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漢歷史上的許荊是怎樣的一個人?

鐵面人解讀人物


成語解劍拜仇就和許荊有關。許荊的侄子有次為了報仇而殺死了人,死者家屬拿著刀找上門來要殺許世。許荊知道以後,趕忙跪著迎接他說,許世對你們造成的傷害,罪責在我,他沒有錯。哥哥惟有這麼一個兒子,死了就斷絕了香火後代,殺人償命,我許荊願代替他受戮,動手吧”。仇家聽後,將他扶起說道,許公您是郡裡的賢人,我如何能侵犯你呢,就將他們給放了。當時許荊在郡裡做小吏,許荊也因為這件事,讓大家知道了他,後來被舉為了孝廉。

許荊的爺爺叫許武,許武被推舉為孝廉以後,想讓其兩個弟弟也出名,就和弟弟提出分家產,將所有家產分成三份,侵佔了其中最好的肥田廣宅和最好的奴婢,而將最差的留給弟弟。於是,他兩個弟弟都得到了“克讓”的美名,也被推為孝廉。而後,許武會見親戚以及族裡人,當著眾人的面說出了自己的本願,並且把在他苦心經營下比原先乘以三倍的家產都一分不留全部給了兩弟弟,於是許武得到了更大的名聲和聲譽。官做到長樂少府,做了更大的官。這其實就是沽名釣譽。

再來說許荊,字少張,是因為他上面還有兄長,是許武之孫,漢和帝的時候,他擔任桂陽太守,當地土著人不知學,不知禮,許荊上任以後,就用禮法來教化地方,實施教化,移風易俗,建立婚嫁喪葬等各種制度,改變了陋習。他曾經在春裡巡察農耕情況時來到耒陽縣,耒陽曆史久遠,有一個叫蔣均的人,兄弟間為爭奪家產,相互打官司訴訟。許荊嘆息道,我作為太守,肩負國家的重擔,卻不能實施教化,我對不起國家,這是我的過失責任啊,就請求廷尉把自己關進監獄接受審查,蔣氏兄弟二人聽了,十分慚愧,當庭和好,請求許荊辦自己的罪,許荊藉此對他們再加以教育教化。

在漢代漢朝對於孝是非常看重的,教化不行實際上是教化者自身問題,但若是當時言論否定了教化者的問題,就自然落在了被教化者身上,蔣均兄弟的後悔悔悟是受到社會輿論的壓力,東漢漢儒經常用自責的方式來感化別人。許荊在桂陽太守任上做了十二年,百姓沒有不稱讚頌揚他的,後來卒於任上,桂陽當地百姓為他建廟樹碑,以此來紀念許荊。


鐵面人解讀歷史人物


這個問題由@小白不太白來回答:

1、許荊是個就血統說事,而實際護短的人。他的侄子許世有一天為了報仇殺了人,死者家人、朋友拿了武器來找許世算賬。許荊知道以後心急如焚,心想,自己的哥哥就這一個兒子,這可怎麼辦好呢?許荊這時靈機一動,心生一計,出門迎著那些尋仇的人,當街跪下來說:“我的侄子許世無禮,冒犯了你們,責任都因為我,沒能好好加以訓導。我的哥哥很早就已過世,就這麼一個兒子延續血統,假使讓死去的人為血統的滅絕傷痛,我情願以死相代。” 仇家將許荊扶起來,說:“您在我們這個地方被稱讚為有賢德,我們怎麼敢對您無禮?”因而就此算了。許荊的名聲更加顯著。太守黃兢將他舉薦為孝廉。

2、漢和帝時期,許荊升官升為桂陽太守。桂陽風氣習俗很輕薄,不懂得學識道義。許荊為他們制訂婚喪嫁娶制度,讓百姓知道什麼是禮義,什麼是法令行禁止的。一年春天他到末陽縣檢查工作,有個叫蔣均的人,兄弟之間因爭奪財物而互相控告。許荊面對兄弟倆說:“我擔負國家的重任,但教化沒有得到推行,責任在我太守。”於是轉過頭來要身邊小吏向朝廷上書說明情況,請求到廷尉那接受刑罰。蔣均兄弟大為後悔,兩個人都要求接受處罰。許荊在太守任上十二年,百姓們對他讚揚歌頌。


