亂世中難得的好人——張揚

獻帝劉協從長安返回洛陽,一過黃河就遇到了河內太守張楊,立刻得到了物質上和軍事上的有力支持。張揚兩次出面,積極協助朝廷返回舊都,而與一路護送劉協的其他將領迥然不同,他並不謀求個人在朝廷中的權位。考察《三國志﹒張楊傳》《三國志﹒呂布傳》《三國志﹒董昭傳》《資治通鑑﹒漢紀五十四》多處記述中有關張楊對人對事的行為態度,可以看到他是亂世中難得的好人。

亂世中難得的好人——張揚

張楊,字稚叔,幷州雲中(今內蒙古托克托東北)人,早年因武勇過人被幷州刺史任命為掌領州內兵事的武猛從事。靈帝劉宏188年在京都設置西園八校尉,想讓宦官蹇碩統領,為此徵召天下豪傑用為偏將。幷州刺史丁原派遣張楊去應徵,蹇碩任張楊為代理司馬。189年劉宏去世後,何進殺掉蹇碩,派張楊去幷州募兵,張楊徵召到千餘人,留在上黨(山西東南部)圍剿賊寇。董卓掌控朝廷後,張揚領兵攻打上黨太守,未能攻克,遂在各縣騷擾活動,隊伍發展到幾千人。190年,山東各地起兵討伐董卓時張楊與袁紹合作,在河內郡一帶對付匈奴單于於夫羅,並與度遼將軍耿祉交戰,勢力有所發展,朝廷封他為河內太守。

在上述多年的活動中,張楊似乎表現出了善於服從上司指令的性格特點,對丁原、蹇碩、何進都是如此;他在蹇碩軍中代理司馬時,應與中軍校尉袁紹非常熟悉並受到影響,後來他與袁紹合作,又與董卓的朝廷相對抗,都是這一特點的反映。他在河內太守的職任上歷經過諸多事情,都體現出了他本有的為人心性。

亂世中難得的好人——張揚

①聘用董昭。定陶士人董昭原在袁紹手下幹事,因為弟弟董訪在敵對的張邈軍中任職而受到重傷,袁紹準備治罪,董昭於是悄悄離開,想去長安劉協的朝廷求職做事。他專程到河內郡,想託張楊把自己此前任職魏郡太守的印綬轉交袁紹。張楊見到董昭,應該是非常敬佩吧,馬上拜他為騎都尉,想給自己留用,他對董昭非常尊崇。行武出身的太守見到一位才俊之士,一種無法掩飾的傾慕之情立刻展現,至於袁紹的追究怨恨已經顧之不及了。

②結好曹操。當時曹操自領兗州牧,他派使者到河內郡,想讓張楊借道西往長安,建立與朝廷的聯絡關係。大概是因為沒有得到袁紹的准許吧,張楊竟不同意。董昭對他講:“袁紹和曹操必然走向對抗,曹操現在雖弱,但的確是天下英雄,因此要結好他。現在正好碰上機會,他要通過我們這裡上達朝廷,我們不妨上表薦舉一下,事情如果成功,將來會是深重情分。”張楊於是同意了曹操的請求,並順便向朝廷上表薦舉曹操。事後張楊派使者到兗州告知曹操,曹操知道後送給張楊財物珍玩,開始與朝廷和西方諸侯經常往來。

亂世中難得的好人——張揚

③救援呂布。張楊和呂布都出自丁原門下,兩人早先就認識。呂布在長安斬殺董卓後,張楊大概是多少消除了對呂布背叛丁原的芥蒂吧,關鍵時候給了對方應有的保護和援助。呂布192年六月在長安被李傕郭汜打敗後出關投奔袁術、袁紹,因為都不得意,遂去河內投靠張楊。當時李傕、郭汜向各處發佈通告購買呂布的人頭,張楊手下的將官受到李傕的特別傳話,都想圖謀對呂布下手。呂布聽說後對張楊說:“我和你是同州老鄉,你殺了我沒多大作用,不如把我出賣了,可以得到李傕、郭汜的獎賞和封爵。”張揚表面答應李、郭的請求,實際把呂布保護了起來。李、郭沒有辦法,大概是怕張、呂聯合起事吧,其後發來大封皮的詔書,任命呂布為潁川太守。過了幾年後,198年時曹操在下邳城圍困了呂布,張楊還保持著與呂布的交好關係,他沒有辦法直接去救援,就率軍前往東市,與呂布遙相呼應,試圖吸引曹軍分兵,減輕下邳城的壓力。

