地建成之後,朱元璋還曾來此祭奠過,還為他的墓碑留下“人修天定”四個字。如今他的陵墓也被納入了湖北省的文物保護。雖然他的墓地離繁華的黃鶴樓和氣勢宏偉的長江大橋並不遠,然而極少人瞭解這附近有著這樣一座農民帝王的陵墓。對於他曾經短暫的輝煌勝利故事也無人知曉,墓地周邊一片孤寂荒涼,不由得令人十分感慨。


藏在武漢長江大橋下的景點,葬著1位農民帝王,可惜很少有人知道

儘管作為失敗的帝王,但不得不承認陳友諒在當時能做的了大漢皇帝。從膽量氣魄和與朱元璋那麼多年的戰爭對抗上,確實值得一波崇拜。儘管如今他的陵墓如此淒涼和冷清,但它也是一處歷史的見證,作為殘留的歷史遺址,它也有它自身的價值。無論是紀念意義還是歷史故事,我們都應該去了解一下。

藏在武漢長江大橋下的景點,葬著1位農民帝王,可惜很少有人知道

無論歷史對這位農民帝王是褒還是貶,都應該去了解一下他,能在歷史上留名,大概都有他的道理。結局雖然悽慘,但對他自己來說,也曾擁有過短暫的輝煌人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