小白不太白


許荊,字少張,年輕時擔任會稽郡吏員,在會稽郡有賢名。

許荊有個侄兒名叫許世,為了報仇而殺了人,於是仇家就帶著武器找上門找許世算賬。

許荊知道這件時請以後,出門就跪著向仇家表示:許世無禮冒犯了你們,責任都因為我這個當叔叔的沒有把侄兒教育好。我的哥哥死得早,就只有這麼一個兒子,如果許世死了,那我們一家就絕了後。俗話說: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如果一定要許世去償命的話,我願意代侄兒去死。

仇家趕緊扶起許荊來,說:“許君在會稽郡中是有賢名,怎敢對你報仇。”於是這件事就作罷了。

當時的太守黃兢知道這事以後,就舉薦許荊為孝廉。

漢和帝時期,許荊被升為桂陽(今湖南南部及廣東廣北部地區)太守,桂陽位於南方邊陲,習俗風氣很薄,尚未完全開化。於是許荊制訂婚喪禮制,讓百姓知道了禮儀法禁。在一年的春天,許荊到耒陽巡視民情,正好有兩兄弟因為爭奪財物而告到了許荊這裡。

許荊聽了兩兄弟的相互控告後,對他倆說:“作為太守,擔負國家交給我的重任,但我沒有做好太守的職責,沒有好好推行教化,責任在我。”於是叫身邊的吏員上書朝廷,請求廷尉處罰,爭奪財物的兩兄弟頓時就各自悔悟了。

許荊在桂陽做了十二年太守,當地的老百姓都對許荊讚歎不已。

後許荊因病上書朝廷,被徵為諫議大夫,卒於任上,桂陽百姓為他立廟樹碑,永世稱頌。


大江侃歷史


許荊許少張,是會稽陽羨人,為人懂得謙讓有禮貌,有賢有德,在鄉間因而名望頗高而被舉孝廉。為官重禮儀教化,常反省自身在執政過程中出現的問題並加以改正,教化當地而被百姓立廟立碑。

在《後漢書-循吏列傳》中,說過以下兩件事:

許荊年輕時做郡吏,許荊哥哥的兒子許世曾經為了報仇而殺了人,怨恨許世的仇家拿著兵器武器來找許世算賬報復。許荊聽到到這個消息後,趕緊出門找到怨恨許世的仇家,跪下來說:“許世之前無端無禮冒犯了你們,都是因為我沒能很好的教導他所致。我的兄長很早以前就過世了,只有許世一個兒子延續血統,如果能讓死去的人為血統的滅絕而傷痛,那我許荊情願以自己一死代替。”許世那些怨恨的仇家將許荊扶起來,並說:“您在郡中被大家稱讚是有賢德的人,我們怎麼敢對您無禮?”仇家有感於許荊的賢德因此也沒再尋仇於子侄許世。而許荊因為這件事名聲更加顯著,當時的太守將許荊舉薦為孝廉。

漢和帝劉肇時,許荊由於自己的賢德以及在地方上的工作出色,逐步升為了桂陽太守,桂陽靠近南州(桂陽即現在湖南郴州市桂陽縣),風氣習俗很輕薄,不識道義學問、禮儀教化。許荊為了設立喪紀婚姻制度,使郡內百姓之禮義法禁。曾經在春季時節到耒陽縣巡視,有一個叫蔣均的人,兄弟之間因為爭奪財物,而互相控告對方。許荊面對蔣均兄弟感嘆說:我擔負國家的重任,但教化禮義沒有得到推行,主要原因都是我這個太守。因此要身邊的下屬吏官向朝廷說明情況,並請求到廷尉哪裡接受懲罰。蔣均兄弟因此而感悟後悔,各自要求接受處罰。許荊在桂陽太守任上十二年,當地百姓均對他稱讚歌頌。由於生病而上書朝廷,結果並徵召官拜諫議大夫,在任上去世。桂陽人為其立廟樹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