亂世中難得的好人——張揚

④匡助朝廷。195年十二月,獻帝劉協與朝廷一行人在楊奉董承等將領的護送下渡了黃河,到達安邑。張楊聽到消息後立即從野王(今河南沁陽)帶著數千兵將趕來朝見,他送來大批的糧食和御用物資,並佈防安邑和獻帝劉協的住所,與朝臣商議將車駕送到洛陽,但幾位跟隨的將領不肯聽從,他沒有強迫這些將領,自己又返回了野王。196年正月,大約是回到野王一個月之後,隨駕的董承受到韓暹的攻打,前來投奔張楊,張楊讓董承先回洛陽修繕宮室,他帶著糧食在半道上迎奉車駕,將劉協一行送到了洛陽。

亂世中難得的好人——張揚

張楊在安邑朝見劉協時,被封為安國將軍,假節;第二次陪送到洛陽,受封為大司馬,他是隨同各位將領一同被提職的。到達洛陽後,他提出了兩個要求:自己護駕有功,又安排人回洛陽修建宮室,因此這幢建築應稱為“楊安殿”。同時他還說:“天子是天下百姓的天子,朝廷自有公卿大臣輔佐,我不必留在朝廷,應當在外面守衛京師。”於是留下帶有楊氏標記的宮殿,主動回到了野王。

⑤寬容叛將。據稱張楊“性仁和”,講究仁慈親和,沒有威嚴殘酷的刑罰,如果下屬有人謀反,被他發覺,他會對著叛將痛哭流淚,總會給予原諒,並且不再過問。198年,他為了配合呂布防守下邳而出兵東市時,部將楊醜要配合曹操的軍事行動,就在東市刺殺了張楊。古人講“慈不掌兵”,張楊的仁慈,養成了部將的兇悍放縱,導致了悲慘的結局。

張楊以勇武過人而從軍,又因仁慈掌兵而被害。他服從上司,忠誠朝廷,善以親和之心待人,講求朋友義氣,在大亂之世謹守本分,沒有個人野心,可以算作一位好人。

張楊也曾結好過曹操,但196年八月曹操一到洛陽,就向獻帝劉協上奏韓暹與張楊的罪狀,當時韓暹的罪錯當然是楊奉所提供,而遠離朝廷的張楊,他的罪錯只能是因為對袁紹一貫的聽命服從而引起。面對曹操的奏書,獻帝劉協當即表態,韓暹張楊有護駕之功,對他們以前的事情不必過問。張楊雖然被彈劾有罪,但因為無所欲求,沒有野心,關鍵時候還是得到了來自上司的保護;好人張楊沒有個人強烈的政治目標,他無法在故舊關係與現實利益兩者的糾紛中實現平衡,只能聽任外在力量的擺佈。

亂世中難得的好人——張揚

在出兵東市聲援呂布時,楊醜刺殺了張楊以應曹操,不久,另一部將眭固又殺了楊醜,帶領張楊部下準備投奔袁紹,由此可見張楊軍隊中外部政治力量滲透的嚴重性,以及派系鬥爭的尖銳性,這樣的部隊是無法實現任何政治任務的,這種狀況大約與張楊長期以來的政治無慾相適應,也是軍隊主導人物沒有政治目標的必然結果。

據相關資料說,曹操不希望這支部隊投奔袁紹,就派遣將官史渙帶領大隊人馬去截擊。眭固正好領兵屯於射犬(今河南修武西南),眭固,字白兔,當時有個巫師告訴他:“將軍字兔,而此邑名犬,兔見犬,其勢必驚,應該趕快離開。”眭固沒有在意,被突然趕到的史渙軍隊包圍擊潰,眭固被殺,張楊的部隊全部被曹軍收編。事實上,沒有政治目標的部隊,幾乎不可能有像樣的軍事訓練,張楊的部隊應是沒有作戰的經驗和技巧,不懂危機時候的必要防禦。曹操肯定不會讓他們投奔袁紹,無論眭固屯兵或行進於何處,曹軍都要把他們消滅收編。難道屯兵地叫作“吃草”,“白兔”眭固就能取勝嗎?其實這與地名無關,是軍事素質決定了雙方衝突的必然結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