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多年未涨工资,明朝基层锦衣卫一年能拿多少银子?

在2019年的12月,《锦衣之下》火了。

不同于已经被多次被搬上屏幕的清史,这部电视剧讲的是明朝一个特殊的机关,锦衣卫。

受游戏和电视剧的影响,大部分人对锦衣卫的认知就是身穿飞鱼服,手持绣春刀,武艺高强,飞檐走壁,要牌面有牌面,要气质有气质。

200多年未涨工资,明朝基层锦衣卫一年能拿多少银子?


然而事实真的如此吗?历史上真正的锦衣卫生活是什么样的呢?

在《明史》里,有对锦衣卫官职的说明:“改置锦衣卫,秩从三品……十七年改锦衣卫指挥使为正三品……”

咋一看,待遇貌似还不错,正三品的官,在握有实权的官员里几乎算是最顶层了。

但人家说的是锦衣卫指挥使为正三品,而且真正掌管锦衣卫的也不是指挥使,而是锦衣卫掌卫事。指挥使更多时候是一个名誉称号。

接下来,我们将会从工作、俸禄两个方面来看看一个普通锦衣卫的生活。

200多年未涨工资,明朝基层锦衣卫一年能拿多少银子?


一、俸禄

既然是普通锦衣卫,俸禄水准就不能按照最正三品来判断。而整个锦衣卫的官职体系里,最末端的是从七品小旗,那么我们先看看一个最底层锦衣卫能拿多少钱。

在此之前要说明,从创立到解散,锦衣卫在200多年里从未涨过薪水,也就是说小旗在明末拿到的工资跟明初都是一样的,即月俸禄七石五斗米。抛弃中间换算成银子的各种影响因素,7石米大概能换成2.8两银子,年俸禄大概在40两左右。

200多年未涨工资,明朝基层锦衣卫一年能拿多少银子?


表面上来看,一年40两,很多了。但事实上很多锦衣卫要靠这么点钱来养家糊口,支付房费。古代条件不发达,吃米要比吃肉多,一餐饭往往在20文上下,要想吃点好的,一只活鸡价格大约在120文左右;若是买现成的熟食,一只熟鸡的价格能抵上普通人好几天的饭钱了。吃饭的费用大概能占到60%左右。

更不用说到了明朝末年,米价飞涨,基层锦衣卫能换到手的白银就更少了。再加上一些突发事件,比如看病吃药,过年买几匹新布等等。总体来说,基层锦衣卫手头并不宽裕。

二、工作

锦衣卫的工作五花八门,除了最常见的缉捕,还会根据职位的不同划分出不同的工作内容,比如还有文书、侦查、判决、武器研发甚至是养大象等等。

至于绣春刀和飞鱼服,那都是礼服,一般都是在皇帝出行时所用的仪仗队才会穿。平常基层锦衣卫办公缉捕时,是不会身穿飞鱼服,手持绣春刀。毕竟执行缉捕任务时,是不会穿这种主动暴露身份的服装。

与锦衣卫相对应的,大家都很熟悉,那就是东厂。

200多年未涨工资,明朝基层锦衣卫一年能拿多少银子?


一般情况来看,锦衣卫和东厂平起平坐。但奈何东厂出了个魏忠贤,自此东厂就压了锦衣卫一头。

同事关系变上下级,换谁谁都不好受。

还好在嘉靖年间,嘉靖皇帝有一个从小的玩伴陆炳,他袭了父亲锦衣卫的职位,并冒着大火救驾有功,嘉靖把他这位玩伴一路升官,成为了明朝唯一的三公三孤,并让他全权掌管锦衣卫。

可以说,陆炳时代的锦衣卫是为数不多能压制东厂的时候,东厂的厂公都要向他请安。当时的首辅严嵩也要看在他的面子上礼让三分。

200多年未涨工资,明朝基层锦衣卫一年能拿多少银子?


然而陆炳毕竟是少数。在200多年间,锦衣卫还是弱势的一方。在天启年间,甚至可以看到东厂的提督太监直接指挥锦衣卫的画面。

由此可以看出,锦衣卫并不完全像电视上那么美好。而且想当上锦衣卫也十分困难,除了子承父业,就是招考,但一般只会招体质优秀却没有不良记录的良民。


分享到:


相關文章: