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戴笠如何向蔣介石表忠心,來看職場升遷路,忠心和能力哪個重要

民國時期,最有權勢且最讓人恐懼的人是誰?蔣介石是最有權勢的,但同時具有權勢和恐懼的非戴笠莫屬。戴笠,被稱為“蔣介石的佩劍”、“亞洲最神秘的人”和“特工之王”。他殺人不眨眼,但也愛護下屬;他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統治者數十萬的特工部隊。他若沒有意外身亡,歷史的巨輪究竟要航向何方,還未曾可知。他的意外之死,眾說紛紜。

從戴笠如何向蔣介石表忠心,來看職場升遷路,忠心和能力哪個重要

1936年12月12日,震驚中外的“西安事變”爆發,張學良和楊虎城為了逼迫蔣介石聯共抗日,在西安軟禁了蔣介石。

此前,蔣介石對日本侵略者採取的的是不抵抗政策,他的主張是“攘外必先安內”,眼看著東北淪陷,數萬民眾做了亡國奴,原東北將領張學良和楊虎城被逼無奈,在西安軟禁了蔣介石,逼迫他槍口一致對外。

1936年12月13日,蔣介石被軟禁的第二天,軍統局局長戴笠收到了西安情報站的電報:

十萬火急,南京沈沛霖親譯(絕密):據確切悉,12日拂曉,張學良、楊虎城突然發動兵變,判決包圍了華清池,領袖已經被挾持到新城大樓,生死不明。西安江雄風敬叩。

沈沛霖是戴笠的化名,戴笠一生用過多達27個化名,每個化名都和水有關,這是因為小時候,戴笠的母親給戴笠算過命,說他命裡缺水。

蔣介石被困西安,作為情報工作的戴笠難辭其咎,雖然在之前軍統的情報部門的確發現西安方面有些異動,但是並沒有確鑿的證據顯示東北軍有造反的跡象,所以並未加以注意。

事發之後,強硬派何應欽主張武力攻取西安,解救蔣介石,不然有損黨國威嚴。要是真的打起來,槍炮無眼,萬一把蔣介石給誤殺了,那豈不是便宜了何應欽,很難說何應欽這個想法沒有私心。

蔣介石的夫人宋美齡主張和談,槍炮無眼,傷了丈夫可是使不得的。

隨後,蔣介石夫人宋美齡、蔣介石小舅子宋子文和戴笠就乘坐專機前往西安。

在飛機上,宋美齡向身邊人囑咐道,如果發生意外就開槍打死自己。顯然,這一去恐怕是凶多吉少。到達西安後,張學良以非常高的規格接見了他們。

但即使是這樣,戴笠還是寫了遺書:

自昨日下午到此,即被監視,默察情形,離死不遠。來此殉難,固志所願也,唯未見領袖死不甘心。領袖蒙難後十二日,戴笠於西安張寓地下室。

而就是這封遺書,在事後給了蔣介石非常深刻的印象,去西安的一行人中,宋美齡是老婆,宋子文是小舅子,他們冒死前來可以理解,但是戴笠與己非親非故,也前來虎穴,給了蔣介石非常深的印象。蔣介石用人,“忠”是排在第一位的。

美國前駐華大使司徒雷登曾對蔣介石有這樣一番評價:

看來蔣委員長的個人偏向,喜歡任用故舊和他個人認為可靠的老夥伴,以擔負重要的職位。至於明知他們貪汙腐化有據,或缺少能力等等,他卻置之不理。

蔣介石用人之法,從某種程度上就決定了國民黨未來的走向。

在現在的職場競爭中,有不少像蔣介石般的領導,在他們心中對領導個人的忠心往往是排在第一位的,至於能力卻是次要的。

大學期間,校學生會有一次面試,面試官問了一個這樣的問題,“在工作中是能力重要還是德行重要?”,說能力重要的都沒有通過面試。後來面試官解釋說,德行是一輩子的事,能力是一時的事。

現在想想,這句話好像也並不完全正確。記得在學生會里,大部分都是溜鬚拍馬之徒,真正幹事情的寥寥無幾,幹了苦活累活人的功勞最後卻被那些所謂德行好的人佔有了,挺諷刺的,不是嗎?

我覺著,他們所說的德行好,可能就是忠於自己、順從自己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